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碑刻。篆額題《西嶽華山廟碑》。延熹八年(165)立於陝西華陰縣西嶽廟中。一說作於延熹四年。《金石萃編》載:碑高七尺七寸,寬三尺六寸,字共二十二行,滿行三十七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於地震。以後該廟所存者為重刻。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此碑碑文乃記述帝王修封禪,祭天地事。此碑書法於整飭端嚴中饒有變化,為學漢隸者所重。因碑末有「郭香察書」四字,引起歷代學者議論,有認為是「郭香察」書的,也有認為「郭香」察蒞他人之書的,更有唐徐浩《古迹記》直指為蔡邕所書,「察書」(意即檢查校對)者為郭香。但他並未提出充分的證據,說明何以是蔡邕所書。此說一出,影響甚大。如宋洪适《隸釋》、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顧南原《隸辨》以及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等,即均沿徐說。明郭宗昌《金石史》及趙崡《石墨鐫華》乃開始對此說提出懷疑,而認為真正的書丹者當是郭香察。《石墨鐫華》書前目錄中《華山碑》下,題「郭香察書」,《金石史》則直稱《華山碑》為《香察碑》。近世學者,基本上已確認郭、趙之說為是,而以啟功先生的文章論辯最詳(見《啟功叢稿》,中華書局1981年版)。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此碑與《禮器碑》一樣被譽為漢隸中典範,端雅軌正,沖和遒密,字、行距齊整,波磔秀美,有廟堂之氣,為隸書正脈。明郭宗昌《金石史》稱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清代隸書名家金農曾盛讚「華山片石是吾師」。清代朱彝尊評此碑說:「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劉熙載也說:「漢碑蕭散如韓敕、孔宙,嚴密如衡方、張遷,皆隸之盛也,若華山廟碑,磅礴鬱積,流漓頓挫,意味尤不可窮極。」(《藝概》)翁方綱則說:「朱竹垞於漢隸最推是碑。以余平心論之,則漢隸自以《禮器碑》為最。此碑上通篆,下亦通楷,藉以觀前後變割之所以然,則於書道源流是碑為易見也。使人易見者,非其至者也。」(《兩漢金石記》)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此碑在唐代已被重視,當有其拓本,但未流傳下來。傳世原石舊拓本有四。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一、長垣本,亦稱「商邱本」。因明代曾藏長垣(今屬河南)王文蓀處,入清後藏商邱宋犖處,故有此兩稱。其後為陳崇本、永理、端方所遞藏,後有吳讓之、朱彝尊、宋犖、陳崇本、翁方綱、阮元,何紹基, 翁同龢等人題跋。為宋拓早本,後歸日本中村不折氏。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二、華陰本,亦稱「關中本」。明代曾藏華陰商雲駒、雲肇兄弟之墨庄樓,後歸郭宗昌、清代王宏撰,朱彝尊、端方等遞藏,帖後有郭宗昌、王鐸、翁方綱、錢謙益題跋,現藏故宮博物院,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三、四明本。原拓整張裱軸。 為四明豐道生所藏,藏寧波豐坊之萬卷樓,又歸寧波天一閣范氏,入清先後歸榭山、錢大昕、阮元、端方等人,後歸香港胡惠春。1975年胡惠春捐獻文化部文物局撥故宮博物院藏。裱軸四周有翁方綱、陳崇本、阮元、何紹基等人題記,幾百年來不缺不爛,賴以窺見原碑全貌,為他本所不及。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四、順德本,即金農金冬心藏本,上有金農好友馬曰璐、馬曰琯兄弟「小玲瓏山館」鈐印數枚,故有「玲瓏山館本」之說。惜缺二頁計九十六字。晚清時,廣東順德李文田(1834-1895)督學江西,以三百金俸銀購得,成為他「泰華樓」中的珍品。曾延趙之謙從鉤本中補缺二頁,胡钁又從長垣本中重鉤二頁。光緒末年,兩江總督端方曾用盡心機,想從李氏之子手中收購此帖,但未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此拓本歸香港利榮森先生之「北山堂」,後利氏捐贈此帖,以慶祝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新廈落成及文物館成立,現藏香港中文大學。以上四本均有影印本行世,另有香港《書譜》所刊貞漢閣藏宋拓本,實系偽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隸書自西漢發展至東漢,其用筆結構漸趨完美、嚴謹、成熟。《華山廟碑》也體現了這一點。點畫多為築鋒逆勢,藏頭護尾, 「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所書線條頓挫郁拔,能給人一種立體感。此碑用筆方圓兼備,奧折洞達,提按分明,頓挫跌宕,沉勁有力。通過用筆的提按與轉折巧妙變化,構成此碑動靜的對立統一。折筆方勢主靜,轉筆圓勢生動,直線為靜,曲線為動。對於隸書的典型特徵,一波三折,蠶頭雁尾極為強調。波挑勁健而內含骨力,波磔極富裝飾之美。清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盛讚此碑:「字字起棱、筆筆如鑄,意包千古,勢壓三峰,竹坨老人謂為漢隸第一,不自禁其驚心動魄也,良無欺哉!」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此類碑刻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法度森嚴。其結字方整又有細微變化.長短互用,筆勢的斜正互為照應、避讓。清代朱彝尊評此碑云:「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古。惟延熹《華岳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第一品,」由此可見,臨習此碑應注意其方整、流麗、奇古的特點。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此碑與《乙瑛》、 《禮器》諸碑有許多相似之處。其結字上部緊收,下部舒展,既保留了《乙瑛》、《史晨》等碑的端莊又將其舒展之勢加以誇張。整體氣息華美遒麗、朴茂厚重的《華山廟碑》至今仍不失為習隸優秀範本。我們在看到此碑的諸多優點的同時亦應注意其不足。在學習隸書時揚長避短,研究隸變之規律,上追高古之氣,善於吸收漢碑精華,避免墮入唐隸之流。( 參考《青少年書法》2001年第2期《端雅軌正 沖和遒密 ——漢<華山廟碑>書法淺析 》 文/於生德)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華山碑》傳世拓本只有四種: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李文田本。長垣本原物已流入日本。四本中以「華陰本」傳拓最精,上選即據故宮所藏「華陰本」影印的。此本白麻紙烏墨精拓,共三十八頁,每頁縱22.8厘米,橫12.8厘米。後幅有郭宗昌、王弘撰、錢謙益等四十餘人題跋。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來楚生臨西嶽華山廟碑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潘天壽300多萬的兩幅書法作品《至樂莫如治書》和《人有予惟》
沃興華:名家書法與民間書法的區別及互補關係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