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清靜經》里常清靜

《清靜經》里常清靜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為《清靜經》。《清靜經》是龍虎山日誦早課必唱誦之一。來過道教祖庭嗣漢天師府,隨府內道長們一起參加過早課的道友們,都清楚的事實是,《龍虎山正一日誦早晚課》其中有內容是可以跳過去的,例如唱完老祖天師寶誥,通常會直接跳到虛靖天師寶誥,葛仙翁寶誥、許真君寶誥經常不誦,類似的省略情況還有不少,在此不一一例證。但《清靜經》在正一早課里,是必誦的,絕不能跳過。

為何《清靜經》不能略過。其實不僅是正一道非常重視《清靜經》,全真派也同樣巨重視《清靜經》。全真道士領受初真戒時,必須誦習此經,在早壇功課也是必誦的。可以說,但凡是玄門正宗,受天蓬尺衡量的道門,都是道德系,必誦《清靜經》。

為何《清靜經》如此重要。《清靜經》可以幫助每一位道門弟子,在不斷去除外在物慾染著的過程中,自然獲得內心清靜。我們道人,想要的、奉守的只有大道,奉道自然能帶給我們內心清靜,表現出來,自然就是行為溫和。如果你實質要的是錢財、名望,誦讀《清靜經》只能得到暫時的平和,這種平和不是本心的自然流露,而是後天的剋制所得來的。

道教奉《道德經》為無上圭旨,裡面反覆為我們,闡述了一個陰陽觀。請注意,道教講陰陽,是辯證、動態的。闡述陰陽,不是讓你認死理的,所以一定是陰陽觀。後面那個觀字很重要。理解這個陰陽觀,下段才好理解。

我們每個人,生而為人,身體內的億萬眾生,每分每秒都在生死生的變化中,沒有片刻停歇。只有生命結束時,身體才會靜下來,這是實話。但我們的生命,不會因為百年之後的所謂真的安定下來,而結束的。太上有言,沒身不殆,講的正是,本我的存在不會因為身體的死亡而結束。對身體和本我之間的動、靜,用道徒的陰陽觀去觀照,方能心印太上之言。

那麼《清靜經》所言的,「三者既悟,唯見於空」是什麼意思。在這裡,小道必須提出一個在實修過程中,很容易混淆的一個誤區,即:真空與頑空的巨大差異。我們道士,如果能正信、正行、有德,自然會進入真空狀態,這是《清靜經》里所言,「唯見於空」的境界,此空是真空,絕非頑空。因為真空裡面有:天、地、人、萬物,被真空所涵。如果不能正信、正行,在打坐時極易進入頑空狀態。即使能坐的時間很長,偶爾身體氣機生髮,得點肉身的好,還是不能脫離生死的。

那麼不懂醫就沒辦法修道,是真的嗎?小道如實告訴你,這結論很不全面,不符合事實。大道至簡至易,我們生而為人,為天地之靈長,當下一念有奉道之心,就是在修道。以此當下奉道之念,通過內心奉持此念、大放光明,通過外在踐行此念、無掛無礙,此是無上大道。在行走在大道過程中,醫術作為小術,只是奉道的副產品。小道就不懂醫術,天師府絕大部分高功法師,也不懂醫術,但都行在正一盟威的大道上。

至於後天情緒宣洩的問題。這實質上,是實質是歸於借假修真的範疇。借用後天情緒的力量,在現實生活中,去追求先天大道。在龍虎山道教微信有一篇《控制情緒之重要,修行人不可不知》文章,寫得非常好,具體闡發了情緒的控制和宣洩,要怎麼做。情緒需要控制,在控制情緒的基礎上,可以有限度、合理地宣洩情緒。小道上映武曲星君,後天本性是火爆直脾氣。因奉道,後天本性已收斂成如地底的岩漿,平時待人是很溫和、謙遜的。但在平安道場召將演法時,反而更能宣洩出霹靂、暴燥之本性,如召陽明神、陰精神。所召之將,也必然怒氣沖沖而來,行法必然有效。情緒的控制、宣洩,也是陰陽觀,在收放控制、宣洩情緒自如的過程,能不違本心、與道同行,多麼美妙。

關於不瘋不顛不足以為道,這句老話的理解。王重陽祖師爺在創派、登真之前,在教團外,以散修狀態,有過瘋瘋顛顛的表現,故有王害風之名。張三丰祖師爺在教團之外、雲遊之時,也有過張邋遢之謂。兩位大名鼎鼎的祖師爺的行跡,似乎為「不瘋不顛不足以為道」作了佐證。如果今天的你,在奉道過程中,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今天我們正值和平盛世、國泰民安,時代的主題是和諧、規矩。我們在教團修行,教團規矩就是最大、最威的術,而不是山醫命相卜。因為在教團做事,就有吃有喝有住,但徑直奉道闡教就可,不學五術也能很好生活,完全可以不行瘋顛之舉,同樣修道登真。列代張天師就沒有一位,行過瘋顛之舉的。這就是明證。

真正的不動,就是心的如如不動。因為此心非凡心,只因我們奉道,向道而行就奉行,與道相違就捨棄,此心已是道心。在奉行、捨棄的平衡之中,找到你的德,以百姓心為自己的道心之用,百姓心是起起伏伏的,我為道人,但用百姓心而已,用的過程就是內在不斷地純粹自己的道心。祖師爺在典籍中有:靜時煉命、動時煉性,事來應機、事去不留,等等無量法雨,實質揭示的,就是不動與頻動之間的辯證關係。

能悟上述之理,《清靜經》里的常清靜,就能當下體悟、自此受惠。小道記得曾有一位天師,在時至歸真時,特別要求弟子為其誦《清靜經》,並在《清靜經》聲中,而羽化登真的。文章結尾,小道提醒一句,文以載道、多知多敗之間辯證關係,請慎思。多讀經典肯定是沒錯的,要反覆問出,自己為什麼讀經典,發的心是什麼,很重要。人來世上,是有不同使命的,你的使命是什麼,感應自個的使命前行,能夠讓你事半功倍的。

祝各位道友,我道日興隆、諸天氣蕩蕩。

編後語:前幾天,龍虎山道教微信有一篇文章是「《清靜經》里無清靜」。小編直問了作者本人,那位道友回答,是隨感、隨筆而寫。文章很有靈性,見證了在教團生活的,一名普通修道人的日常點滴。文章有的地方,如果參照本文,會覺得有偏激之感。但我明白,產生這些偏激之處的背後,是這位道友對當下道教界內部存在不如法的憤慨。而在教外的信眾沒能看到、不知道這些不如法,反而更能平靜看待。小編特刊此文,要講的是,我們道人之所以無比熱切的嚮往光明,那是因為已經見到了深沉的黑暗,再作出了道人本色的抉擇。而不是溫室的花朵,在見識室外狂風暴雨之後,對風雨的不滿,甚至抵觸。

(作者/蕭岳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知多知少要知足
《三聖經》緣何成為晚清民國時期最受尊崇的善書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