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三丰那麼痛恨明教,為何當年不上光明頂幹掉陽頂天呢?兩個字

張三丰那麼痛恨明教,為何當年不上光明頂幹掉陽頂天呢?兩個字

兩個字,心虛。

倒不是真實歷史中的張三丰心虛,而是金庸在創作這個人物時心虛。

那為首的武官張大了口,結結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張三丰抱袖揮動,喝道:「老道生平,專殺韃子!」眾武官番僧但覺疾風撲面,人人氣息閉塞,半晌不能呼吸。張三丰袍袖一停,眾人面色慘白,齊聲驚呼,爭先恐後的躍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劃而去。

這是《倚天屠龍記》里對張三丰的描寫。專殺韃子,是張三丰自己給自己的定義,說明他其實是反元的。

而明教呢,也是反元的,甚至組織了起義軍,在各地起義,抵抗元朝。按理說武當派和明教應該是一體的,畢竟都是抗元組織。甚至峨嵋、少林等等,都是有抗元意向的,為何他們這麼討厭明教呢?

認為張三丰不上光明頂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1)明教並沒有值得讓他出手的人。以大欺小,勝之不武。

2)他和明教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3)他是真正的高人,對什麼正邪之分其實看得挺淡,在楊逍拐走殷梨亭,殷素素讓俞岱岩致殘、張翠山因為謝遜身亡,武當明教結下如此深仇之後,他尚且不上光明頂,之前更沒有理由了。

總體而言,張三丰在江湖的地位一方面來源於他的武功無人能及,另一方面是他的修為極高,謙沖低調的態度讓人敬仰。

作為一代宗師,張三丰並沒有逞強好勝,他只是作為一個武林長者,傳道授藝而已!他內心本就是看破紅塵,看破世俗,不爭不搶,不追名逐利。

即使他恨明教,他也不能在百歲之際,去光明頂報仇,這太有失身份了。再說,張翠山之死,明教並不是直接的因素,而是間接導致,這樣他也沒有理由去找明教報仇。

再說,真正需要找的人是謝遜,與陽頂天又有什麼關係,再怎麼樣,也不能夠直接怪罪陽頂天呀!

更何況,陽頂天已經死了二十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秋萬代 的精彩文章:

揭秘坦克炮管中間鼓起來一節是什麼?答案就在這裡!
古代將軍打了敗仗,為何士兵不離不棄?答案令人心酸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