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各種老調重彈

觸樂夜話:各種老調重彈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但願明年不要這麼冷(圖/小羅)


大風降溫

國慶假期一過,北京的氣溫就像胡正達老師關注的股價一樣連續下跌,京郊一部分地區甚至下起了雪。不知是不是人總有一種「懷念過去並感慨今不如昔」的情緒,我已經不止一次地聽到身邊的朋友念叨「明明去年這時候還沒這麼冷啊……」(當然,她們可能每一年都會這麼說),然後陷入「10月穿羊毛大衣會不會有點誇張」「爭做第一個穿秋褲的人」和「這麼冷能不能提前供暖」的怪圈。

平心而論,北方的朋友體感溫度最糟糕的可能就是這段氣溫狂降而暖氣又沒有供應的時間了。對於這一點,儘管觸樂的人員構成是以年輕男子為主,然而某一日,當祝佳音老師因為誤穿了短袖而發出「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的感慨時,所有出身東北或曾在東北生活過的老師都無比懷念大東北全國第一早來晚走的暖氣,而不在這兩個範圍內的老師(尤其是佔比例相當之高的長江以南人士)只能與大家分享以往靠物理、正氣乃至原力取暖的經驗,倒也其樂融融。

相信不少朋友都了解祝佳音老師和紙巾的故事,我們曾經建議祝老師用這些紙巾取暖

就我自己而言,出於體質問題,從「感到有點兒冷」到「手腳冰涼打哆嗦」的過程極快,而恢復又很慢,暖手寶、熱水袋、加熱貼一類東西也是治標不治本,只有皮膚表面一層熱,內部仍然冷的感覺並不好受,而且總給我一種燉肘子之前先用油煎一下表皮以使風味更佳的錯覺……

扯得有點兒遠了,其實只是想對各位讀者朋友(假如您在東北、華北地區,大概已經感受到了寒冷的威力;假如您在江南、華南地區,那麼一兩個月後也要忍受沒有暖氣的冬天)以及遊戲行業的朋友———版號還杳杳無音訊,批判文章倒是又多了不少——說上一句:大風降溫,注意保暖。

掉下來了

上個月初,各社交平台上就出現了一條「13歲男孩玩『吃雞』墜樓身亡,家長要告到遊戲公司破產」的新聞。玩家們的反饋姑且不論,我倒是在看到這條新聞之後,立刻就想到,肯定會有一些苦口婆心的記者朋友去找到家長,讓對方聲嘶力竭地控訴一番,最後寫成一篇「遊戲毒害孩子」的文章發表出來。二者的關聯差不多到了條件反射的地步,就像以前某個故事裡寫的那樣:住在你樓上的人把一隻靴子掉在地板上,你就會一直惦記著另一隻什麼時候掉下來。

距離這條消息最早被報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我承認這麼想不太善良,但人總也要承認自己有時不善良。幸好,昨天第二隻靴子還是掉了下來:《中國青年報》第4版刊發文章《13歲網遊少年之死》,內容與上一段中我未看文章就先總結出的東西差不了多少,不免令人懷疑過去、當下和未來的「網癮少年」文章,是不是也有什麼破題、承題、起講之類的套路。

如果真是這樣,倒也很容易學,無怪乎《中青報》此文「作者」一欄里除了記者之外,還有兩位實習生的名字——拿這種不會出錯又能一定程度保證KPI的選題給實習生練手,從培養新人的角度甚至說得上是可圈可點——當然,「事後聲明」一下,我也並非針對此文作者和《中青報》,或許這一個月內已經有別的媒體發過類似的稿子,但在國慶假期之前我沒有看到,也沒有主動去找來看,因為我還不想給自己的假期添堵。

《13歲網遊少年之死》在報紙上的位置,其他標題都是宋體,它的則是大號黑體

關於文章的內容,我也不想過多分析了。在《中青報》文章的評論里,有不少朋友的觀點都很精確,還有很多朋友妙語如珠,這些都值得一看。然而以我不那麼善良的觀點來看,既然此類文章本來就是老生常談,人們對它也已經不厭其煩到了懶得正經反駁只想抖機靈的地步,那麼這件事兒本身就有了點兒黑色幽默的味道。

誰會真的相信戴上它從高處跳下來能減傷?

「電子海洛因」興起於2000年,「戒網癮」始於2004年,「楊叫獸」2006年拿起電擊器,「戰網魔」2008年在央視播出——這些東西,早的將近20年前,晚的也是10年前的事兒,而直到今天為止,好像熱愛這個題材的記者、編輯們也沒有再發明出什麼新的辭彙。假如再次用不太善良的眼光看,甩鍋也就算了,居然連甩鍋的姿勢都不創新一下,這就有點兒欺人太甚——當然,以正常的邏輯思考,許多朋友肯定都能說出一些「這是在污名化遊戲」「不能把其他方面的問題一股腦推給遊戲」「未成年人教育要全方位提升改進」之類的正確觀點,然而另一個事實是,在遊戲這個領域裡,「正確觀點」似乎總是很難成為主流,甩鍋與被甩鍋才是常態。


「老了……」

近幾天,知乎上的一個「老」問題又被拉回了微博上:「如果把日本動畫搬上少兒頻道會怎樣?」題主設想了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小朋友們可能會學著片中的劇情做出一些「長大之後回想起來會覺得異常羞恥」的行動,或者看了某一題材的動畫之後對某項技能感興趣,從小開始學習云云。以事實而言,這種想像不能算錯。但截圖發微博的網友顯然重點不在於此,而是「真的老了……」。

目前這個問題有800多個回答

但它確實是個老問題,下方几個高贊答案都是1年前的

「老了」的感慨大約也分成幾類。其一當然是「時間的流逝」,許多朋友在回憶「童年在電視上看過哪些動畫」的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和溫暖的感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僅中央電視台能夠看到以《機器貓》(《哆啦A夢》這個奇怪的名字是後來的事兒)為代表的一系列子供向優秀作品,各地方有線電視台也先後引進過《聖鬥士星矢》《櫻桃小丸子》《宇宙騎士》《北斗神拳》《魔神英雄傳》《中華小當家》《超時空要塞》(當時叫《太空堡壘》,還是幾部不同的動畫拼在一起的)以及《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等等一大批動畫片(數量太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此外,還有「奧特曼」一類的特攝劇。

值得一提的是,肯定有不少「80後」和我一樣,特攝啟蒙不是奧特曼,而是1988年電視台上放的《恐龍特急克塞號》(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當然它和奧特曼都是圓谷公司拍的,也算是一家人。

90年代初電視台放的《太空堡壘》引進自美版,是《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和《機甲創世紀》混剪的作品,三者的畫風現在看來有所區別,但當年的小朋友們似乎完全不在乎……

當然,既然是在電視台上播放,配音必然都是普通話。遼藝、上譯等配音單位的一批配音演員擔起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如果是粵港一帶的朋友,相信對白話配音也是記憶猶新。有些動畫因為配音十分優秀,加上童年回憶的加成,多年以後聽到外語原版配音時反倒覺得不習慣,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當年不少動畫片的配音演員表是這樣的,各位老師的演技都十分了得,王曉燕(王小燕)老師更是許多動畫愛好者的童年女神

這樣的回憶總是美好的。可能許多「80後」朋友當年看到這麼多動畫片時,也不覺得有多麼稀罕,彷彿電視上就該有這麼多動畫片一樣。如果要我談童年關於動畫片的回憶,由於家裡人在這方面不太限制,所以與家長「鬥智斗勇」的故事也沒有,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是老家的電視台第一次播《聖鬥士星矢》時,全市中小學生都如醉如痴,我也不能例外,後來某日電視台發布公告,說為了中小學生期末考試,《聖鬥士星矢》暫停一周(還是幾天來著,記不太清了)。我當時非常生氣,帶著極度的憤怒和委屈寫了一封「聖鬥士不影響考試」的信投書給電視台,理所當然沒有收到任何迴音……

而另一方面關於「老了」的想法可能就沒那麼美好。知乎「寂滅血覡」的高贊答案正是如此。「10年前發生過的事情,現在卻已經有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存在了。」2006年,廣電總局下發《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全國各級電視台在每天17時至20時的時間段內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且不得播出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或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80後」「90後」們的動畫回憶,就此從電視上徹底消失。

2002年的《魔卡少女櫻》也是由遼藝配音的,但當時的評價褒貶不一

「寂滅血覡」在他的答案里說,「我們眼中的常識,在某些暴露年齡的問題下已經變成冷知識了」。這個問題說來也有點意思,因為有些「暴露年齡」的常識雖然跌進了故紙堆,但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比如一個「00後」完全不知道3.5英寸軟盤,但假如孩子們只能在電視上看到「喜羊羊」「熊出沒」,並且提出「電視上放日本動畫片會怎樣」的問題,那就會讓人覺得「有點兒什麼」——雖然今天我們追的日本動漫有多少適合在電視上給小朋友們播出也是個問題,但顯然,現在的問題是因為「完全沒有」而帶來的。

這個「有點兒什麼」,它到底是什麼,又沒有人真正能說出個所以然,正如一個經歷過DOS時代的老玩家對熱衷「吃雞」的新玩家吐槽「×××遊戲你都沒玩過?」,而遊戲本身可能沒有復刻,對方又壓根不知道DOS系統一樣。

這樣的情況,未來或許還會越來越多,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到了最後,大概也就只有一句「老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DayZ》的繼承者,也許是這個《人渣》
觸樂夜話:2018蘋果秋季發布會上有哪些跟遊戲有關的東西?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