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摩詰參學堂問答147——「看話」未必皆是禪

摩詰參學堂問答147——「看話」未必皆是禪

來源:萬古寒潭

師:

現在有人提倡一種禪,把唯識學的知見摻入其中,也稱之為看話禪,並且吸引了不少人。這種禪以實體見為基礎,雖然覺受來得快,但不可能參破話頭,因為那根本上不是話頭;從大慧到虛老的看話禪與此大異其趣,大家不可不小心。

生甲:

祈請老師,您可否對剛才提及的以實體見為基礎的看話禪的表現形式進一步的說明和教理剖析,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認清楚,以免誤入歧途!

生乙:

末學愚見:我們先來看看虛老《照顧話頭》里如何說:

話頭者,「念佛是誰」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在未說的時候叫話頭,既說出就成話尾了,我們參話頭就是要參這「誰」字未起時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就是對這一問有疑,要在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這話到底由哪裡而來?是什麼樣子?微微細細地去反照,去審察,這也就是反聞自性。

以我們一向向外馳求的心回轉來反照,才是叫看話頭。

但把六根門頭收攝起來,萬念放下,單單的的照顧話頭,不要忘了話頭。

我們舉時下流行的一種「看話禪」為例,它是這樣描述的:

當覺察到內心有形有狀、會變化移動的心相時,即刻提撕,參話頭,看準變動處按下。一看心相不動了,再從不動處,提起話頭來參究,反復「提、覷、追」以穿透所有的幻化表相。最終能達到無明窠臼裡,也就是生起這些現象的最深處。這時「話頭中自有疑情,疑情中自有話頭」互為動力,滾到阿賴耶識的窠臼裡,最後把它一舉爆破。話頭就是爆破的炸藥,疑情就是把普通炸藥提升到濃縮鈾的威力,又准又快又狠,塞到阿賴耶識窠臼,也就是攻入心頭大患,釘釘膠著的大本營裡引爆,不但將釘釘膠著的心頭大患爆破,也把話頭疑情一起爆破,當下虛空粉碎於無形,由此了脫生死而開悟。

分析:祖師大德所指的話頭,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若當下如《心經》講的能夠甚深照見我們的本來面目妙用無窮卻又了不可得,就不存在參不參的問題了。但因為不能做到甚深照見,就用參話頭這個方法。參話頭時,管他六根門頭如何妄念紛飛,衹由它去,衹管照顧話頭,功夫綿密了,自然會迎來甚深照見的那一天。

如果按上文引用的「看話禪」,有一個話頭去「提、覷、追」八識中的任何一個妄念,這個「話頭」,根本不是祖師大德的「話頭」,這是一種妄念,這不是祖師大德批評的「頭上安頭」,又是什麼?如果說這種修法真的能起到一點作用的話,那也不過是以一妄念抵萬個妄念,到達某個化城而已,還需參破此「話頭」,才有可能契入真話頭。

所以這種修法,是把祖師大德的「話頭」當成實體而不自知,反過來,也把八識當成了實體。

生丙:

查找了一下相關的資料,現嘗試回答如下:

一、學佛法當有擇法眼,照見邪正。若無明眼人指點,當依佛所說經、律開示的教理與觀行來做抉擇。佛教自印度傳來至唐代形成八宗,基本上確定了阿含、中觀、唯識、天台、華嚴、禪宗、律宗、密宗等各宗的圓滿修法,後世其他的種種修法多不出於此。

二、此人的說法夾雜有唯識宗和禪宗的名相,可分別從二宗教理與觀行來進行分辨。

(一)從唯識宗來看,唯識宗以阿賴耶識緣起為宗,觀行的根本是轉識成智,《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經論開示了不同的觀行方法,最為人知的是窺基大師開顯出來的五重唯識觀,其要在於從六識深觀至阿賴耶識,破八識能、所二分。

(1)從此人以下的說法來看:

修行當中必須要懂得前面消失,後來未起,那這個中間的空擋地方,要當體滅了也不顧,它就應時消滅了。在看話禪裡面,它會產生一個疑情。那有了這個疑情來的時候,你就不必去照顧它,然後不會使這個空擋產生問題。所以剛才在講說無念或者是這個空擋一剎那是我們常說的「當下」,無念是一種當下的狀態,當下才是真正的無念。

辨析:此人認為疑情是在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時的中間狀態,這個狀態就是當下、無念、疑情,不要去管這個疑情,那就不會出現問題,最終就能爆破疑團而開悟。從唯識宗來看,根本不存在一個前後之間的中間狀態,所謂的中間狀態是第六意識通過心識生滅分別出來的,通俗來說就是想像出來的,類似於觀想一個化境。心識是等無間滅的,無間生滅而相續不斷,不存在所謂的中間的真空狀態。很多人靜坐時遇到一些意識稍微不起的境界,實際上也只是第六意識的念頭暫時壓伏的狀態,還是塵勞境界。從這裡可以判斷此人所謂疑情仍只是第六意識分別出來的一個境界。

(2)再來看這一段:

參禪生起疑情時,基本上可伏斷第六識的俱生意識,及伏住分別我法二執不動,且可伏住第七末那識,令其不能審度前六識的任何資訊,而令末那識更審執阿賴耶識,前仆後繼的種子蠢動為實有。但因疑情能自動覺照,並吸住阿賴耶識種子的生滅蠢動相,而阻擋種子流動起現形,因此更加深疑情的寂寂力量,令疑情形成疑團。此時即伏住末那識執取阿賴耶識種子,流動為實我實法的作用,而導致末那識的俱生我法二執歇息下來,促使疑團惺惺的覺照力越強。故疑團成為離心意識的「能」,照著阿賴耶識種子生滅相的「所」;而迫使阿賴耶識種子的生滅相離開不生滅體,這就是離心意識參。

辨析:這裡所說起疑情可伏斷第六識俱生意識、疑團作為「能照」照著阿賴耶識種子生滅相的「所照」而迫使阿賴耶識種子的生滅相離開不生滅體等說法,都還是在能、所二分的方法上,有一個「能看」照著「所看」的阿賴耶識種子,而且這種看還是在第六意識層面,它無法深入到末那識,更不用說阿賴耶識。四禪八定的最高定都只是少分觀察到末那識,從次第止觀的修行來看哪有這麼容易觀察到末那識甚至阿賴耶識?更為關鍵的在於,參話頭起疑情,是直接在意根上用功,而不是在第六意識裡打轉。究其原因,實際上還是把阿賴耶識看成是一個實體的東西。阿賴耶識也是緣起性空的,《解深密經》就說「如實不見阿賴耶」,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實在的阿賴耶識還滅,主要還是轉它的性質,而不是滅了它。

(二)從禪宗來看,禪宗的祖師實際上是把秘密都透露出來了,六祖在《壇經》已經開示禪宗的無念、無相、無住法門,以及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的禪定法門,都是直指人心,見自本性。到後來應不同眾生的機開出的文字禪、默照禪、話頭禪,實際都是以指指月,在六根門頭用功,以一念抵萬念。習龍對此沒有特別的體驗,無法多說。相關的方法在虛雲老和尚的開示已經很明確。要參話頭的話,建議要有善知識指導,並有一定教理基礎,特別是要學習《楞嚴經》以及無異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才能避免落入歧途中。

請老師和各位師兄批評指正。

師:

唯識與禪宗,各有立教見地,也各有修行方便。唯識以賴耶緣起為起修根本見地,在此基礎上轉識成智,功夫全在有為世界,若得有漏種子清淨,無漏種子圓滿,則轉依我法二空真如,契入無漏無為法界,這是一個層層深入到最後轉依的過程;禪宗以即心即佛為起修根本見地,以當體無念為根本行法,直指人心,離念即覺,不縱不橫。故兩者不能隨便合會。如果要從唯識參禪,以真如為起修根本見地,當體照徹賴耶為稱真如法性而起的妙有,差堪相似。若在阿賴耶識與意識之間插入一個「話頭」,以為這「話頭」內可融化賴耶種子,外可阻斷現行熏習成種,則如抽刀斷水,雖有一時之效,畢竟不能參破「話頭」,因為種子、話頭與現行都被實體化了。如此參話頭,衹能使種子、話頭與意識更加堅固不化,不出問題便是大幸了。禪宗的話頭本身了不可得,從未見道者這一邊看去也衹是起疑情的楔子,雖有收束妄念之功,並無實法可得。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同參道友應善加抉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六朝的微笑
無比殊勝的《大佛頂首楞嚴神咒簡易修持儀軌及功德利益》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