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無情緒人格:不敢發脾氣的人,都很缺愛

無情緒人格:不敢發脾氣的人,都很缺愛


隱藏情緒的人,很難親近




最近讀到一本書——《童年情感忽視》

(台版,橡實文化出版)

心有所感,想和大家分享

情感連結

的重要性。





很多人看起來

冷漠疏離,缺乏安全感,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且沒有能力回應別人的情感。



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來自童年情感被忽視的家庭——父母不是太忙,就是沒有能力感受、認可孩子的感情,所以

小孩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感,切斷和外界的聯繫,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聽起來很熟悉嗎?我周遭就有好多這樣的人。




你和他們接觸之後,感受不到他們的情緒和感覺,像戴了面具、穿了盔甲似的,自我保護得非常嚴密,和你始終有距離感。




是的,那種隔了一層薄紗(或者是厚牆)的

隔離感

,讓人難以親近。






小雲就是嫁給了這樣的一個男人大為,戀愛的時候只覺得他很酷,偶爾露出的孩子氣或情緒,讓人覺得像烏雲中探頭出來的太陽,特別值得珍惜,甚至有點可愛。



 


小雲以為兩個人結婚、成家、共同生活之後,可以一點一滴地融化這個男人的心,讓他願意對自己敞開。



沒想到,大為雖然算是個顧家的好男人,但總是死氣沉沉、陰陰鬱郁的,沒有活力,讓天性活潑、喜歡交流、需要連結的小雲非常痛苦。




有了孩子以後,更是無法輕言離開,可是小雲覺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走不進大為的心。




大為究竟是怎麼了呢?




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是最不受關注的一個。父母常常擺出的態度就是:你把自己管好就好,別來煩我們。




所以,大為雖然有很多自由,但他從來沒有在情感上被撫慰過。而且無論是正面的情緒或是負面的情緒,在家裡都是不被認可的。




大為覺得

「有情緒」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所以他學習把自己的所有感覺隱藏起來,漸漸地就變成一個機器人了。


首先,認出你自己的情緒




像這樣完全與情緒隔絕的人,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情緒是人生的色彩,沒有了它,生命就是一部黑白的默劇,連聲音都沒有了;

情緒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幫助我們認清周遭環境、讓我們得以生存並且繁衍後代。




沒有情緒或是否認自己情緒、不認可自己情緒的人,不但生產力比較低,更是無法體驗到完整的人生。




因此,很多人最後就會造成抑鬱,因為

所有的情緒都積壓在內心裡了,瘀滯不化,也容易生大病。


 


這些人如果能認識自己和情緒的疏離,就要

試著去辨認並且說出自己的感受。

比方說:





你那樣說我很生氣;


我覺得這件事情讓我很難過;


你那麼做讓我感覺自己不受重視。




如果能夠自己認出來這些感受,並且願意和周遭比較信任的朋友和家人分享,那麼,你就成功的掌握了感受自己情緒的第一個步驟。接下來,你可以更加細微地去觀察並且記錄自己的感覺。





4個方法,處理你的情緒




作者在

童年情感忽視

》一

書中分享了一個處理情緒的方法,我覺得非常實用,在此和大家分享。






  • 1. 辨認自己的感覺

    :悲傷、憤怒、挫折、自卑、無價值、委屈…..等,此刻你感受到的究竟是什麼?為它們命名。






  • 2.接受它,不要評斷它的對錯

    ——情緒的存在有它的價值,一定不能否認或是討厭它。






  • 3.試著去理清感覺背後的原因,它的起因是什麼。




為什麼你會覺得受傷?因為你的期望過高,還是你根本看錯了人?這個情緒是否是你從小到大就一直在經歷的?




你不去認可它、承認它、接納它,並且為它負起責任,那麼,

你就無可避免的在生活中一直會與它相遇。






  • 4.看看這個情緒是否需要你採取什麼行動

    ,這個行動是針對自己的,而不是去攻擊他人的。




你該做些什麼,讓這個情緒能夠緩和下來。也許是自己尋找樂趣,也許是找對方談一談,也許是尋求好友或專家的協助,幫忙轉變態度和看法,通常情緒就能夠獲得緩解。




滿足情感需求,是所有親密關係的核心




在親密關係中,情緒的溝通尤其重要。

很多人,尤其是男人,特別害怕自己的情緒,所以完全去壓抑、否認自己有任何情緒。





這個時候,他的伴侶,就必須要小心翼翼的引導他,帶著善意去梳理他的情緒,和他好好溝通討論。




我就想起我的前夫,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但他就是不願意麵對自己的情緒,所以從來不願意和我真正的親近或是討論這類話題。




當年的我,面對他的種種保護自己的態度,只覺得受傷,進而防衛、攻擊,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引導他,創造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讓他願意去找回、面對自己童年那些不被認可的情緒,真的是挺遺憾的。


 


童年時代被父母忽視

情緒

的人,還會有另外一種的呈現,他們也許在表達情感、與人連結上沒有問題,但是會

終其一生都覺得自己內在有一個黑洞,始終想要找一個人做情感上的深度連結,好來填補這個黑洞。




為了有個感情的依靠,他們可能無視自己的自尊,願意傾其所有的付出,就是換來一點點的溫暖,因為自己的內在世界太冰冷了。


 


這一類的人就是需要

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

,每天試著看看做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充實、豐足,多做一些取悅自己的事情。




我遺憾的說我就是這一類的人,因為童年時期父母從來不重視我的感受,忽視我的情感需求,所以我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可以在感情上真正滋養到我的人,給我情緒的支持,為了這些,我什麼都可以犧牲、付出。








就是因為這麼強烈的情感需求,所以在親密關係裡面反而會搞砸

,因為,這種情況,你不是吸引來無法與你情感連結的人,就會找到知悉你弱點、進而利用你、欺騙你的人。




說實在的,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免不了對號入座的感覺到身為一個母親,我可能在情感上也有忽略了孩子的地方。




我一向自以為是一個非常能夠體貼、理解別人情感的人,對孩子也是如此。可是書中說到,

很多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的父母,其實在這方面也失職了。




就像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真的很愛我,小時候也是和我非常親密,照顧我、關注我,但是,我必須說,他們完全忽視我的感受,事事都以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為出發點,根本不在意我的情感需求。




所以,那些為了孩子的飲食起居、學習成長而傷腦筋、花心思的父母們,我真的非常誠懇的告訴你們,希望你們

多注意孩子的「感受

以及他的情感需求。




我常常說,孩子哭鬧的時候,你只要能夠準確地說出他的情感需求和他的感受,並且告訴他你理解他是這樣感覺的,你幾乎不需要滿足他表面的需求

(要玩具、要吃什麼、要出去玩)

,他就能夠消停、安靜下來。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有內在的空缺,他可以真正的發揮自己的潛力,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不是所有父母所樂見的嗎?




···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是敢發脾氣的人嗎?平時,面對自己的情緒,你會怎麼處理?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如果你:


想要看見家族能量在你生命中的運作,


找到關係背後的真相;


想要拔除內在衝突和痛苦的根源,


打破代際傳遞的受苦模式;


想要療愈創傷,活出自己最好的人生,


獲得真正的愛與喜樂。


關係清理工作坊


我們邀你一起進行


一次

家族能量深層療愈之旅





諮詢方式


1.掃描下方二維碼

,添加助教諮詢:





2.點擊

原文鏈接

,即可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發質決定氣質,「小棕瓶」讓你遠離掉發、油膩
二胎政策開放:十年後,什麼樣的孩子最有優勢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