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原標題:「闊別」杭州45載 豐子愷再「回」第二故鄉

豐子愷(1898-1975),近代多面文藝大師,他在教育、繪畫、書法、散文、翻譯等領域均卓有成就,其多才多藝,為近世所罕見。2018年10月10日,「此境風月好——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顧展」在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

「杭州可說是我第二故鄉」,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豐子愷曾長期在杭州學習和生活。本次杭州回顧展,共展出豐子愷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珍貴文獻120件,可謂全面展現豐子愷先生的文藝人生。在豐子愷的畫作中,我們很輕易就能找到杭州的風景人情所留下的印跡,這是杭州給予豐子愷的天時地利,也是豐子愷留給杭州的珍貴記憶。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結緣六十載 豐子愷與杭州的不了情

豐子愷,浙江桐鄉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他始終致力於文學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人文歷史特別是美術學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

豐子愷對杭州情有獨鍾,曾在《桐廬負暄》(1939年)一文中寫著:「杭州可說是我的第二故鄉。」17歲那年,他到杭州投考,考前母親為他準備好糕和粽子(「高中」之意),後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現杭州高級中學),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開始了六十載與杭州的不解之緣。

在顛沛流離的歲月里,豐子愷身在異鄉還經常撰文表達對杭州的思念之情,他在寫給忘年交夏宗禹的信上說:「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國,覺得杭州住家最好,可惜房子難找。」杭州的皇親巷3號、馬市街156號、田家園3號、靜江路(今北山路)85號都曾留下過豐子愷及家人的身影。杭州的恬適淡泊深得豐子愷先生喜愛,女兒豐一吟曾撰文回憶說:「其實在上海時,父親曾答應友人到杭州後去浙江大學教書。但一看到春光明媚的西子湖,心就閑散起來,不願再受束縛。於是『臨陣脫逃』,依舊過他的賦閑生活,靠賣畫、寫稿勉強度日。」

1949年,豐子愷舉家定居上海,仍經常回杭州小住。1953年,豐子愷與錢君匋、章錫琛、葉聖陶、黃鳴祥等先生集資在虎跑後山為弘一大師建造了一座舍利石塔,每年都來祭掃。從年少時他就經常在西湖邊寫生,將杭州美景入畫,逐漸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

1973年早秋時節,豐子愷由弟子胡治均陪伴,最後一次來到杭州。而如今,恰逢豐子愷120周年誕辰,讓我們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美術館,再次走進豐子愷先生的藝術世界。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子愷漫畫」 與竹久夢二來一次跨時空交匯

豐子愷的嫡孫豐羽博士說,「今年是爺爺誕辰120周年紀念,我們想為他策劃一次紀念展覽。」在獨立策展人王一竹的幫助下,原本計劃在香港的一場展覽,後來變成四地五場,分別在香港(兩場)、杭州、北京及豐子愷故鄉桐鄉舉辦,但這並不是一場巡展,五場展覽主題個個不同,只為呈現一個立體的豐子愷。

「李叔同先生曾對爺爺說的一句話:『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李叔同先生是他平生最崇敬的人。」豐羽說,李叔同先生讓豐子愷在人格上終生保持君子坦蕩蕩的行為準則,同時啟蒙著他對繪畫與音樂的興趣與熱愛。豐子愷另一位老師夏丏尊先生,他為豐子愷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與從事文學翻譯的功力。在繪畫上,與竹久夢二作品的邂逅,令豐子愷在繪畫創作上選定詩性入畫,從而走上了一條弦外有餘音的「子愷漫畫」之路。

其實,豐子愷並沒有見過竹久夢二,而是在日本遊學即將回國前,偶然在地攤上買到一本他的早期作品集《春之卷》,從此打開了新的藝術之門。王一竹說,當時豐子愷放棄了西畫的學習,竹久夢二作品中的文學性給了他很大啟發,轉而求諸毛筆以改良中國畫的突破。「我認為竹久夢二打動豐子愷的原因,就是夢二要求自己的每幅畫都是一首詩,豐子愷的文學修養極高,他看到竹久夢二的畫,腦子裡呈現的應該是一首一首的詩歌。繪畫藝術由此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豐子愷直到1964年都還在苦苦尋覓竹久夢二,其實竹久夢二早在1934年就已經過世。為讓「竹久夢二與豐子愷跨時空交匯」,豐羽和王一竹多次趕赴日本,找藏有上萬件竹久夢二作品的伊香保紀念館商借展品。六次往複,老館長為兩位中國人的誠意所打動,「再加10件作品,一共50件,分文不要,我只要他們來一次跨時空交匯。」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豐子愷120周年誕辰「回」第二故鄉

人民的西湖 23cm×33.5cm 20世紀60年代 桐鄉市豐子愷紀念館藏

三大板塊 全面展現豐子愷的藝術人生

策展人王一竹說,「豐子愷是一位能做滿漢全席的全才」。在杭州回顧展中,以「器識文藝」「文藝人生」「新月如水」三大板塊,展現豐子愷在美術、音樂、設計、教育、文學、翻譯以及交遊等多方面的藝術人生。

作為散文家的豐子愷,他寫下了大量的隨筆,正如郁達夫所說:「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作為裝幀設計家的豐子愷,是中國現代裝幀史上最為重要的設計家,其裝幀設計往往與繪畫相結合,講究筆情墨趣,充滿著詩情。作為教育家的豐子愷,他早年致力音樂教育,執教於中小學、師範學校和大學,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還編譯《音樂入門》《生活與音樂》等三十餘種音樂理論書籍,對普及和提高新音樂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翻譯家的豐子愷,一生翻譯的著作有三十多部,涉及文學、美術、音樂等領域,尤其是《源氏物語》是國內第一部全譯本,填補了日本古代文學名著翻譯的空白。作為畫家的豐子愷,他主張「藝術的人生化」「人生的藝術化」,常作古詩新畫,尤其喜愛取材兒童題材,勾畫出人情世態,意境雋永含蓄而耐人尋味,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

豐子愷朋友圈,網路了上世紀的諸多文化名人。早年求學時,他結交劉質平、黃涵秋、關良、陳之佛、潘天壽……中年時期辦學任教,他又結識馬一浮、朱自清、俞平伯、林語堂、傅抱石、錢君匋……晚年,他更與廣洽法師、朱幼蘭等結緣,心心相印。這次杭州回顧展,大量的照片、信札、作品,勾勒起豐子愷從民國到新中國時期文藝圈的交往脈絡,呈現出一個生動的藝術世界,尤其是作為特別的尾聲,一些知己故友為了豐子愷舊居緣緣堂的重建,共同述說著一個「人走茶不涼」的動人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