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美術館下午茶:宋明古畫中的茶事

美術館下午茶:宋明古畫中的茶事

宋徽宗 《瑞鶴圖》

「畫者,文之極也。」大部分的中國畫作品,也像詩詞文章一樣,是作者用以抒發胸臆、表達情思的媒介。撇開應制、習作、酬答等帶有濃厚目的性的特例不說,中國畫所傳達的思想、意境值得細細品味,而不能只當做簡單的畫面來看。

「茶」在宋、明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文人在畫作中經常表現的題材。古畫中的文人茶事,往往與傳統文化的其它元素相配合,組成生動的場景,以表達畫者心中的理想生活圖景。畫作中的茶,或在書齋內、庭院里,或在禪寺中、山水間;與茶一起的,往往還會有琴棋書畫、白石清泉、文房雅玩,及松竹梅蘭、梧桐仙鶴等被賦予君子意象的象徵物。畫家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特定場景的需求,選取必要的素材入畫。

宋·佚名《春遊晚歸圖》

「茶」有其孤寂、自修的一面,好茶往往需要知音共賞。如果拿出一款好茶,換來的卻是大碗吃茶、大口啃肉的場景,那就有焚琴煮鶴、糟踐風雅的毛病了。故而,文名滿天下的蘇東坡,只在「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到來的時候,才會令侍妾朝雲取出當時極難得的貢茶「密雲龍」款待,其他人縱是權貴,亦無福享受。

這種「知音」的精神訴求反映到畫作中,便成就了「客至」的場景:主人備茶、待佳客臨門。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圖》、唐伯虎的《事茗圖》便是很典型的例子。以《事茗圖》來看,畫面左右兩側以巨石掩映,如山門般守護著桃花源般的美好景緻。山水之間,雙松樹下,茅草屋裡,一讀書人端坐,隔間有童子在煮水備茶。屋外的小橋上一老者拄杖緩步而來,後緊隨一抱琴童子。可以想見,一場有琴、有茶、有書的美好聚會即將拉開帷幕。

明·唐寅《事茗圖》

然而,知音難覓,佳友難得,有時候與其空待嘉賓,倒不如遙想古人,通過畫作來一場時空的「穿越」。據傳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便是記錄唐代書法家懷素展卷作書的情景。惟劉松年在畫中植入了宋代點茶的畫面,與懷素所處的年代並不相契。或許,這不僅僅是畫家表達「古意」的方式,還是他們透過畫作在與古人進行一場精神的約會吧。

以古人入畫是托古追思的好方式,在宋明的古畫中,茶仙盧仝是經常被描摹的對象。宋代被傳為劉松年所作的《盧仝煮茶圖》、元代錢選的《盧仝烹茶圖》、趙原的《盧仝煮茶圖》、明代杜堇的《盧仝茶歌詩意圖》、丁雲鵬的《玉川煮茶圖》、陳洪綬的《玉川子像》等都是著名的畫作。相比而言,茶聖陸羽卻似乎沒有盧仝那麼受畫家們偏愛。或許是盧仝的出身高貴,秉性高潔,茶痴成命,又死得冤屈而悲慘,其人格與經歷讓文人們心有戚戚而惺惺相惜吧。

南宋·劉松年《碾茶圖》

以托古為題材的茶事畫作中,最熱鬧的大概是《西園雅集圖》系列了。北宋駙馬都尉王詵邀請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米芾等多位翰苑名流到他的府邸宴遊,並請著名畫家李公麟到場摹繪,記錄了現場諸人賦詩、作畫、看書、講經、撥阮等各色雅事。這幅名畫為南宋劉松年、馬遠,元代錢選、趙孟頫,明代唐伯虎、仇英,清代石濤、丁觀鵬,乃至近代蔣洽、張大千等數位畫家描摹,以至於「西園雅集」成為了傳統中國畫的重要題材。然而,後世的畫家們對西園雅集場景的描繪各個不同,帶入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理解,從而使王詵的西園呈現出了不同的理想景觀。可以說,後代畫者對古畫的每一次描摹,都成了畫家的再創作,也是再一次的精神解讀。

南宋·劉松年《西園雅集圖》(局部)

明·周翰《西園雅集圖》(局部)

當然,西園雅集之所以著名,主要還是因為與會的諸人無論是從當時還是後世來看,都是真正的雅士,與那些「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或是附庸風雅之徒有著本質的區別。

不同於茶會必須有「人」的情境,甚有「潔癖」的倪瓚延續他一貫的作畫風格,在其寫茶的畫作中也並不見「人」,彷彿「人」是破壞畫面空靈感的糟粕一般。一方遠山、兩間茅廬、幾株枯柳便將「茶」的蕭疏淡遠意境寫了出來,連喝茶的清客也不曾露面。如何知道這是一幅茶畫?只能從題款「菊苗春點磨頭茶」來想像一二了。

元·倪瓚《安處齋圖》

讀畫與讀詩一樣,不可讀得過「實」了。畫家所畫之物,不必於現實中偏找個一樣的來對,不然那和畫照片又有什麼不同呢——當然,現當代很多所謂畫家是畫照片的。中國畫講究的是寫「意」,此「意」何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必得淫浸於造化之間,師法自然,然又不脫於本心方可。這樣一內一外的涵養,所得之「意」,訴諸筆端,自然是現實圖景的升華、內心圖景的外現,是「天」與「人」的契合。好比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如果硬拿著畫作去比對富春江兩岸的景色,或許找不到一處能完全對上的,然而熟悉兩岸風景的人又很難說那畫的不是富春江畔。也許,畫作之妙就妙在其「似與不似之間」吧。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董仲舒說:「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天」、這「道」,既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天地之間,又在這數千年中華民族的人心之中。雖則我們與宋明時期的畫家們相去千百年,但那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圖景的心是一樣的。就在這個周六,讓我們與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共同開啟三聯生活愛茶的美學尋味第一站,走進「古畫茶趣」的世界,一窺宋、明文士們的茶生活。

白石清泉 · 宋明古畫中的茶趣

活動講師

徐千懿

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儒家方向

專著:《中國畫品評(現代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課程內容

? 宋明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人介紹與其畫作風格

? 畫作背後的故事

? 文人的生活追求

? 文人煮茶時對水的要求

? 共同體驗明前龍井、東方美人茶在四款不同水質下的香氣表現

現場茶單

? 2015年壽眉

? 明前龍井(四款不同水質下的香氣表現)

? 東方美人(四款不同水質下的香氣表現)

參與方式

活動時間:2018年10月13日(周六)14:00-16:30(建議提前10分鐘入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這款高香的滇紅通過了中、歐、美、日四地有機認證
徵稿選登 柿子紅了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