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文中子》有言曰:「上士閉心,中士閉口,下士閉門。」那麼「士」為何意?在古代指的是士人階級,也泛指普遍的知識分子;而從現代意義看來,「士」可指普羅大眾,一切有生命、有思想的人。

從下士至上士,從閉門到閉心,是指人的思想行動從客觀到主觀改變,亦指一段心境遞進的過程。從字面看來,就好比人為了尋求安靜,有人只能選擇關門關窗,以減弱環境噪音;而有人卻能靜坐不動,心靜自然周遭靜。

辯證看來,下中上士其實並沒有好壞次優之分,彼此間都是為了尋求一次內心的寧靜與愉悅,減少來自各方面的浮躁與不安。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下士閉門,隨緣即變

「下士閉門」,意為需要一扇可以為內心摒除嘈雜浮躁的「門」,這扇「門」可以是愜意地去一次竹林獨處,感受自然外物的美好安寧;或靜聽一曲舒緩的音樂,把浮躁埋沒;或與三兩好友下盤棋、品壺酒,暢敘舊情……這些都屬於「閉門」之舉,以外物之靜而達到內心「不亂」。

佛家說:萬般諸像皆虛幻。對於世上一切可以迷惑人的心境之物,當以平常心看待,莫讓其闖進心門,擾了自己的生活,而「下士閉門」,可謂是最直接簡易的取靜之舉。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中士閉口,謹言慎行

好言者,是非多。謹言慎行、適時閉口,也是取靜通途之一。

《菜根譚》有言:「十語九中,未必稱奇;十謀九成,未必歸功。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掘毋巧。」心有如泰山之穩重者,從不人前人後侃侃而談,更不會言論他人是非,他們善於觀察事物、認真傾聽,畢竟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好聽眾未必比成為一個言辭暢快的演說家簡單。慎言者多心智安寧,處世不驚,生活自然也是閑庭看花,怡然自得。

「言多必失」是每個時代都不會褪色的箴言,試問又有多少煩惱浮躁不是從口而入的?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上士閉心,隨緣不變

修心之道,此為最佳。這並不是一種超然的狀態存在,更多的是人能夠以強大的自制力來控制自己。在投身於事業和學習中都能達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狀態,因而多能大業有成。

毛澤東讀書的時候,喜歡在人來人往的鬧區看書。別人不理解,他說讀書人應該在任何的環境之下都能字字入心,才算是讀書。經過這一番鬧中取靜的鍛煉,才成就了他在日後的硝煙炮火中能鎮定自若、處事臨危不亂。

偉人的光彩,折射出「存乎一心」的高度,如莊子所言:「唯止能止眾止。」在這越是浮躁喧囂的世界裡越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到底還是離不開內心的極致靜篤。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面對欲壑縱橫、人浮於事的現狀,人總得為自己閉門、閉口或閉心。不亂於心,方能將最純樸的快樂盡收心底。

閉門取靜,閉口得靜,閉心自靜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 納蘭詞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詩詞 的精彩文章:

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中秋至,看流年似水,往事不可追

TAG:納蘭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