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身藏五大養胃穴,顧護脾胃一身輕

身藏五大養胃穴,顧護脾胃一身輕

相信生活中不少的朋友都有脾胃問題,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壓力過大等都可能會導致消化疾病的發生。那麼怎麼養護脾胃呢?除了調理的飲食之外,我們還可以試試按摩養胃的方法。那麼哪些穴位能養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神闕穴

身藏五大養胃穴,顧護脾胃一身輕


取穴:

肚臍正中,就是我們說的肚臍眼兒。

治療:

中醫學認為臍腹屬脾,所以本穴能治療脾陽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陽氣不足,包括四肢發涼怕冷、男、婦科等多種生殖系統疾病

常用方法:

1、指壓保健。中指隔衣壓在肚臍上,力度最好是有一定的壓迫感,又不太難受,然後排除雜念,集中思想在「臍上」,自然呼吸100次以上。這個方法特別適合老年朋友,簡單易行,安全可靠,有補脾虛、振食慾的作用。

2、隔鹽灸。取少量的食鹽放在臍窩,上面放生薑片,再拿艾條灸,此法有溫脾胃、補腎陽的作用。


中脘穴


取穴:臍上四寸處。

治療:

健脾和胃,通腑降氣。按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脹、反胃、噁心、嘔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瀉等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紊亂。

常用方法:

我們可以掌摩或者一指按揉中院穴,自然呼吸50-10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這樣可以解決現代人常有的疲勞性胃障礙,並能提高脂肪的分解作用。另外,如果因為胃受寒或者吃涼東西太多導致胃痛,可以選擇掌摩中脘或者艾灸,以奏溫中散寒止痛之效。


足三里穴


取穴:

外膝眼下3寸處。

治療:

經常揉搓和敲打足三里都能夠進行調整,可以治療胃痛、嘔吐、腹脹、硬秘等胃腸道消化不良的病症,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常用方法:

每日臨睡前用手指按揉或敲打足三里穴,自然呼吸每次100下。力度適中,以穴位處產生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


天樞穴


取穴:

人體中腹部,肚臍橫向左、右各三指寬處。

治療:

便秘、腹脹、腹瀉、臍周痛、噁心嘔吐等症。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常用方法:

指壓時先放鬆,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同時輕壓穴位6秒鐘,氣吐盡時才將手離開,如此反覆20次。


公孫穴


取穴:

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治療:

既助胃腑疏導積滯,又助牌臟運化。另外,公孫穴是八脈交會穴,通於沖脈,若脾虛痰濕內阻,沖氣夾痰上逆而致頭痛,也可按摩此穴。

常用方法:

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兩側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以穴位有酸痛感為宜,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兩次。

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五大養護脾胃的穴位,適當進行按摩可以起到調理脾胃的功效,同時我們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暴飲暴食,不能貪食冷飲。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健康 的精彩文章:

女性為什麼會先胖腿?

TAG:亦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