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卵巢癌迎來靶向治療時代,中國女性腫瘤治療升級勢在必行

卵巢癌迎來靶向治療時代,中國女性腫瘤治療升級勢在必行

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被認為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三大腫瘤殺手」。然而,相比較宮頸癌和乳腺癌,公眾對卵巢癌的了解程度明顯偏低。近期一項調查發現,高達七成的受訪者不知卵巢癌是婦科腫瘤中致死率最高的類型。

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卵巢癌發病率增長30%,死亡率增加18%;

其在婦科惡性腫瘤中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39%,5年複發率最高,達到70%。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令英教授坦言,現在還沒有特別理想的卵巢癌早期診斷方法,比如,前幾年的一項臨床研究證明,每年接受與卵巢癌相關的CA125和CA199腫瘤標誌物檢查或B超影像學檢查,並不能提高卵巢癌的早期發現率。

不僅如此,相比其他婦科腫瘤,卵巢癌的惡性程度較高,主要體現在早期沒有任何癥狀,進展卻比較快。

儘管臨床上有部分病人是通過查體發現的,但總體來說,超過七成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

晚期卵巢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聯合化療,但化療基本無法使患者獲得巨大的受益,特別是複發後,患者對化療的耐葯,更會導致療效不佳。

在過去的30年里,卵巢癌治療始終是婦科腫瘤領域中的一大難題,患者的5年生存率始終未見提高。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秘書長、北京307醫院乳癌內科主任江澤飛教授介紹,但近年來,一種叫做BRCA的基因突變被發現與卵巢癌具有相關性。

「我把BRCA基因稱為『全能基因』,因為它能預測發病與預後,還能作為治療靶點。」

我國超過1/4的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變。這一發現為治療卵巢癌靶向藥物的研發問世提供了基礎,卵巢癌治療得以邁出跨越性的一步,迎來靶向時代。

同時,江澤飛教授指出,乳腺癌患病風險也與這一基因呈正相關。有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中,65歲時換上乳腺癌與卵巢癌的概率為65%,80歲時這一數字就上升到80%

江澤飛教授表示,被公認為「不太好治」的三陰性乳腺癌,如果使用針對BRCA基因的靶向藥物,可以對有BRCA改變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起到較好療效。一項國際性的臨床研究數據表明,這類藥物不僅治療有效率更高,有效時間也更長。江澤飛教授說:「我們期待能儘快通過此類藥物對乳腺癌適應症的審批,也可為三陰乳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專家指出,當前乳腺癌和宮頸癌的防治宣傳教育已經做得很好,公眾對乳腺癌與宮頸癌的科學防治與篩查意識有了明顯提升,靶向藥物與HPV疫苗的問世也大幅提升了乳腺癌和宮頸癌的治療效果,但卵巢癌尚未被納入女性惡性腫瘤防控的重點疾病領域。「我們呼籲公眾給予卵巢癌更多的重視,發動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卵巢癌疾病防治宣傳教育,提升整體診療水平。」吳令英教授說。

雖然卵巢癌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但相關因素可以大致確定,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是遺傳,家族中有人得過卵巢癌或乳腺癌,特別是兩個以上的直系親屬得了卵巢癌或乳腺癌,患卵巢癌的風險就會增加。

二是和乳腺癌相似的危險因素,包括初潮早、絕經晚和無妊娠史等;也有研究發現,促排卵藥物的應用如大於12個周期,有可能增加卵巢癌發生的風險;有人認為,高動物脂肪和高蛋白的攝入可能與卵巢癌風險增加有關,但目前還沒有定論。

建議女性除堅持定期查體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以及確診的卵巢癌患者應該提高對BRCA基因檢測的重視度和檢測率,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打造完美腰型只需三步
如果讓一位乳品專家挑酸奶,ta會先看看瓶身上的這張表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