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秘美四大科技巨頭智能家居大戰 各顯其能爭奪「霸主」

揭秘美四大科技巨頭智能家居大戰 各顯其能爭奪「霸主」

如果說消費者技術大戰的第一階段比賽爭奪的是用戶會喜歡哪款桌面電腦,那麼微軟及其個人電腦(PC)絕對是無可厚非的贏家。第二階段比賽爭奪的是用戶會隨身攜帶哪款電腦,蘋果從利潤角度上來看是勝者,但從市場份額來看,谷歌才是贏家。現在進行的應該算是第三階段比賽,其細節輪廓在上個月凸現出來,這次爭奪的是用戶會生活在哪款電腦中。

發布信息

不久前,亞馬遜首先發布了公告,宣布推出新的高端Echo Plus、Echo Dots、幾款用於第三方音響和揚聲器(或其他Echo)的Echo設備,以及更新升級的Echo Show(即帶有屏幕的Echo)。這些都是正常程序,但隨後事情變得古怪起來,亞馬遜還發布了微波爐、掛鐘、智能插頭、汽車設備以及TV Tuner/DVR,它們都內置有智能語音助手Alexa。

接下來是Facebook,這家社交網路巨頭於本周早些時候推出了Portal,這是一款可以追蹤人臉的視頻聊天設備,它整合了Alexa,還有少量像Spotify這樣的第三方應用。據報道,該設備於去年春天被推遲發布,因為當時Facebook正忙於應對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濫用數據醜聞的餘波。

第三份公告來自谷歌,該公司於日前宣布推出Home Hub,即配有屏幕的Google Home,與Echo Show相似。此外,谷歌還發布了Pixel 3智能手機和Pixel Slate平板電腦,同時該公司還將Nest家庭自動化產品和Google Home生態系統之間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整合。

當然,還有蘋果。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HomePod,並在上個月的軟體更新中增加了許多新功能。

這些公司正捲入智能家居大戰中,它們中的每一家都有不同的優勢、劣勢、進入市場的策略和商業模式。然而,與「誰將獲勝」同樣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這項業務到底有多重要?

各自優勢——

每家公司的優勢都在於,它們的智能家居戰略與在其他領域的成功緊密相連。

亞馬遜

亞馬遜擁有先發優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率先採取行動。2014年谷歌收購了Nest,而Nest本身就信奉以智能手機為智能家居核心的理念。不過,由於推出自家品牌手機失敗,亞馬遜可以自由地想像聯網智能家居到底會是什麼樣子。這促使該公司於2014年底,首先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和智能助手Alexa。

Echo很容易讓人興奮起來,部分原因是它具備Fire手機所不具備的一切:它的成功並不取決於硬體和軟體的整合,而在於硬體和服務的整合。它還幫助亞馬遜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在Alexa上的投資將從雲計算服務AWS上得到補償。另一方面,亞馬遜希望能夠捕捉人們在家庭中日益增多的購買和消費行為,Alexa可能使這個目標更容易實現。

這促使Alexa生態系統的開發處於領先地位,無論是在「技能」方面,還是在將Alexa整合到設備中。這使得Alexa成為了亞馬遜的家庭操作系統,如今Alexa已經擁有超過3萬項「技能」,內置在2萬多款設備中。此外,這也讓亞馬遜最近的聲明變得有趣得多:亞馬遜不僅僅滿足於成為第三方設備的語音助手,它還在直接製造這些設備。

延伸開來說,這或許指向了亞馬遜最大的優勢:由於亞馬遜佔據著毫無爭議的主導地位,該公司可以魚與熊掌兼得。也就是說,正如亞馬遜既是一個市場,也是其銷售自家產品的渠道一樣,Alexa既是第三方設備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亞馬遜自家設備的驅動因素。在爭取勝利的過程中,亞馬遜不必支付「戰略稅」。

谷歌

谷歌對Alexa的反應比較遲鈍,初代Google Home直到2016年5月才亮相,而且直到2016年11月才上市,整整比Echo晚了兩年。正如我們對市場領導者的預期那樣,這家公司被鎖定在智能手機的範式之中,即一款應用程序+ Nest就是答案,直到Alexa明白無誤地證明,這是個錯誤。

不過,谷歌已經開始迎頭趕上,原因很明顯:如果家用設備是關於硬體和服務的集成,那麼顯而易見的是,最擅長服務的公司(如消費者服務公司)將很有可能獲得成功。谷歌在動作/技能(大約2000個)和第三方設備(超過5000款)方面仍落後於Alexa,但谷歌的核心功能足夠強大,足以單獨銷售設備。目前Echo的銷量仍然最高,但Google Home正在迎頭趕上。

為此,有關谷歌最新發布會的一個有趣結論是,谷歌正靠自己的服務銷售其設備。谷歌不僅大肆宣揚Google Assistant的作用,也突出了YouTube,尤其是在谷歌發布Home Hub的背景下。這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因為谷歌封殺了Echo Show上的YouTube功能,很明顯當時它就

考慮到了這款產品。谷歌也為Home Hub提供了長達六個月的YouTube Premium訂閱服務。實際上,每款谷歌產品都包含某種YouTube訂閱產品。

蘋果

HomePod正是你所期待的蘋果產品,即價格高昂的最好硬體。它的音質很好,如果你買兩個,效果會更好。正如預期的那樣,HomePod也被鎖定在蘋果的生態系統中。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個弱點,但也可能是優勢。在現實中,人們更多使用他們的iPhone以及蘋果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家庭音箱。但對許多用戶來說,這種限制實際上是一種優勢。

從隱私的角度來看,蘋果顯然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該公司不銷售廣告,將隱私問題作為公眾關注的重點,因此對於那些擔心家裡有聯網麥克風的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

Facebook

也許Portal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歷史。在導言中,智能家居大戰被描述為繼「桌面之戰」和「口袋之戰」之後的第三階段戰鬥。儘管如此,在為爭奪物理空間而戰的過程中,還是時有衝突發生。具體來說,個人電腦為互聯網的普及創造了條件,這反過來又使得智能手機上網變得如此引人注目。接著,智能手機又為社交網路(包括簡訊)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創造了條件。

那麼,就像互聯網是開啟移動潛力的鑰匙一樣,社交網路也可能是開啟智能家居潛力的鑰匙嗎?這似乎就是Facebook的賭註:當然,Portal有一些簡潔的硬體功能,尤其是在通話過程中跟隨你或縮小屏幕的功能,但簡潔的硬體功能可以而且將會被複制。如果Portal想成為Facebook的成功項目,那是因為它與Facebook的社交網路相結合使得這款設備具有更大吸引力。

弱勢——

正如經常發生的那樣,每家公司的弱勢恰恰與優勢相反。

亞馬遜

亞馬遜不擅長生產消費產品,它的設備在美學和硬體性能上都不如競爭對手,比如音質。此外,亞馬遜的「蠻力技能」(即讓用戶正確發音,而不是讓服務去弄清楚),讓它一開始就掌握了更多技能,但可能會給用戶帶來更令人沮喪的體驗。

亞馬遜對個人用戶生活的看法也較少。當然,它知道你喜歡哪種牙膏,但它不知道你的第一次會議在什麼時候召開,也不知道你有什麼約會。這是谷歌的特色,也是蘋果的優勢。那麼,亞馬遜更有價值的是什麼呢?是通過聲音買東西,還是被告知你最好去參加早會?

谷歌

谷歌的產品非常強大,這家公司在家庭設備的核心功能方面做得最好,它對你的充分了解足以增加其設備的實用性。谷歌的產品比亞馬遜的同類設備更具吸引力,表現也更好。

谷歌確實面臨著隱私方面的問題,該公司痴迷於收集數據,就像其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所說的那樣,收集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這可能會阻礙公司滲透入家庭的能力。也就是說,谷歌到目前為止已經避開了Facebook級別的審查,並明智地選擇不在Home Hub上安裝攝像頭。谷歌知道它的優勢在於提供信息,它有足夠的其他途徑收集它,而不需要把攝像頭放在你的卧室里。

蘋果

蘋果似乎被其智能手機的成功蒙蔽了雙眼,這並不奇怪。Android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谷歌服務的一個渠道,因此如果家用設備與服務有關,谷歌將能更好地適應機遇(或威脅)。另一方面,蘋果始終都是一家產品公司。該公司提供服務,幫助出售其硬體,而不是反過來。有鑒於此,蘋果始終堅稱iPhone和Apple Watch是更好的家庭設備,它們都提供了有吸引力的硬體利潤率,並通過硬體和軟體的集成打造差異化。

此外,這也解釋了蘋果最大的劣勢,即相對於Alexa或Google Assistant來說,Siri的表現相對較差。問題不在於應對瑣事上,而在於速度和可靠性方面。Siri總是比Alexa或Google Assistant反應慢,而且更容易在轉錄過程中出錯。一如既往地,蘋果始終是優勢也等於劣勢的最有力例證。正如像亞馬遜這樣的服務公司必然在產品方面表現不佳一樣,像蘋果這樣真正卓越的產品公司將在服務方面受到根本性的挑戰。

Facebook

如果說Facebook Portal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論性的,那麼其劣勢則是極其真實的。坦率地說,考慮到人們圍繞Facebook產生的公眾情緒,該公司推出Portal的舉動簡直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從Facebook的角度來看,數據就是數據,一切都是輸入,儘管該公司可能承諾Portal會保護隱私,但人們不明白為什麼會繼續相信它。

對於Portal保護個人隱私的承諾,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更多的是為了提高Facebook的價值,從而提高應用的粘性,而不是為了收集更多的數據。但問題是,Facebook無法提供令人期待的細微差別,而這款產品的推出無論如何都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該公司高管的確是脫離實際的一群人。

入市

對於這四家公司來說,進入市場的各種可能性很可能已經被轉化為優勢和劣勢,但值得單獨強調的是,需要考慮到有效進入市場戰略在消費品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亞馬遜

這可以說是亞馬遜最大的優勢,人們不僅可以直接訪問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和最大的零售商,而且還可以跳過零售商的加價,現在還能訪問多家實體店。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前往哪裡購買Echo不僅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此外,亞馬遜還有另一個錦囊妙計:它不儲存任何競爭對手的產品,這使得用戶購買它們變得更加麻煩。

谷歌

兩年前,當谷歌推出「MadeByGoogle」時,當時其進入市場戰略被認為是一大劣勢。但值得稱讚的是,它一直在努力構建自己的渠道。如今,谷歌產品在大多數非亞馬遜電子商務網站和百思買(Best Buy)、塔吉特(Target)以及沃爾瑪(Walmart)等零售商都可以買到。該公司還投資於廣告以提高知名度。當然,谷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進入市場仍然其一大弱點,但公司在這方面的工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蘋果

這也是蘋果的一大優勢,該公司顯然有非常強大的渠道,無論是在網上還是通過其零售店。這兩者都反映了蘋果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它的品牌,沒有哪家公司擁有比蘋果更忠實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對購買蘋果產品的偏好遠遠超過其競爭對手,他們也更容易接受蘋果的隱私理念。

Facebook

Facebook似乎並未從Facebook First的失敗中吸取教訓。Facebook First是Facebook第一款命運多舛的手機,它由HTC生產,在發布後幾周內即停產。沒有證據表明客戶願意為基於Facebook整合的產品付費,當然也沒有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

很難看出Portal會有什麼不同。它的最大特性是攝像頭會跟著你,這個功能理論上很酷,但奇怪的是,它與Facebook對目前市場的看法脫節。Facebook真的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來推廣這款產品嗎?如果是的話,在哪裡可以買到呢?我們不明白Facebook為什麼要設計這款產品,也幾乎不知道該如何出售。

商業模式——

這也與優勢和劣勢緊密相連,但就像進入市場戰略一樣,它本身也值得解釋下。

亞馬遜

亞馬遜想「佔領」消費者的房子,因為它銷售大量的家用物品。這就是為什麼當涉及到Alexa設備時,該公司願意發揮其作為平台和零售商優勢的原因:獲勝與該公司的最終優勢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

谷歌

谷歌在這方面的商業模式有點模糊。谷歌通過在拍賣中由用戶選擇獲勝者的廣告賺錢,這是一種不適合語音的模式。由於廣告客戶與終端用戶建立直接關係的可能性被取消,代銷商費用的利潤也會減少。值得注意的是,視覺界面的引入也提供了打廣告的可能性。更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的整合,YouTube已經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訂閱服務,包括YouTube Premium, YouTube TV和YouTube Music。所有這些都與谷歌對家庭的設計相結合。

不過,谷歌最引人注目的業務案例仍然未變,即在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持主導地位,不僅僅是在Android上,也要在家裡提供更有效廣告數據的地方。谷歌可能賣不了那麼多的語音廣告,但語音交互會影響搜索中顯示的廣告,這非常值得警惕。

蘋果

蘋果的商業模式是最直接的。出售HomePod顯然是盈利的,這是蘋果提高當前用戶群貨幣化策略的一部分。這也是一個限制:如上所述,HomePod比它的任何競爭對手都要貴得多。

Facebook

這家社交網路公司擁有最薄弱的商業模式,它沒有附加服務可出售,而且該公司已經承諾,無論如何,暫時不會使用Portal進打廣告。最好的理由類似於谷歌,即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參與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並在該公司的其他產品上展示更有針對性的廣告。

贏家和輸家——

在這四家公司中,至少有三家有令人信服的獲勝理由。

亞馬遜

亞馬遜的領先地位是有意義的,它與其他產品的廣泛整合意味著,更多的人可能擁有集成Alexa的設備。該公司也有贏得比賽的動力,並且有商業模式可以實現。

谷歌

谷歌的案例是最有說服力的。產品不是唯一重要的東西,但它非常重要,谷歌是交付最好產品的最佳位置。谷歌提供優越的服務,對用戶的了解最全面,產品整體質量有較大提升。雖然,谷歌產品的上市策略比亞馬遜更差,而且起步晚,但它現在依然處於早期。

蘋果

再怎麼強調蘋果用戶群的忠誠度都不為過,尤其是發現蘋果用戶群是所有用戶中最富裕群體的時候。這使得人們很難把蘋果排除在贏家之外,即使他們的產品上市較晚,而且與最糟糕的服務捆綁在一起。

Facebook

很難想像Portal不會成為輸家,該公司沒有天然的用戶基礎,在隱私方面名聲很差,也沒有明顯的商業模式或市場戰略。

家居之爭重要嗎?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讓這一切黯然失色:雖然家庭可能是當前消費技術領域的戰場,但它真的是一個獨特的產品領域嗎?在移動時代,誰在個人電腦領域獲勝並不重要,微軟最終可能落選。

兒蘋果的命運也取決於情況是否真會如此。如果這是個真正的新範式,那麼蘋果很難取得成功。它有非常好的智能音箱,但是這款產品的其他方面都很差。另一方面,HomePod與iPhone和蘋果整體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可能讓它有可取之處,或許智能手機仍是其最重要的東西。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我們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戰爭時代,但這場戰爭的規模更接近小規模衝突,而不是像智能手機那樣的全面戰爭。智能手機之所以比個人電腦更重要,是因為它們一直陪伴著你。當然,我們花很多時間待在家裡,但我們也花時間在戶外(AR?)、娛樂

(電視和VR),或在路上(無人駕駛汽車),唯一不變的是智能手機,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智能手機規模的戰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評測 的精彩文章:

全球隱藏在中國的行業巨頭,不是中興和華為,最是讓美國忌憚
賈躍亭終於還錢了,一次還了6個億

TAG:小明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