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人,越是混得好,越懂得這兩個處世智慧,福氣自然來!

一個人,越是混得好,越懂得這兩個處世智慧,福氣自然來!

原標題:一個人,越是混得好,越懂得這兩個處世智慧,福氣自然來!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活。或高居廟堂之上,或放浪形骸之外。不同的人生選擇,帶來不同的事業成就,但不管何種地位,何種環境,何種行當,為人處世的妙法都不盡相同,做人做事的智慧也皆有共性。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那些越是混得好的人,越懂得《格言聯壁》中提到的兩個處世智慧,一生福報滿滿!


一、言語知節,則愆尤少


釋義:一個人說話懂得分寸和節制,犯的錯誤和罪過就會少。


語言是很深的一門學問,同樣一句話經不同人的嘴裡講出,可能就會產生不同的含義。古人常說:禍從口出。有的人說話不懂技巧,從不拿捏分寸和尺度,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看似性格直率,其實卻是愚鈍且無禮之人。這種說話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只為逞嘴巴的一時之快,往往傷了人還不自知,容易遭人記恨。還有一種則是在背後造謠誹謗之人,這種人最陰險也最毒,大多難有福報。


「說多錯多,少說則少錯」,真正聰明的人,在交際之時,懂得察言觀色,點到即止。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若雙方交流談的愉悅,則可以適度多說幾句,增進感情;但若感覺對方態度有所變動,則得及時打住,免得傷了和氣。


有時候說話要學會「識破,但不說破」的境界,如此才能減少犯錯的概率。如三國時的楊修就是個反面例子,在曹操攻打劉備進退兩難之時,覺得自己聰慧,明白了曹操送「雞肋」的含義,散布撤軍的言論,導致軍心渙散,被曹操給砍去頭顱。這就是言多必有失的結果。



二、舉動知節,則悔吝少

釋義: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懂得分寸和控制,悔恨的事情就會少。


人的行為控制,是一個人自我約束的體現。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懂得約束舉止的重要性。可以做的事情,再困難也要去想辦法達成,但不能做的事情,即使誘惑再大也不能踩過紅線。


人往往在行動時容易受到自身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同的決定。孔子曰:君子有情,止乎於禮。人有七情六慾,但要符合禮儀舉止的規範才是君子所為。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在事情發生時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等到時候回過神來,往往追悔莫及。



猶如曾經的葯家鑫,在開車撞人之後失去人應有的理智和本性,對受害人痛下殺手,即喪失了人性的底線,又觸碰了法律的紅線,最終害人害己,再多的後悔也於事無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人的一生,還是得懂得謹言慎行,做事說話前多想想,謀定而後動,如此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順。


今日話題:


你有說過後悔的話,做過後悔的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酒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的莫蘭迪色,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中國色?因為「色盲」
朱棣曾留下一後路 可保明朝不滅,但崇禎無視,200年後直接被滅國

TAG:把酒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