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飛船墜毀保護宇航員逃生的「功臣」:發射逃逸系統

飛船墜毀保護宇航員逃生的「功臣」:發射逃逸系統

發射升空的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注意它頂部尖尖的逃逸塔

發射升空的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注意它頂部尖尖的逃逸塔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1日晚間消息,俄羅斯一枚「聯盟」火箭今天原計劃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但在發射後不久便發生故障,宇航員及時啟動緊急逃生系統並安全返回地面,所幸身體無恙。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對媒體通報稱:「宇航員乘組已經安全著陸,所有人都還活著。」


  美國宇航局(NASA)11日確認,飛船已經成功降落,並表示兩名宇航員「狀況良好並保持聯繫」。


  這次俄羅斯「聯盟」火箭發生故障可謂驚險。其實你光是想像一下就夠嚇人的:火箭的本質就是一枚洲際導彈,裡面灌著幾十上百噸的燃料,一碰就炸那種,其實這就是宇航員們搭乘火箭升空執行任務的真實寫照。載人航天存在巨大風險,每一位宇航員都是拿生命做賭注在執行任務,他們都是我們中間最聰明,最自律,最勤奮,也最勇敢的一群人。


  好在,萬幸的是,這次這兩位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得以安全返回了地面,俄羅斯方面已經證實兩人目前身體無恙。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事故中拯救兩位宇航員生命的,正是載人火箭的標配:發射逃逸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逃逸塔」。

  這究竟是何方神聖?下面做一個簡單介紹:


  發射逃逸系統(LES),或者叫「發射終止系統」(LAS)是用於載人火箭發射升空階段的緊急逃生系統。它的主體是安裝在載人火箭最前端的那個小小尖尖的逃逸塔,它直接與下面的載人飛船相連接。一旦火箭在升空階段出現異常,逃逸塔將以最快的速度將載人飛船與火箭分離開並啟動自帶的發動機,將飛船帶離到遠離發射台的安全地帶降落,從而挽救宇航員的生命。一般這樣的逃逸系統使用的是自動控制體系,即一旦火箭出現故障,逃逸系統將自動啟動,保護宇航員安全;而如果系統沒有自動啟動,宇航員座艙內也安裝有手動控制按鍵,緊急情況下可以手動啟動逃逸系統,根據外電報道,這次俄羅斯的火箭故障,似乎是宇航員手動啟動了逃逸系統。


中國的載人飛船「神舟」由長征2F改進型火箭發射升空,同樣,頂部搭載了逃逸塔

中國的載人飛船「神舟」由長征2F改進型火箭發射升空,同樣,頂部搭載了逃逸塔


  當然,儘管進行了精心設計,但所有人都希望這個系統最好永遠都是擺設,永遠也用不上,因為一旦用上它,一定不是什麼好事情。事實上,在人類航天史上,這一系統只實際應用過一次,並且取得了成功。如果加上這一次的事故,那就是一共兩次。這兩次用到發射逃逸系統的事故,搭載的都是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

  最早提出在載人火箭上安裝發射逃逸系統的是人是貝里斯裔美國工程師馬克西姆·法格特(Maxime Faget),他在1958年便提出了這一設想。1959年3月,火箭逃逸塔的原型系統在「水星」計劃期間進行了最初的測試。在後續的載人航天發射中,發射逃逸系統得到了廣泛使用,漸漸成為一項標配。


發射升空的美國「阿波羅」飛船,注意它頂部的逃逸塔

發射升空的美國「阿波羅」飛船,注意它頂部的逃逸塔


  在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三個國家: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他們最具有代表性的飛船上都配備了先進的發射逃逸系統,如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以及中國的神舟飛船,都是如此。


  人類航天史上唯一一次發射逃逸系統真正派上用場是在1983年9月26日,當時一艘蘇聯「聯盟T-10-1」飛船在準備發射升空時,火箭突然起火燃燒。情況萬分緊急,就在滿載燃料的火箭即將爆炸之前幾秒鐘,逃逸系統啟動,將載人飛船帶離危險區域並降落到安全地帶,拯救了宇航員的生命。但在此過程中宇航員也經歷了巨大考驗,他們在大約5秒的時間裡身體承受了大約14~17個G的超強加速度,這已經超越了宇航員訓練中的人類身體極限,因此幾位宇航員儘管保住了性命,但仍然嚴重受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小鼠那麼可愛!怎麼可以用小鼠做實驗?
今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口味甚重,研究對象居然是口水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