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是戰勝其他人種,還是替代?我們的老祖宗靠這個笑到最後

是戰勝其他人種,還是替代?我們的老祖宗靠這個笑到最後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陸成寬

近日,科學家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一塊骨頭碎片引起了關注,研究發現這塊骨頭碎片屬於一個古老的混血人,這個人的父親是丹尼索瓦人,母親是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長久以來,考古學家發現了各種古人類,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之外,還有魯道夫人、梭羅人、弗洛索瓦人等,但當今世界上只有一種人種,那就是我們的祖先——智人。

智人起源於30萬年前的非洲,大約7萬年前,智人擴張、繁榮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那麼,為什麼智人能夠在與其他古人類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雖然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多種解釋,但至今沒有哪種說法獲得一致認可,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智人曾與多個人種並存

正如現在我們將人群按照膚色分成黑種人、白種人和黃種人。古人類學家則將遠古的人群依化石形態的變化、按照演化階段劃分成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階段。這些不同階段的人群往往被稱為人種,例如南方古猿種、直立人種,智人種等。

「這些所謂的『人種』與『物種』的意義是不同的,物種是依照生殖隔離的原則劃分的,對於遠古人種,我們無法判斷不同種群間是否發生過生殖隔離,進而也就無法確定是否不同種群間是物種的差別。但很多人會在這個問題上混淆、犯錯或偷換概念,將化石人種與物種對等起來。」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此前就有人曾武斷地認為尼人與現代人是不同的物種,二者間存在生殖隔離。但數年前從古DNA的角度糾正了這一錯誤的判斷,發現尼人與早期智人存在基因交流,我們很多歐亞人身上都有少量尼人的血液。

高星表示,智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萬年前甚至更早。如果按照人種只是指代在一定時間、一定區域生存過的人群,而去除物種的寓意,那麼就可以說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與不同的人種相鄰而生或異地同時存在過。這些與智人並存的化石人種包括晚期階段的直立人,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從基因上辨識出的丹尼索瓦人,在東亞地區生存過的古老型智人(例如大荔人、金牛山人、許家窯人、許昌人、馬壩人等),在中國西南發現的雲南馬鹿洞人和廣西隆林人等等。他們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徵或遺傳特性。

「這些人種或人群之間是何關係?與智人又是什麼關係?目前學術界並不清楚,但正在從考古學、人類學、遺傳學等多方面加以研究,假以時日,定會撥雲見日。」高星說。

智人取勝的幾種猜測

從約200萬年到約1萬年前,地球上的人類遠不止智人一種,那麼我們的老祖先到底憑藉什麼,在不斷進步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戰勝了其他人種呢?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提出了氣候原因、科技水平差異、智力差異等很多說法。

氣候說

科學家發現,大約4萬年前,即智人抵達歐洲數千年後,曾經居住在歐洲和亞洲的尼人就滅絕了,與此同時出現了寒冷氣候期。德國科隆大學的米夏埃爾·施陶布瓦塞爾及其同事引用了現在的氣候、考古學和生態學數據,並增加了通過對羅馬尼亞兩個洞穴研究而獲得的古代氣候新數據。他們的研究凸顯了兩段寒冷乾燥時期。其中一段開始於約4.4萬年前,持續了約1000年。另一段開始於約4.08萬年前,持續了6個世紀。他們指出,恰恰在這兩段時期,多瑙河峽谷和法國一些地方的尼人史前古器物消失,出現了智人存在的痕迹。他們認為,古代寒冷乾燥的氣候周期幫助智人取代了歐洲的尼人。

認知革命說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認為,智人之所以能在其他人種之中脫穎而出,原因就是7萬年前智人爆發了認知革命:基因突變使智人的大腦突然開了竅,他們的認知能力突飛猛進,出現了語言並且運用的十分靈活,不僅能夠描述外在的可感知世界裡實在的事物以及形成一個事件過程,而且還能描述內在於自己的感知世界裡不存在的虛構的事物,並以此形成宗教性活動,商業貿易活動,並形成了部落內部的社會分層。

認知革命前,智人和黑猩猩一樣,就靠著本能維持一個小團體,如果團體擴張就會缺乏社會秩序從而很快分裂。但是,隨著智人語言交流和抽象思考能力的發生,智人群體合作規模不斷擴大,相互之間開始合作,而不再受團體的人數限制,這就是智人能夠在進化中佔據優勢的關鍵。

超強生態可塑性說

最近也有學者發文指出,與其他原始人類相比,智人適應多種生態環境的能力特彆強,包括一些相當嚴酷的環境。超強的「生態可塑性」可能是智人得以生存並發展至今的原因。反觀其他原始人類則只在熟悉的環境中競爭力較強,例如直立人適應森林與草原交錯的環境,弗洛勒斯人則生活在氣候潮濕的東南亞雨林中。

但高星表示,人類的探索一直在進行,否則我們的遠祖不會在200萬年前走出非洲到陌生的土地上生活,幾萬年前一些人群也不會漂洋過海到達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智人是我們已知的人類演化最新的一個階段,他們的技術、智慧和生態可塑性來自前人的積累和傳承,不斷發展是自然的,多麼「超強」還無法斷言。

也許不是戰勝只是替代

一直以來,智人戰勝其他人種的話題都廣受關注。然而,高星並不認為是智人戰勝了其他人種。他表示,這種說法過於片面、武斷。智人取代了早期的直立人等種群,是因為人類在不斷演化,做代際更替。孫子取代了爺爺,不是孫子戰勝了爺爺,而是自然發生的更新換代。即使在同代之間,也不能武斷說成誰戰勝了誰。

為了闡述這個觀點高星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在距今10萬至3萬年間,現代人與尼人在西亞和歐洲乃至西伯利亞等地區曾經發生過共生關係,目前看到的結果是現代人越來越枝繁葉茂,而尼人則逐漸凋零。對二者的此消彼長,學術界曾認為,智人具有技術和智力上的優勢是他們成功「戰勝」尼人的原因。「但近來的研究卻表明,尼人同樣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生存能力,有比智人更大的腦量、更強壯的體魄。他們是工具製作的能工巧匠,精美的莫斯特石器、早期的磨製骨器、早期的藝術雕像和配飾,以及早期的墓葬,都是他們的作品。」高星說。

201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曾與德國、美國、俄羅斯、英國、西班牙等國的學者聯合研究了一塊發現於西伯利亞西南部額爾齊斯河岸距今約4.5萬年的人類股骨化石,發現尼人與智人大概在距今5萬—6萬年就發生了基因交流。或許一部分尼人與智人融合,成為了我們的共同祖先。他們沒有被同時期的智人「戰勝」,而是被我們這些後人替代了。

不過,關於為什麼智人替代了其他人種還有太多的細節我們不甚了解,相信隨著學術研究不斷向前推進,關於智人與其他人種關係的謎團也將不斷被揭示。今後會有更多的科學發現和研究突破,把古人類的那些事復原出來。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智齒哭了:全國愛牙日,你們卻要暗算朕……
小行星SP1正在靠近地球;10分鐘運動即可改善記憶力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