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懷憂患之思,礪勝戰之刃

懷憂患之思,礪勝戰之刃

原標題:懷憂患之思,礪勝戰之刃


前段時間,國家文物局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搜尋、發現並確認了北洋水師的「經遠艦」。此消息一經媒體報道,甲午海戰歷史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各個論壇和消息的評論區都可以看見一句同樣的留言:忘戰必危、怠戰必敗。對於手執鋼槍保家衛國的革命軍人,此話力重千鈞,值得我們好好體悟。


對於甲午海戰有一段可靠的歷史記載,甲午海戰後,清政府在反思時寫道:「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事。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徒求演放整齊,所練仍屬皮毛,毫無裨益……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動而靶不動,兵勇練慣,及臨敵時命中自難。」從中不難看出,北洋水師後期訓練形同虛設,虛華之風盛行,平日訓練以應付三年的大校閱而訓,極力顯示所謂威武氣勢,並無實質性戰術訓練內容。校閱時,「所有船艦和大炮都被粉飾油漆得煥然一新」,預量碼數設置浮標、在靶船暗埋炸藥,以此敷衍上司、掩藏問題。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可以探知,北洋水師的這種備戰狀態,與不少將士只見盛世不見狼煙的思想麻痹密不可分,儘管北洋水師的裝備還算先進,但它在敵人的眼裡也不過一隻不足畏懼的「紙老虎」,其後的作戰結果,自然只會按照「忘戰必危、怠戰必敗」的邏輯去演繹。憶古思今,長期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捫心自問,在備戰訓練中,有沒有出現戰鬥力標準讓位於安全標準、生活標準、觀摩標準的情況呢?有沒有躺在昨天的功勞簿上睡大覺,習慣用贏得昨天戰爭的經驗準備明天的戰爭呢?有沒有眼睛裡缺少對手而不思戰、不謀戰呢?


回顧我軍歷史,在較早的一次邊境作戰後,我軍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和平期,當時部隊開始滋生軟、散、驕、奢、惰等問題。1975年1月,剛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題為《軍隊要整頓》的重要講話中嚴肅提出「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開啟了1975年的全軍作風大整頓,通過大力糾左,撥亂反正,及時將軍隊工作重心歸正到備戰打仗上來。黨的十八大之後,習主席再次提出「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親自主持召開古田全軍政工會議,為人民軍隊整飭重塑指明方向。


當前,隨著郭徐流毒的深入清除,部隊正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深刻變化,官兵打仗觀念不斷深化,軍事鬥爭準備不斷深入,訓練作風更加求真務實。但我們也要看到,經年累月的和平氣息不斷消磨著官兵的血性虎氣,一些同志習慣於安逸舒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訓練,四平八穩地工作,精神懈怠,意志衰退;還有一些同志沉醉於當「和平官」、做「和平事」,工作以「和平套路」應付了事;少數領導幹部能力素質、打仗本領提升空間有限,「五個不會」仍有存在。這些得了「和平病」的個人和單位也許僅是個別現象,卻是改革途中的「攔路虎」、強軍路上的「絆腳石」。


悠悠歷史,昭示當下。「永遠不要戰爭的前提,是永遠保持記憶,永遠保持警惕。」我們要真正來一次觸及靈魂的自我反省,勇於刀口向己,剔除和平積弊,切實在訓練中把自己變成「讓敵人害怕」的勇猛之士,如此才能擔負起強軍興軍的時代重任。

(作者系山東省軍區戰備建設局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精算戰場謀打贏
不歷三分險 難練一身膽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