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廣東人的命,s腸粉kr的

廣東人的命,s腸粉kr的






今天牆裂推薦一個食帖君很喜歡的公眾號:

九行。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眾號——在旅行這方面,他們也要講新銳。別跟風,別追捧,哪兒地方好玩,哪個地方值得為了吃去一趟,哪個地方有著神奇的故事,又或者旅行界的奇異現象,都被九行的老藝術家們,記錄下來。



九行還高度關注地方美食話題,一碟腸粉也能跟你侃出各種講究

,《呵呵,廣州人不需要米其林指南》《恭喜江西米粉榮登米粉界C位!》《一碗牛肉湯下肚,我感嘆牛在淮南死得值》等爆款文章都是他們寫的,這次就先來看看他們寫的

廣東腸粉




關注後觀看更佳哦~








 九行 



ID

jiuxing_neweekly








「老藝術家」


致力做旅行界的KOL


 專註正經文化、美食、旅行研究 


 兼職搞事情 










致力於挖掘地方美食的老藝術家,幾乎把江西、湖南、廣西的粉都給吹了一遍,猛然回首,卻一直沒有來得及談廣東的粉,我真的於心有愧。


 


在一項「廣東最關注的廣式點心」調查里,腸粉擊敗了雲吞和蝦餃,叉燒包,鳳爪等等勁敵,榮登

C

。老藝術家決定先把心愛的干炒牛河放一放,先來展開講講腸粉的藝術。


 


一直以來我有一個迷思,為何又白又滑的腸粉本粉,

一直都在廣東佔地為王,卻似乎沒法像重慶小面、桂林米粉一樣衝出廣東呢?


 





聽某廣東朋友說過,她和一個北方人興高采烈地談腸粉,北方人眉頭一皺,臉上赫然寫著「我可不吃那玩意」。原來那人以為

腸粉大概是類似成都的肥腸粉的存在

,而他對豬大腸有著天然的抗拒,沒想到

有著「油膩」名字的腸粉竟然是如此小清新的存在




而且我還遇到過以為腸粉跟西安的涼皮差不多的北方人。





看清楚了!我可是腸粉!  

/培訓通





但這幾個東西,確實差得可遠了。涼皮是麵粉做的,配上辣汁,吃的是香口;肥腸粉屬湯粉,

處理得當的豬大腸是亮點,湯底也是關鍵。

而廣東的腸粉嘛,精華在於粉皮的口感


 


不過對於廣東人而言,腸粉也絕不止是一碟腸粉。


 


腸粉代表的是廣州的休閑生活質感


 






腸粉,是廣東一種生活藝術


 


廣州是座很市民的城市,從一碟腸粉就可以看得出。


 


從外地回來的廣東朋友,

回家最惦記的事兒,除了雲吞面,就莫過於腸粉

。腸粉店潛藏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它像是這個城市的註腳,標誌著它的不同。





源記腸粉  

/sohu


 


一頓腸粉,可輕可重

。要講養生,一些腸粉店的老熟客總是只點沒有餡的齋腸粉,吃的,就是腸粉的米香和滑溜口感。


 


而如果想要大過一下口癮,一碟鴛鴦腸或牛肉腸加碼,再點一碗生滾粥,還可以另外點豬紅韭菜湯、咸煎餅、油條。放到十年前,這麼豪吃一頓大概要十塊錢,如今大概三十塊以內吧。




腸粉+粥+油條  

/廣州美食小分隊


 


而這些腸粉店到飯點總是擠擠挨挨,必須搭台。客人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成了人們三點一線生活中的休憩點。


 


或許蒸腸粉而製造的氤氳霧氣,就是廣州早晨的最詩意的場景之一吧




當然腸粉店也不可能永遠這麼詩意的,更多時間,腸粉店的師傅總是爭分奪秒地趕製腸粉,和店裡頭慢悠悠吃腸粉的顧客形成一種奇妙的反差。


 






有些師傅

做腸粉偏愛用江湖味十足的大菜刀

,而不用一般使用的刮刀,比如廣州的芳記。手起刀落,乾淨利落,你難免在夾著一條腸粉的時候看著師傅幻想,或許這師傅以前是西華路的大佬,曾經憑著雙刀流的名號稱霸一方。




將刀法應用到廣州人民的早晨幸福事業當中,也算是不枉他練的刀工。





新聯腸粉店,阿姨刀工  

/@尋吃


 






怎樣才算是一條有尊嚴的腸粉?


 


廣東的腸粉店實在太多了,難免也有不講究的

,包括鼎鼎大名的老字號銀記,分店實在開得太多,並不是每一家都能保持水準,老廣教路,要吃銀記,就得去銀記總店吃,

在西門口地鐵站出來捲煙廠後面的市場旁邊


 



遍地開花的老字號,銀記腸

粉  圖/馬蜂




是的,要做一碟講究的腸粉,並沒有那麼容易。



 


到底怎麼樣一條腸粉才算優秀?


 


01


  米漿  




首先,一條米漿沒調好就開蒸的腸粉,絕對不是一條合格的腸粉。


 


腸粉最傳統的做法,用的是大米磨出來的純米漿,米香味更足

。米漿要磨得夠細夠滑,再加入小麥粉、粟米生粉等等,令

腸粉入口爽滑,增加

Q

度,面相晶瑩剔透。經驗老道的腸粉師傅,摸摸米漿就知道蒸出來的腸粉質量如何。







一碟好吃的腸粉關鍵在於粉身要既軟又韌,但也不能「削」不能「粘」

——當中的區別是很奇妙的。吃過一些酒樓出品的腸粉,粉體做得晶瑩剔透,顏值甚高,但卻過分粘牙,沒有米味,反而失卻了腸粉最原始的質樸的魅力。


 


02


  蒸制  




米漿調好以後,來到蒸制的環節。

常見的有布拉腸和抽屜式兩種


 


老字號銀記,便主打布拉腸

,把主原料米漿塗在紗布上蒸熟,再用刮刀把那像紗布一樣薄的粉皮刮下來,捲成長條切斷上碟。







而最近

得了米其林餐盤獎的源記是抽屜式拉腸

。抽屜式拉腸效率更快速,有人說不及布拉腸來得有味,卻各有各的優勢。而這種主要還是看師傅的手勢如何,能不能將拉腸均勻平鋪,控制厚度。








還有

更為古老的做法,筲箕拉腸

,也叫窩籃拉腸,將米漿倒在筲箕上蒸制,聽聞更多的水分會從筲箕的孔洞蒸騰出來,腸粉能吸收更多的水分。





 



03


  醬油  


 


不自製醬油的腸粉店,沒有未來。


 


廣式腸粉醬油,應該咸中帶甜

。生抽加冰糖魚露蔥段蚝油煮制,也有加八角紅蔥頭高湯香菇水的,這就是腸粉店的獨門秘方了。





 


總而言之,如果一家腸粉店的醬油嘗起來竟然跟家裡面的生抽一模一樣,那就可以永不再見了。


 


04


  內餡  


 


有一些人,是堅定的齋腸派,有一些人,是堅定的雞蛋腸加蔥派,又有一些人,是堅定的鴛鴦腸派。而我則豬肝、牛肉、韭黃鮮蝦、三絲、茶樹菇、炸面腸來者不拒。




還有一些店家,分別研發了香芋牛肉腸、蟲草花豬肉腸、黑松露羅漢齋腸、鮮蝦紅米腸、安格斯牛肉腸等等肉餡

……

還有人做了小龍蝦腸粉。




好吧,說腸粉是平民美食的,是錢包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千萬別小瞧潮汕腸粉、廣西捲筒粉 


 


吃慣了廣府腸粉的老藝術家,第一次吃潮汕腸粉時,簡直被驚艷到了——

一碟腸粉也能吃出潮汕的骨氣

。具體來說,就是潮汕腸粉裡面的牛肉,都像吃牛肉火鍋里的牛肉一樣講究,而且香油和醬油搭配得當,粉皮薄又爽滑彈牙,挑不出毛病。




汕頭腸粉,雖

然拍得很難看,但可以見到裡面牛肉的生機勃

勃  圖/鶴本


 


潮汕腸粉的魅力大到什麼地步?有勇敢的廣府人站出來跟我說,覺得潮汕腸比廣式腸粉更勝一籌,當然,這就跟個人口味有關了。





 


潮汕腸粉也有幾個流派,他們愛沾不同的醬料,汕頭是蔥油醬油,潮州愛沾花生醬、芝麻醬,而普寧則是特製滷汁。






而餡料方面,腸粉一開始從廣州傳到潮汕時,

最基礎的是肉燥和雞蛋,後來則因地適宜各顯神通

,加入蚝仔、蝦仔、蛤蜊、章魚等。汕頭腸粉愛放芽菜跟菜脯,普寧也有放腐皮的,就取材方面的境界,似乎真比廣府腸粉要更廣闊一些。





潮汕的蚝仔腸粉  圖/citygf.com


 


腸粉在廣西還有個雙胞胎兄弟,叫捲筒粉,對廣西人來說也是鄉愁的代名詞

。往米皮上邊撒一些肉末、蔥花、雞蛋或者炒熟的豆角碎末,用竹片捲起,就是捲筒粉了,再沾上冰梅醬,黃皮醬,酸酸甜甜的。




腸粉的兄der:廣西捲筒粉  圖

/新浪




廣西的捲筒粉來源有兩個說法,一說是腸粉演變而來,一說是越南的小吃被廣西人吸收了

。而在現在的越南,確實能找到捲筒粉的聲音,越南人還會配置沙拉同吃,沾的則是加了魚露、檸檬的辣椒醬。


 


好吃的靈魂,果然終將相遇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帖 的精彩文章:

雪花梨、豐水梨、南果梨……秋天的我離不開梨!
你這顆沙雕萌的紅小豆!居然豆瓣9.1……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