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35歲前你可以做錯很多事,對的只需要一件就夠了

35歲前你可以做錯很多事,對的只需要一件就夠了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榜單,是全球最權威的榜單之一。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Facebook創始人小扎、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等,都曾入選此榜單。


 


每年榜單發布的時候,被同齡人拋棄的感受都更強烈一些。


 


他們比我們優秀在哪裡?我們總試圖從他們的經歷里找出一些通往成功的蛛絲馬跡,但這種努力往往徒勞:

 


你說起點重要吧,今年入選的許寄和2013年入選的趙柏聞都沒讀大學;


 


於是你說起點不重要吧,紛紛放棄學位的張欣立、印奇、

穆斯塔法·蘇萊曼

,人家之前上的可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


 


看了一圈我們發現,這世上哪有什麼非A即B的答案,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史詩,等著你自己書寫。




我們挑選了今年榜單里的三位,看看他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Y。







 




年輕=做很多錯事


而對的事只要一件就夠了


 


33歲的許寄是一個「沒上過大學的社會人」。他就是那個經常惹禍、離經叛道的「壞小子」,讓家長老師無比頭疼,還差點被學校開除。


 


當年,他修過自行車、殺過魚、學過理髮。受到高中同學的刺激,他認清還是得有個一技之長,決定去學無人問津的編程。


 


那是2003年前後,阿里成立不過4年,程序猿還不像今天這麼炙手可熱。


 


他讀的不是北大,而是北大青鳥的程序員培訓班,第一期就三個月。學完前兩期找到一份敲代碼的工作,又繼續修完了最後一期高階培訓課程。


 


懷著換個公司看看的想法,當時還分不清淘寶和支付寶的他,收到了阿里巴巴的面試通知,招聘專場掛著的一句話擊中了許寄,「If not me,who? If not now,when?」當時就有種確認眼神的歸屬感。




於是,他在23歲加入支付寶,開啟了技術生涯。





 



從誤打誤撞學了編程,到搭上阿里這趟互聯網風口上的快車,是運氣,卻也不只是運氣。


 


許寄在安徽長大,離支付寶團隊的大本營杭州很近,本以為回家很方便,後來卻發現,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




阿里的工作強度之大有目共睹, 僅在過去三年,他和他所在的團隊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韓國等,和當地合作夥伴一起打造了9個本地版支付寶。


 


團隊里每個人的護照上蓋的章都滿滿當當,還沒到十年就需要換;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定定神,想想自己是在新加坡還是越南;他們練就了在東南亞不同口音的英語中自由切換的能力,印度英語、菲律賓英語、越南英語都得會……







也許是早些年間的經歷讓許寄比同齡人更清醒,他把自己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平台。




他很贊同阿里合伙人王帥的一句話:「對於年輕人來講,舞台很重要。要是沒有這麼廣闊的舞台,何處安放我們這麼不安於平凡的靈魂?」


 


年輕時你可能會做錯很多事,而對的事有一件就夠了。


 



年輕=無數機會


但再開掛的人生也不能什麼都想要


 


30歲的印奇,人如其名,經歷也十分傳奇。


 


小時候看《終結者》,人工智慧控制著全球核武器的危險情景深深留在他的腦海中,他不禁困惑,難道科技最終的結果是對我們自己的毀滅嗎?





 


這可不行。從那天起,他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讓人工智慧可以使未來變得美好而不是走向毀滅。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開掛般的傳奇人生。


 


從小斬獲無數「狀元」頭銜、大賽獎項,他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僅學習好,籃球、足球、辯論、書法都不在話下。高中沒畢業就被清華大學選中,入學後又進入了「姚期智實驗班」。


 


正是在「姚班」他遇到了他未來的兩位合伙人。這兩位也是計算機極客,「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一天不編程就難受。」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期間,印奇就建立起一套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人臉識別系統,這套系統已被運用在微軟的Windows系統中。





 



7年前,三位合伙人在北京創立了曠視科技(Megvii)。技術遇到瓶頸後,印奇赴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留學期間,因為要和國內保持進度,再加上時差,經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還照常上課。


 


博士還沒畢業但創業進入關鍵時期,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選擇放棄學位回國繼續創業。




他說,學歷不能成為評判好壞的標準,「歷史上最優秀的工程師、黑客也不是Ph.D,論文發布也不代表公司的技術能力。」


 


如今,來自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在使用曠視科技的面部識別平台Face++。地鐵和火車站用它來加快檢票過程;銀行app也用它來確認用戶的身份。


 


即使是開掛的學霸,你也不能什麼都想要——換句話說,得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


 



年輕=英雄主義


理想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點


 


33歲的穆斯塔法·蘇萊曼在倫敦北部長大,父親是敘利亞出生的計程車司機,母親是名護士。


 


11歲時他也曾有過商業夢想。蘇萊曼上中學時就和最好的朋友在操場上賣甜食,甚至僱用其他同學當售貨員。他回憶說,在老師關閉他的小店之前,他的「生意」已經做得相當大了。


 


幾年後,蘇萊曼卻有了更多的英雄主義。他和團隊一起,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去倫敦各地的餐館和景點考察。


 


為了設身處地地評估這些設施對殘疾人的可及性,考察的過程中他們借了一個輪椅,這樣就可以測試出真正坐輪椅的人能不能在這些地方便利地生活。


 


他說,「基於此,我們為年輕殘疾人發布了一份長達80頁的倫敦指南。」





 



在他後來的人生中,蘇萊曼從未忘記社會責任這四個字。


 


作為一個全A學生,他選擇了牛津大學。然而,由於他所學的哲學和神學「與現實世界距離較遠」,而他對這個不公正、不平等的世界感到不安,他從這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學府退學了。


 


他輾轉去過非營利組織,在政府當過公務員,但當意識到它們的種種局限與他改變世界的願望相去甚遠時,他離開得很決絕。







離開後,他進入了科技界,成為了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的創始人之一。




世界上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阿法狗(AlphaGo)就是由DeepMind公司研發的。


 


科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道德爭議,AI引發的倫理課題數不勝數。


 


「科技的巨大力量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我認為這將會是矽谷及其科技公司真正理解這種責任的年代。」


 


理想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點。


 


寫在最後


 


通過閱讀和講述別人的故事,我們總希望get一套通往自己人生巔峰的演算法。




但很遺憾,

這世上沒有一條路,叫作通往成功的套路。




以上成功人士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沒有共同點。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擁有了無限的、從不同角度切入的可能性:




今年上榜的工學女科學家周歡萍,成長於80年代的中國,小時候家裡沒有通電,她和兄弟姐妹就在煤油燈下做作業,也正是這樣的童年經歷激勵了她投身於太陽能技術的發展;


 


生物技術公司Verge Genomics(維智基因)聯合創始人張欣立,因為不願自己的研究成果靜悄悄地坐在某處的書架上,她想讓它問世,幫助阿爾茨海默症患者

……


 





當年的那些夢想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後悔嗎?柴米油鹽、穿衣住房是不是已經成為你生活的全部?


 


別忘了,還有一部叫作《我》的史詩等著你自己去書寫。




而誰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Reference:


1.

https://www.sohu.com/a/193700264_100014010


2.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751167649892778&wfr=spider&for=pc


3.

https://www.sohu.com/a/238196523_99940985


4.

http://www.tsinghua.org.cn/publish/alumni/4000480/12480052.html


5.

https://xueqiu.com/9506720307/88118878


6.https://mp.weixin.qq.com/s/_IVu9pZzmLZxA2l_GfdK3g
















LinkedIn招聘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里來!後台回復關鍵詞

「新媒體」

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Y。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pixabay、微博截圖和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這個社會對35歲以上普通人要求更嚴格,早已是公開秘密
清單思維:為什麼精英人士都是清單控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