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電科技IPO募資金額縮水 連續虧損如何支撐股價?

牛電科技IPO募資金額縮水 連續虧損如何支撐股價?

本報記者 李喬宇

北京時間10月10日,小牛電動車企業——牛電科技更新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書顯示,計劃發行83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價格區間為每股10.5美元至12.5美元,擬籌集資金最高1.19億美元,計劃於10月19日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NIU」。如無意外,牛電科技將成為國內首個登陸美國的雙輪電動車企業。

IPO募資金額縮水

根據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最高募集資金1.19億美元,與此前首次遞交的招股書中擬最高籌資1.5億美元相比略有縮水。

「雖然縮水的比例並不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電科技的『不自信』」,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寧小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寧小平指出,「此前業界普遍看好牛電科技的IPO,其最高募資金額應該在3億美元左右,但沒想到最終的募資金額只有這麼多。」

不過,有業內人士則認為,「近期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普遍下調募資金額,其實與大環境不好有關。」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8月至今,趣頭條、蔚來汽車、雲米科技等多家公司均在上市前下調了最高募集金額。

上述人士指出,「實事求是地說,牛電科技募集到上億美元資金還是比較輕鬆的,畢竟牛電科技身上存在不少新元素和舉措。首先,牛電科技在同質化嚴重的電動車行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其次,牛電科技布局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在設計方面,小牛電動車的顏值一向很高,辨識度也不錯;在智能方面,小牛電動為車輛安裝CLOUD-ECU,與遍布車身部件的感測器保持互聯,讓用戶輕鬆知道車輛的狀態、電池的情況、歷史軌跡、實時的定位等;在電池方面,小牛電動車並未使用傳統的鉛酸電池,而是採用了鋰電池。

在海外布局方面,牛電科技早在2016年11月就正式公布了全球發展戰略,進入海外市場;2018年,其新品首發更是選擇在了法國盧浮宮。另據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來自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的銷售已佔到牛電科技凈收入的12.9%,而2017年這個數字只有4.9%。

上市後如何支撐股價?

不過,業界認為,牛電科技之所以急於上市且不惜募資金額縮水,也與其目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多重問題有關。

首先,牛電科技的盈利是個受關注的大問題。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2018年上半年實現凈收入5.57億元,同比增長95.44%。但與此同時虧損也在不斷擴大,上半年虧損達到3.15億元,比去年全年的虧損額1.85億元還要多。

牛電科技曾解釋稱,虧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多達1.69億元的股權激勵支出。此外,牛電科技也表示一般及行政開支近期還將以絕對數額增加。這也意味著,短時間內牛電科技無法扭轉虧損的局面。

其次,牛電科技的盈利能力偏弱,且抗風險能力較低。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電動車整車製造行業平均毛利率分別為18.27%、19.16%、15.07%。而牛電科技在2016 年至2017年的毛利率僅為為3.60%、7.11%,遠低於行業平均值。雖然今年上半年牛電科技的毛利率達到14.3%,但仍低於雅迪、新日等電動車企業。

同時,牛電科技的營收與電動車銷量,與傳統電動車巨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雅迪控股實現營收45.83億元,共銷售247.3萬輛電動車;新日股份則實現營收14.49億元,雖然並未公布銷量數據,但根據銷售收入和電動車平均售價估算,其銷量也應該在90萬輛以上。而反觀牛電科技,其上半年凈收入僅為5.57億元,銷售12.5萬輛電動車。

營收和規模都不佔優,意味著牛電科技的抗風險能力較低。遇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傳統電動車巨頭可通過多種方式內部消化,牛電科技卻只能以漲價來應對。比如:之前牛電科技就以原材料價格上漲而自身無法承受的理由,對N系列和M系列部分型號進行漲價,金額在600元至900元。

牛電科技還面臨著政策層面的考驗。電動車的新國標將於2019年4月份正式實施,對電動車的各項關鍵性能如整車質量、整車尺寸、最高時速等進行了修改。比如: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具有腳踏騎行能力,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這無疑對牛電科技也是一種衝擊,牛電科技此前的某些電動車時速高達70km/h。

寧小平介紹,「要想上市之後支撐股價,牛電科技必須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在虧損、銷量等方面,其要積極度過現在的發展前期階段,儘快將生產成本降低。」

雖然牛電科技CEO李彥也曾表示,「小牛電動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自己重新開發……這種方法雖然前期成本較高,但後期一旦度過技術儲備期,產品成本就會直線下降,後續也會擁有更大的盈利空間。」

但何時能度過技術儲備期,並大幅降低產品成本,李彥並未給出時間結點。

此外,面對政策的考驗,牛電科技也要從現在就做好準備。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將政策列為風險因素之一,稱將對M和U系列進行重新設計,以滿足新國標的要求。比如對於N系列,牛電科技將與有資質的第三方製造商合作去重新設計車輛,以滿足安全標準。

當然,牛電科技也有著傳統電動車企業所無法媲美的優勢。比如體驗更佳的鋰電池車型將成為消費者換新升級的主角,牛電科技未來的市場需求會持續保持旺盛。此外,牛電科技已真正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文化,消費者對其更有黏性且忠誠度更高。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產生更好的營銷價值,還能輕鬆地實現消費轉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網約車派單前將用人臉識別技術審查
美三大股指周一盤前暴漲 特斯拉漲幅超15%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