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寒露,小心邪入體!一個方法,祛除體內濕氣邪氣,包你秋冬都健康!

今日寒露,小心邪入體!一個方法,祛除體內濕氣邪氣,包你秋冬都健康!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寒露節氣




公曆:2018年10月8日


陰曆:農曆戊戌年(八月廿九)


進入秋分節氣


干支紀年:戊戌年 壬戌月 癸酉日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陽曆的10月7日到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今年的寒露節氣是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此時氣溫低,露

水多,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且帶寒意,故名寒露。




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時節地面的露水更冷,幾欲凝結成霜。正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早上出門透過呼出的熱氣彷彿能看到冬天的腳步慢慢接近。




寒露過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

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現象,北方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已是冬季。千里霜鋪,萬里雪飄。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三候







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爵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1

一候鴻雁來賓


剝卦,初六。




《周易·剝卦》爻辭:「剝床以足。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初爻動,坤變為震。震為鴻鴈。坤為來為賓(《易林通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鴻鴈不來,小民不服,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鴈」同「雁」。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季秋後至者為賓」,九月來的雁和八月來的雁,有主賓之分。






2

二候爵入大水為蛤


剝卦,六二。




《周易·剝卦》爻辭:「剝床以辨,蔑貞,凶。」《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二爻動,卦變為蒙。互震覆艮,艮為鳥,故曰雀。震為入。坎為水。坎伏離為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爵不入大水,失時之極。大水,海也。《國語》云: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于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多生於海中。」




爵,古音義同「雀」,但並非物相之雀。智識文化和意識文化認為「爵」字與麻雀的「雀」相同,實際上「爵」是質象的,不能夠直接把它硬性物相化而指定為雀。古人在慧識下觀察到,秋季的質元能量成象,大量地移向海水中的時候,就會促成海蛤的生成,因此用「爵」才能表達它的本義。「爵入大水」,簡而言之,就是地面的質象能量之炁,因為溫差而被較大的水面(海)所吸收。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誤以為是雀鳥變成的,這只是意識文化時期的誤解。






3

三候菊有黃華


剝卦,六三。




《周易·剝卦》爻辭:「剝之,無咎。」《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坤為黃。三爻動,卦變艮。互震為華。震伏巽,巽為草木,故曰菊。艮為成,故曰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菊無黃華,土不稼穡。……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菊的華彩是表現在下半月之中,處於陰月區間,而非處陽,「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



寒露習俗,傳統風雅






1

登高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2

賞菊




寒露到來的農曆九月又稱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3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吃螃蟹、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游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4

斗蛐蛐兒




秋風起,斗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5

吃花糕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



寒露節氣開運指南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自這一天起,進入秋天的第三個月——壬戌月,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月,

壬戌

當令。

壬戌

是火土之庫,也叫燥土、干土,是即將秋冬換季的時間,其氣候特點是天氣漸漸轉涼,氣溫越來越低,呈現晝夜溫差很大,冷空氣逐漸頻繁,自然氣場主要是土燥和陰邪之氣較重。




那麼寒露節氣前後,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乙穀道長和朋友們簡單的說說。




0

1、

寒露之後秋收接近尾聲,冬播漸漸開始,頻繁的冷空氣引起溫差波動頻繁,對於身體健康會引起一些影響,比如感冒、腸胃疾病、肺部疾病,另外在忽冷忽熱的氣溫作用下,心腦血管疾病也成為高發期,請朋友們注意飲食穿衣和作息時間的安排,盡量減少溫度變化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影響。




02、

進入

壬戌

當令的九月,土燥氣邪,人們的心情隨著季節的轉變會有很大變化,進入秋末,很多人會有陰冷失落的感覺,特別是生肖狗和生肖龍,在這個時間會因為運氣的問題,表現的比較明顯,希望朋友們儘可能的穩定自己的情緒,平安過度這個期間。




03、

古語有春播、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進入秋末顆粒歸倉後,很多行業會進入一個沉靜期間,比如農業、建築業等等,對於很多耐不住寂寞的人來說,會蠢蠢欲動啟動新的項目,楊老師提示,秋末之際不是投資、啟動新的項目的最好時間,請朋友們務必慎重對待。




乙穀道長提示:

每逢秋冬交接時間,不管是氣候、人的心理生理方方面面的客觀變化都比較大,是不穩定的一個月份,希望朋友們盡量把握人和自然規律的協調變化,相信每個朋友都能風生水起交好運的。



收斂神氣,寒露的正善治養生







人體內五臟中藏有五種陰志,怒(肝)、悲(肺)、喜(心)、恐(腎)、思(脾)。它們常與脾的陰意識和心的陰我心協同而動,破壞內在的無為而治,虛耗精氣神。因此,意識的正善治理極為關鍵,意識「正善治」就是精神調節,是對六欲七情的調控,維護少私而寡慾的生理狀態,同步適應秋季氣運的收斂之性。肺魄主悲,沒有家賊難招外鬼。  




寒露天氣漸冷,秋氣日趨肅殺,日照減少,風起葉落,百葉凋零,容易觸景生情,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和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與意識觀念,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與秋分節氣一樣,應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寧與穩定,注意剔除陰金能量的影響,消除陰金肅殺悲涼之氣對人體情志和身心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外修內煉同步提純和升華身國內陽金的能量,與金秋季節中的陽性能量相感通、相呼應。




意識精神能量的養生,重在確立善正的信念,樹立道德信仰,在品格、品質、品行三品的內在建設上主動持恆地下功夫,通過「為學者日益」提升綜合素質,通過「聞道者日損」主動進行修身明德的實踐,從而實現意識善正,六欲淡化七情淡定,而意志堅強,不為外相所動。






1

身識養生




寒露以後,涼燥與寒疊加成為多事之秋的主因。寒露過後,晝夜溫差繼續增大,特別要注意腳部保暖,加強體育鍛煉,做好迎冬防寒準備。這個時節,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是重感冒的高發期。此時一些疾病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肺炎也不可忽視。




據統計,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還要科學調理飲食,注意藥物防治,改善居室環境,避免煙塵污染,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九月修養法》:「季秋之月,草木零落,眾物伏蟄,氣清,風暴為朗,無犯朗風,節約生冷,以防癘病。二十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衰,宜進補養之葯以生氣。剝卦,剝,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生氣在申,坐卧宜向西南。




孫真人曰:是月陽氣已衰,陰氣太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以傷空隙。勿冒風邪,無恣醉飽。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並加強適當的形體運動。心腦血管病多發與睡眠時間增多相關,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順應節氣,守四時之度而調養。



2

《靈劍子》導引法




《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秋卷》:「補脾臟一勢季秋用之。九月十二日已後用,補脾。以兩手相叉於頭上,與手爭力。左右同,治脾臟四肢,去脅下積滯風氣膈氣,使人能食,閉氣為之。」






3

推長壽筋




筋骨的外側,從足三里到豐隆,再到踝關節前上方這個區域,如果能夠自己經常推一推,或者大家相互幫助推一推,拍打一下,對身體會有幫助。



4

養五臟五行氣法




《服氣精義論》:「養五臟五行氣法:……季夏以六庚之日時加申,食氣百二十,以助肺,令肺勝肝,則肝不傷於脾也。




秋以六壬之日時加亥,食氣百二十,以助腎,令腎勝心,則心不傷於肺也。」



5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寒露




運:

主陽明五氣




時:

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坐功:

每日丑、寅時正坐,舉兩臂,踴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寒露九月節坐功圖




即:

每天一~五時之間,盤坐,兩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對,緩緩上提至乳胸前,兩手前臂內旋,雙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別朝左右側方向,兩臂伸直,且成開放型。身體上聳,頭轉向左,手心翻向下,兩臂由體側緩緩放下。如此反覆做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方法同前。




主治:

諸風寒濕邪,挾脅腋經絡動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折,痔,瘧,狂,顛痛,頭兩邊痛,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鼻衄、霍亂諸痛。



深露重,秋風起,小心邪寒入體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 。」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秋燥癥狀。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這個節氣的養生除滋陰潤燥外,還必須防止寒邪傷人。




秋季神經興奮,食慾驟增,要防止飲食過量,注意葷素搭配,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補充能量。而且寒露節氣,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咽干、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 寒露節氣不妨多吃些山藥、蘿蔔等「根菜」,水果可選擇橘子、梨、葡萄等,能有效緩解秋燥所帶來的不適。




「山為陽澤為陰,高為陽低為陰」,高山上是極陽重合的地方,所以秋天登高可以聚斂陽氣。古語云:「秋風秋雨愁煞人」,我們要學會自控,精神飽滿,情緒樂觀,穩定,不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緒的大起大落。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隨著秋天的到來,患肩周炎的病人會增多。中醫看來,肩周炎是人體肝腎虧損、氣血衰落,遇到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導致血不養筋、經氣不暢,而出現不通則痛的病症。秋季陽氣收斂,氣候寒涼,肩周炎最容易複發。治療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補氣血,再配合祛寒濕,就能很快治癒。艾灸穴位上可以選取肩井穴、天宗穴,合谷穴。




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






1

腳部保暖,防止寒涼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標誌著氣候將向寒冷過渡。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寒露過後,晝夜溫差加大,人們早晚應添加衣物,特別要注意腳部保暖。民間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說寒露以後就不要再赤足穿涼鞋了,應注意腳部保暖。




道醫理論認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因為足部是足三陰與足三陽經所過之處,如果腳部受寒,寒邪就會侵入人體,影響脾、肝、腎、胃、膽、膀胱等臟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應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2

養陰潤肺,預防秋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此外,對付秋燥的一個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3

調理脾胃,進補有度




民間一直非常重視秋冬進補,有「秋冬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但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當先調理一下脾胃,為脾胃更好地受納補品做好準備。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寒露時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且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對於平素脾虛者(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等),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氣、和胃的藥物;對於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現為胃中有灼熱感、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應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對於消化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妨適度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癥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4

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因此,順應節氣,分時調養,十分有必要。






5

適當運動,調養情志




寒露時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但每天運動時間不宜太早。一是因為天剛亮時城市空氣不佳;二是因為晨起氣溫偏低,身體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們宜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運動,運動時避免出汗太多,否則會傷陰損陽。如果遇到起風變天、陰雨天氣,可在室內運動,不可盲目冒寒涉水運動,以免感受寒濕而感冒。




同時,精神調養非常重要。秋天由於氣候漸冷,落葉滿街,人們心中多少會引起凄涼之感,影響心情。這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使之安寧」,「志閑而少欲」,也像萬物一樣把慾望盡量收起來,對人對已不要過於苛刻,心情會平靜,恬靜自然,應寒露之節氣,達到養生目的。調養情志與運動也可結合起來,比如登高望遠,可以很好的開闊胸襟,解開鬱結。






6

按摩穴位,經絡養生




寒露以後,氣溫逐漸下降,第一點要做到的就是防寒。深秋是感冒的多發期,所以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出門之前把頸後的大椎穴(頸椎上最隆起的位置),用手掌搓熱。大椎屬於督脈,督脈總領一身陽氣,搓熱大椎可以提昇陽氣,使陽氣固衛體表,收縮毛孔,防止感冒。




寒露以後進入陰曆八月,氣血流注心包經,在這個月份上抓緊鍛煉,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像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狀況會得到改善。心包經起自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反覆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的功能。心包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膜,可以說是心臟的保護牆,所以心包的功能決定著心臟的健康。每天彈一百次中指,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心血功能的經絡方法。當然,在具體次數上,不局限一百次,多多益善,沒事可以反覆彈練。




寒露節氣與人體的膀胱經相對應。膀胱經從內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陰穴,可以說是「從頭到腳」,是人體當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寒露時可常按摩膀胱經上的委中穴,具體按摩方法是: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一壓一松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果能塗抹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效果會更好。經常按摩委中穴不僅可以治療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太上感應篇》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





免費結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結緣《道德真經》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道家妙真法派風水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教你一招,搞定秋冬27種小毛病!(為家人收好)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daojiaoh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 從非德勿履的行為規範中減少錯誤
道醫學堂丨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一)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