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弘一法師贈你的人生禪卷

弘一法師贈你的人生禪卷

弘一法師用他的佛心禪意,開示了人間大智慧: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以和氣迎人,則乖滲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眾生都是我們的榜樣

聆聽世界,無處不通道。這世上的眾生從起源到消亡,在無限的生命中都做過我們的老師,引導我們感知、了解萬事萬物。眾生深深地關愛我們,我們應念此深恩而知感恩,多用心,多盡心,將由此而生的慈悲心,作為我們解除眾生痛苦、賦予眾生快樂的通道。

弘一法師: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功夫。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

來看一個女孩與玫瑰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位紳士的身上。這日,紳士在花店門口停下車,準備訂一束花,送給遠在家鄉的母親。

紳士剛要走進店門,卻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馬路邊哭泣,便忍不住詢問她說:

「小朋友,你為什麼坐在這裡哭?」

小女孩回答他:「我想買一朵玫瑰送給媽媽,但是我的錢不夠。」

紳士聽了牽起小女孩的手走進了花店,先訂下送給自己母親的花束,然後買了一朵玫瑰花送給了小女孩。

走出花店時,紳士看到小女孩孤單一人不太放心,便提議開車送她回家。

「叔叔,您真的願意送我回家嗎?」

「嗯,當然了!」

小女孩笑了:「那請叔叔送我去媽媽那裡好嗎?可是,我媽媽住的地方離這裡有些遠,麻煩叔叔了。」

小女孩告訴了紳士怎麼走,紳士一路將車子開了過去,他沒想到的是,順著小女孩指路的方向來到的地方竟是墓園。

紳士看到小女孩把玫瑰花放在一座新墳前,墳墓里躺著的是她一個月前剛過世的母親。她為了親自獻上一朵玫瑰花,之前居然準備走這麼一大段遠路。

紳士淚眼婆娑,深深地被小女孩的行為所感動,他將小女孩送回家後,返回花店取消了寄給母親的花束,同時買下一大束鮮花,開了五小時的車回到了母親家中,親自將花送給了自己的母親。

眾生都是我們的榜樣,世界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我們最原始的模樣。而這面鏡子能幫助我們時刻檢討自己,認真看待自己。

學習的渠道就在原地

若是我們常常將心封閉起來,懂得再多的道理也是無用的,因為心是閉塞的,你就無法領悟真理,而真理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得到。

一位得道高僧曾在禪師處參學,他是個極為聰慧伶俐的人,禪師很喜歡他,沒過多久就選他做了自己的侍者。

這天,高僧路過禪師的禪房時,忽然聽到禪師喊了自己一聲:「遠侍者!」

他連忙走進禪房,聽到禪師問他:「是什麼?」

高僧不知道禪師的意思,覺得納悶,冥思苦想,不知道禪師為什麼問這句話。

此後,高僧總能聽到禪師對他喊道「遠侍者」,他剛答應一聲,禪師就會問他:「是什麼?」

十八年之後,高僧終於有所領悟了。

某一天,高僧決定向禪師辭行,去其他的叢林古剎進行參學。這時禪師對他說:「現在,請你回答我一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得出,就可以走了。」

禪師問他:「佛經上有雲『光含萬象』,你可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高僧想了想正想與禪師討論一番,禪師制止他說:「我看,你還是再住些日子吧。」言下之意,是覺得他的修行還不夠。

高僧便又住了三年,終於在禪師的指點下得悟大道,此後返到家鄉的寺廟住下,造福一方,這一住就是四十年,直到他八十多歲。

「大善知識來去自由」是潛藏在我們身邊的大智慧,只要心敞開了,對眾生敞開了,對萬事萬物敞開了,你能聆聽與學習的渠道也就多了,不一定需要走到很遠的地方,即使坐在原地,即使每日看著窗外的樹葉與落日,也能有所體悟。

弘一法師主張觀天地生物氣象,是將他自身的體悟融匯在了佛經之中,我們在生活中能看到的日月更迭、四季變化都是自然規律,也是參悟佛法最初的起點。萬物都有它們的表象與內在的本質,有時就是要從簡單平凡的事物表象中,體會到其內在蘊涵的深刻道理,從而更好地把握我們面對他人的態度、行為。當我們對萬事萬物的感覺變得敏感,變得遠勝常人,過去在頭腦中不能理解與醒悟的事物,頃刻間都會變得透徹起來。

「世事洞明皆學問」。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美妙的東西,法師教導我們用心靈去聆聽、去學習,是希望我們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總不能學習得更深入,要知道浮於表面的學習遲早會讓你推翻重來。不要以為將心封閉起來是很安全的,心只有在寬闊的空間中才能得到滋養,老是密閉在陰暗的角落裡,鮮活的心靈也將變得腐朽。

敬畏獨處之時

弘一法師:時當喧雜,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前。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

曾經有一位虔誠的女施主,每天供佛。

每天清晨,她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送到寺院,供給佛祖,以表誠心。

這天,女施主把花送到了佛殿,正好遇到禪師從法堂里走出來,禪師見到她十分欣喜,便道:「女施主每天都這麼虔誠,以鮮花供佛,根據佛家經典記載,那些經常用鮮花供佛的人,來世將會得到莊嚴相貌的福報。」

女施主聽到這話非常高興,說:「禪師,每當我來這裡禮佛時,能感覺到心靈像經過了一次洗滌,能得到平靜。可惜等我回到家裡,我的心就又感覺到煩亂。請您指點我,如何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仍舊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

禪師不答反問,道:「女施主,你每日用鮮花供佛,對花草想必有一些深厚的認識,請問你平日是怎麼保持花朵新鮮的呢?」

女施主回答說:「我如果想保持花朵新鮮的話,就每天給它們換水,還會在換水時把花梗剪掉一截。因為如果不把腐爛的花梗剪掉,花朵就無法輕易地吸收水分,那麼一來,花朵就會很容易凋謝。」

禪師點點頭笑著說:「女施主不正是明白答案的么?如果想時常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與鮮花要保持新鮮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我們所處的環境就像那瓶里的水,而我們就是瓶子里的花,只要每日不停地凈化我們的身心,不斷地自我反省、懺悔、檢討並改掉身上腐朽的陋習與缺點,使我們的氣質發生改變,自然就能一直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保持內心的清凈與純潔。」

女施主聽後頓時感悟,道:「原來如此。希望以後能有機會更加親近禪師,感受晨鐘暮鼓與菩提梵歌的清凈」。

禪師微笑著說:「施主啊,你的呼吸便是梵歌,脈搏跳動就是晨鐘暮鼓,身體就是像寺宇一樣的。如若你的兩耳可成菩提,那便是無處不寧靜,無處不純潔,又何必必須在寺宇中居住生活?」

真正懂得修行的人,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深諳慎獨之道,就能時刻掃除心中塵埃。

如果能做到這點,那便是無處不是禪,無處不是佛,無處不是清凈祥和!尤其是我們獨處時,更加需要謹慎,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並且善於自省,去除心中污垢,就像剪掉花梗腐爛的部分一樣,保持內心的整潔安詳。

戊戌年(2018)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供燈法會共修

2018年10月27日(農曆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出家日。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觀音菩薩出家日供燈法會共修,祈願善信合家平安、身心健康,天下無災、大地清寧,眾生皆聞佛法、開顯智慧、福德圓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別總拿什麼都當回事兒
虛雲老和尚:這個是佛門最堪悲嘆的惡現象…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