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戰劉伯承不敢打,他執意開戰,終以800人代價殲敵12000

此戰劉伯承不敢打,他執意開戰,終以800人代價殲敵12000

此戰役劉伯承不敢打,此人卻執意開戰,終以800人的代價殲敵12000!

劉伯承於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他戎馬一生,為建國以前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建國以後新中國的國防事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得偉大貢獻。古語有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劉伯承元帥也正是從十五歲就立志要「拯民於水火」,所以成年以後的劉伯承毅然走上了從軍之路,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中國的革命事業。

劉伯承元帥有個外號叫「軍神」,這個稱呼來自於一位德國醫生沃克。在一次戰爭中劉伯承眼部受了重傷前往沃克醫生處就診,當時劉伯承這個傷員本人反倒是最淡定的。應他的要求眼部手術的整個過程都沒有使用麻醉劑,如果換了別人,恐怕早就疼的暈過去了,而劉伯承卻能保持清醒,術後還與大家分享手術過程中自己所查的刀數。劉伯承此行為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去毒一事,關羽讓華佗驚訝,劉伯承同樣讓洛克吃驚,他從醫那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如劉伯承一般堅毅的軍人,所以稱劉伯承為軍神。

劉伯承將軍一生打過無數的勝仗,像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淮海戰役等都脫不開劉伯承的功勞。劉伯承打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性格溫和、服從性好,比如說幾大開國元帥中,林彪與粟裕都有幾次抗命的例子,但劉伯承卻一次都沒有。可以說劉伯承從不衝動,非常謹慎,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作為一個指揮官,這種作戰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對底下士兵負責,可戰爭有時候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冒險,爭分奪秒地戰場上過多的思慮可能會延誤戰機。

我們都聽過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故事,而高山鋪戰役則是他們進入大別山地區後取得的第一個勝仗。這場仗一開始劉伯承是不想打的,因為當時我軍部隊是剛剛到達這一地帶,長途行軍加上地形不熟等因素讓劉伯承不敢貿然出軍,然而蔣介石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想趁機打劉鄧大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劉伯承元帥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也曾經用這個原因遊說孫權與劉備聯盟。當時曹操雖率大軍抵達江邊,但是曹軍長途跋涉而來本就體力不支,再加上水土不服,戰鬥力很是低下,已經失去了大半優勢。我軍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如此,此時整軍休頓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況且這第一仗如果打敗了,那是很影響士氣的,必然會對後來的戰事造成不利影響。

但當時有一個人堅決主張要打,並且向劉伯承保證有勝利的把握,這個人就是楊勇。楊勇早先就觀察了這裡的地形特點,想要利用此處的山區地形,分派兵力對敵人進行圍堵,主力部隊則採用分進合擊戰術殲滅敵人。其實這一仗劉伯承也不是不想打,只不過顧慮太多了,現在看楊勇如此堅決,又提出了完整的戰術戰略,便同意出兵。

戰爭打響以後,楊勇親自上陣指揮,我軍相互配合、爭分奪秒,按原計劃分別擊破國軍陣地,最後形成合圍之勢。第二天還未到原定總攻時間,我們就已經得到消息說國軍潰敗,當即趁亂髮起總攻,贏得了高山鋪戰役的勝利。這一仗我們800名解放軍戰士成功殲滅國軍12000人,創造了又一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朱說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親嫂子難產,一郎中開出藥方,孩子順利生下,郎中卻被處死
對越戰爭中,敵軍有一支王牌女子特工隊,最終卻被我軍一人全殲

TAG:小朱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