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郈國實際上是魯國在本國境內的一個私邑,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南一帶,首封君為西周末年魯孝公之子姬鞏,《禮記正義》中記載為姬華。「郈」應該是「後」築城為邑的,「後」的甲骨文形像其實是「司」的鏡像體,看上去像個「挺著大肚子的女性」,遠古早期的女權部落,女子因為繁衍了後代,因而被授予人類的創造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後」字應該是代指「挺著大肚子發號施令的女性」。所以後世將「後」字看成一種最高權力的象證,即使後來隨著社會的變革,男權代替女權,「後」所付於的最初意義一直到夏朝時也沒有改變。古籍中夏朝的多位君王都用「後」字開頭,比如「後啟」、「後相」、「后羿」等等,說明早期的「後」代指君王。大概從商朝以後,「後」正式退居幕後,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二。不知道郈地是不是因為這樣而來。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郈國首封君姬鞏是後來郈氏的始祖,史稱「郈惠伯」。據說郈惠伯封君後,勤政愛民,用仁政治理郈國,給後世留下了不錯的口碑。其後代有個叫郈成叔(郈成子),繼承了先祖的遺風,也是一位賢君。據《呂氏春秋》記載,郈成子去晉國聘問,路過衛國,得到了衛國右宰谷臣的盛情挽留,並設宴款待,還搬出一套高規格的禮樂來迎接他。按理這種老朋友難得聚會的場合,所用禮樂應該是喜慶的,但郈成子卻聽著覺得有點沉悶,多少有些不合基調。宴席上,右宰還取出傳家之寶「璧玉」贈送給他,郈成子想了想,不辭而受。當他從晉國聘問回來,再次路過衛國,按禮老朋友當初盛情款待,如今也該去向他辭行。郈成子卻沒有暫留衛國,直接取道而過。這引起了隨同僕人的不滿,問主人為何不去右宰谷臣府上小坐,言語中頗有「不辭而別」的責問。郈成子說:「上回他府上所奏的禮樂告訴我,右宰有心事啊,喝酒正酣暢淋漓的時候,他突然贈我傳家之寶,誰會將這麼貴重的寶貝贈送別人呢?除非將有災禍臨頭了。」果然,尚未到達魯國,半道傳來消息,衛國發生了「寧喜之亂」,右宰谷臣受牽連被殺。郈成子當即調轉車頭,趕往衛國悼喪,舉哀三次而回。後來又將右宰谷臣的妻兒接回郈國奉養,等他的孩子長大成人,便將「玉璧」歸還。這是一個非常動人的「託孤還璧」的故事,這個故事全程涉及到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難怪連孔老夫子聽聞此事都忍不住說:「智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財者,其郈成子之謂乎!」大意是可用隱密的謀劃叫智,可以委託財富的叫仁,說得就是郈成子吧。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但是郈國自郈成子之後,卻出了個不務正業的郈昭伯。所謂的不務正業就是吃喝玩賭,當時魯國上層貴族盛行鬥雞,是可以用來押注的一種遊戲。郈昭伯與「三桓」之一的季平子鬥雞開賭,為打倒對方,雙方都事先設下了貓膩。季平子還懂得輕重,只在雞的翅膀上塗上一層辣椒粉,想辣倒對方雞的眼睛,以嬴得勝局;這個郈昭伯就狠了點,發明了一套「鐵鷹爪」套在雞的爪子上。這一招果然厲害,郈昭伯的雞本來強勢,再套上了這身鐵爪子,如虎添翼,兩雞對陣,互相廝鬥,竟然不出一個回合,郈昭伯家的雄雞眼睛沒被辣著,季平子家的雄雞雙眼倒被挫瞎了,自然以季平子失敗告終。季平子發現對方貓膩後,大為光火,想賴帳。郈昭伯當然不罷休,結果鬧到魯昭公那裡。魯昭公平時對季平子等三桓弄權一直看不怪,想借這個機會奪回政權。季平子一看情況不對,急忙召急另外兩桓——孟孫氏、叔孫氏聯合抵抗。「三桓」的實力到底強大,魯昭公丟下國君之位被迫逃往齊國,郈昭伯也死於這場因遊戲引發的政變之中。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郈昭伯死後,郈邑成了叔孫氏的封地,成為孔子擔任司冠期間為了恢復周禮堅持要毀棄的「三都」(季孫氏之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之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之郈邑(今山東東平)之一。據《左傳·定公十年》記載:「侯犯以郈叛,武叔懿子圍郈,弗克。」說得是公元前500年,叔孫武叔曾派公若去郈地做宰臣,然後叫郈地的馬正(一種武職)侯犯殺掉他,那是因為公若曾反對他當世子。沒想到侯犯也是個野心家,他派人殺死公若後,仗著郈地城池堅固,煽動郈地民眾造反,欲據郈地為己有。叔孫武叔得知後派兵包圍郈地,卻久攻不下。後來郈地的管馬官駟赤使詐借用齊國嚇退了侯犯,來了個釜底抽薪。經過這一次家臣造反的動亂後,叔孫氏帥師墮掉郈邑。

春秋小國——郈國,孔子要毀的「三都」之一

郈國雖只是一個小小的邑,卻分裂出三個姓氏——郈氏、後氏、厚氏。《世本》記載:「孝公生惠伯革(華),其後為厚氏。」故郈昭伯也稱厚昭伯,其後世也有以厚為氏,形成厚姓。而一部分國人去邑為後,成了後姓的來源。

文/堰風

更多方國歷史

春秋小國——邊國,商湯之後,捲入王室內鬥而亡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