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媽對我說過最多的話是「不可以」

我媽對我說過最多的話是「不可以」

前天給大家推薦《遲來的告白》這本書(見:她寫書、拍紀錄片,只為靠近同性戀媽媽),有人問我,作者的媽媽對她一直都不溫柔關懷,甚至忽略了她被爸爸性侵的跡象,為什麼她一定要理解媽媽呢?糟糕的父母都值得被原諒嗎?

書里有作者自己的答案,但我想,理解不等於原諒,原諒也不等於認同。與父母和解,有時只是讓我們知道對方做錯、做不到的地方,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困境和視野局限,但不是「洗白」或縱容,不代表小孩子被不溫柔地對待是合理的。

我想起我的媽媽,她不至於有多麼冷漠,但也對小時候的我莫名斥責和控制過,對我的心理需要視而不見過,讓我孤獨委屈大哭過。長大後,知道了她作為一個女性、媽媽、家庭主婦的經歷和心理,才理解了她為什麼會那樣做,從心疼自己,到更心疼她。

親愛的小孩

 親愛的小孩

蘇芮 

00:00/04:23

|| 為什麼對我那麼不溫柔?

我兒時記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媽媽總在發脾氣,反覆數落我「沒用」。不小心打翻了小半碗湯,或者夾菜還沒夾到碗里的時候它掉在餐桌上,我媽就會怒吼一聲,然後黑很久的臉,邊凶我邊收拾。而我就會陷入自責、懊惱、後悔的情緒,低著頭不說話。

隨著長大,我慢慢認識到媽媽發的脾氣並不是太有道理。我聽到親戚們說,「小孩子手那麼小,拿不好碗筷是正常的」「不就是一點小事嘛,那麼生氣」,看到別的小孩子原來那麼頑皮不聽話,感覺到老師又都那麼溫柔。我開始對媽媽的暴躁感到委屈、不解、和憤怒。

我在家之外的開心,也常常會在媽媽那裡被破壞。和好朋友一起買的連衣裙,高高興興拿回家,被媽媽嫌棄太短,不允許我穿。受朋友邀請去參觀了學校的廣播站,回來興沖沖地告訴媽媽說我上了高年級也要去廣播台,跟著男音樂老師一起做播音。媽媽說:「你好好學習不行嗎,不要去參加這些有的沒的,還只有一個男老師指導,我不同意。

她還要求我一放學就馬上回家,不要在學校玩。有次她答應我去同學家玩上一個下午,我開心瘋了,玩到忘記時間,晚了半小時回家。一進門,就看到我媽的臉已經黑得像大風暴前夕的天空。

「你玩到這麼晚,是不是瘋了?你不要回來算了!沒用的東西!」

我在同學家得到的開心被她的責罵全部沖走,心情跌落到谷底。我想,不就是晚了一點回家嗎,至於嗎,那我以後再也不要出去好了。

我慢慢意識到,媽媽好像從來不好奇不關心我的精神世我喜歡什麼,有沒有朋友,快不快樂,都不重要,她只關注我有沒有按時回家,吃沒吃飽,會通過陰沉的臉色和責罵逼我吃完飯,我實在吃不下了乾嘔,也會被她說沒用,說她小時候家裡窮得不行,去偷別人家的番薯,被逮住痛打,而我有飯吃卻不吃。

我聽過她念叨過許多小時候的不幸經歷:家中窮困,外婆又重男輕女,只讓她上了兩年小學,要她在家做各種重的輕的家務活,伺候長輩和兄弟,還動輒打罵她,絲毫不關心她的病痛飽暖,後來又不經她知情就把她「許」給我爸。

相比之下,媽媽一點都不「重男輕女」,她打叛逆的哥哥,但從來不打我,送我上學,給我錢買文具,逼我吃肉,冬天把我包成粽子。可是,她為什麼那麼暴脾氣,因為小事情就用言語傷害我呢?為什麼就不關心我快不快樂,有沒有朋友,不參加課外活動會不會很離群呢?

到了中學時代,我一直還是做乖乖女,媽媽的脾氣也好了很多,而我有了好閨蜜可以傾訴,也不再那麼想要媽媽的理解了。但有時候在媽媽對我想打耳環、想和同學去旅遊等請求說「絕對不行」的時候,我又會為她對我的關心和愛感到困惑。

|| 世界對她,也不溫柔

大學某一年的暑假,表姐來家裡做客,跟我傾訴,養育兩個小孩特別累,又是喪偶式育兒,生活一地雞毛。

「大的小孩學習不認真,要輔導功課、盯著做作業,小的要喂飯,特別難喂,好不容易喂進一碗飯等下又吐了,又要趕緊收拾,然後要哄著別讓他哭鬧吵到大的孩子學習,我晚上就是做家務帶小孩,有時真的好暴躁想打他們,老公不管事不說,還說是我太急躁,根本不懂女人的心情。只能熬到他們上中學了。」

我心裡咚的一聲,好像有一扇長期緊閉的門忽然被打開一道縫。我問媽媽,她會不會很有同感。媽媽說,當然啊,那時每天做不完的家務,常常剛擦了桌子你又灑了湯在上,洗了碗又洗衣服,腰酸背痛又煩躁。

我忽然能理解她以前因為小事發的脾氣了,但還是想知道,她會不會對發過的脾氣感到內疚後悔。我笑笑說:「你以前一生氣就罵我沒用。」她說:「是啊,不然罵你什麼咧,我可不會像你外婆那樣把髒字、詛咒都罵出來。」

小時候沒有幾乎得到外婆的疼愛,在飢餓、勞累、打罵里成長,所以當有了小孩,她非常注重避免外婆犯的錯誤,要我吃飽穿暖上好的學校,不能罵我髒字。雖然我還是會因為她的斥責感到受傷,埋怨她不關注我的精神世界,但她已經在她的認知範圍里做得很好了。

而她暴躁脾氣背後壓抑的精神世界,也許從來無人顧問,她自己可能都忽略了。

我的日記本里摘錄過一段忘記標註出處的句子,很符合我對媽媽認識的變化:「因為覺得某個人對自己有義務,應該給自己什麼,所以你沒有得到,就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嘗試理解他,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有局限的人,這個世界對他也不溫柔。」

隨著成年長大,和媽媽聊的話題越來越多,也對她的過去有了更多了解。在和她聊剛曝光的一起幼兒園性侵事件時,媽媽說,她九歲時,村裡就有一個同齡的女孩子好像是被一個老頭性侵了,後來只是賠了點錢,然後女孩一家都離開了村裡,過兩年一家子又回來了,但女孩子不見了,說是走丟了。

「我經常想起這件事的,覺得好可怕,所以我自己一直都很警惕的,很怕這種事情落到自己身上。你們還很小的時候我也很擔心啊,你們晚點回家我都急死了,人心不可測,你們又那麼單純。」

我早就猜到,她不允許我穿太短的裙子,太晚回家,和同齡人去旅遊,參加要和男老師獨處的活動,都是因為擔心我,而不是故意要掌控、限制我、讓我不開心。但我聽了她說的故事才知道,原來她很小的時候就經歷了身邊女孩被性侵,所以才格外警惕、對我尤其嚴格。

|| 我們都需要性別平等的環境和教育

因為有風險、有壞人,就要求女生把自己包裹起來,不讓她們快樂自由地去打扮自己、去玩、去成長,其實是很不公平的。這會助長受害者有罪論,讓人覺得女孩子如果受到侵害,是她不檢點的結果。

給女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賦予,而不是禁止,是對抗的勇氣和方法,而不僅僅是保護措施。女性的生存空間有限,所以要去開拓,而不是一直被教導如何待在固定有限的空間里。

但是,媽媽的成長環境,包括家庭和社會,都沒有給她安全感,沒有給她成功對抗的希望。在她的成長經歷里,性侵女孩的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受害的女孩甚至不得不離開村子,最後竟然下落不明。

所以在她的認識里,世界太殘酷,對抗有時好無力,家人也做不了什麼,女孩子那麼脆弱無助,只能做好自我保護了。而媽媽所能給我的保護,也就是一道道禁令。

以前我會心疼那個被媽媽各種嚴令禁止和斥責的小小的我,但現在,我好像更心疼那個小時候自己心驚膽戰,生了女兒後又為女兒的安全提心弔膽的媽媽。我能想像,將來我結婚了,她還可能為我在婆家會不會受欺負而深感擔憂。

了解媽媽的童年,知道她被剝奪讀書的權利、被迫走入婚姻,又做一個勞碌的家庭主婦的經歷和不容易,我才理解了她以前的暴脾氣、嚴格要求和對我精神世界的不關注,不再耿耿於懷了。那些不溫柔,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女性的坎坷經歷所帶來的局限性,而她已經在她的認識範圍里,給到我力所能及的保護和教育了。

而她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讓我上大學,接受知識和新觀念,所以我才有了更多性別平等的意識,對抗不公平的勇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我才能意識到她對孩子的保護式、限制式教育其實並不好,但又能理解她的不足。

有時想想覺得很心疼媽媽。就在前幾天,和媽媽聊天,說到生小孩,我對她說:「哎呀,我不想生小孩,但我好想你是我女兒啊。」

媽媽哈哈笑,問我為什麼這麼說。我說,外婆沒讓你上學,可惜了你這麼聰明,我想送你去讀書,還有你不是夢想參加國家排球隊嘛,我也想讓你去當運動員。我想讓你自由做自己。

她說,「其實重要的是看生在什麼地方和年代啦,也不完全怪外婆。」

聽她這麼說,我又心裡一酸了。

今天(10月11日)剛好是第7個國際女童日,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還有很多女孩子,一出生就被遺棄,遭遇暴力,比男孩更早地結束受教育,分擔家庭壓力。童年時期受到的不公,又會影響她們將來一生的選擇和遭遇。

我永遠都不會原諒施加於兒童身心的暴力,不會與性別不公平和解。媽媽做不了我的女兒,她的童年,青春,和整個人生都不再有第二次機會了,她受過的傷害不能被抹去,而我只能給她傾聽和理解,和她溫柔相待,明白我們一代代人,都太需要努力去反思對抗,爭取回女孩子被剝奪的太多空間和權利。

文 | 田野

圖 | 電影《伯德小姐》

關於國際女童日:

http://www.un.org/zh/events/girlchild/index.s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杏 的精彩文章:

TAG:青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