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知縣筆記還原歷史:巨盜惡貫滿盈,獄中伏法後,卻受百姓祭祀

清末知縣筆記還原歷史:巨盜惡貫滿盈,獄中伏法後,卻受百姓祭祀

清末算是一個亂世,而亂世通常都禮崩樂壞,仁義不存,不過一個清末知縣陶月波的筆記卻還原了一段奇怪的歷史,江洋大盜惡貫滿盈,在獄中伏法後,卻受到百姓連夜哭拜祭奠,這其中牽扯什麼利害,知縣欲言又止。

民國學者陶希聖是個迷途知返的人,他前半生誤入汪偽政權,後來幡然悔悟,毅然揭發了汪偽通日賣國的陰謀,也算是個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在骨氣這一點上,陶希聖可能繼承了父親陶月波。陶月波清末時任河南夏邑知縣,這個夏邑以前叫粟邑,乃是孔子的老家,也許正是因為跟孔夫子有關聯,這個地方的人都很講規矩。

陶月波曾抓住一個巨盜,訊問對方的同夥,沒想到這個巨盜不僅不肯透漏半個名字,還連連稱讚老爺英明,捉住自己這樣一個巨盜算是為民除害,堪稱包青天再世。然後這個巨盜將本縣所有的陳年懸案都扛了下來,以自己的人頭為老爺減點煩惱。

陶月波是個正直的人,案子沒破就沒破,不需要你一個犯人頂缸,替我立功,另外,不管巨盜嘴多緊,一定要從他嘴裡撬出他的同夥,要不然夏邑治安沒法變好,一直有隱患。

舊時代的衙門想問點消息,肯定少不了酷刑,這個巨盜也是個漢子,直到被打死,也沒有吐露一個名字。為了震懾賊人,陶月波將其屍首仍在衙門口示眾,沒想到當夜就來了一大批人,在屍體前燒紙、上香和哭拜,要說這些人都是巨盜的同夥,肯定不可能,因為祭奠的人足有數百,但要說這裡面沒有巨盜的同夥,也不可能,賊人肯定混在其中。但幾百人沒法一一甄別,陶月波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任由百姓哭拜。

想來這個巨盜生前肯定做過不少劫富濟貧的事兒,所以享受百姓紀念,除此之外,陶月波還抓住一個大義滅親的巨盜。這人被官府拿住後,板子還沒上身,直接招了,他招出了自己的親弟弟。他的理由是弟弟為人不端,經常搶奪婦女,污人名節,這是綠林行的大忌,所以這次將他供了出來。本來兄弟兩人都幹了綠林,但弟弟路子更歪,並且屢教不改,哥哥管不住弟弟,只好恩斷義絕。這回被官老爺抓住了,這個當哥的索性把弟弟招了出來,請大老爺抓住弟弟,算是為民除害,也算是幫助家裡清理門戶。

陶月波在筆記中記載的這兩個江洋大盜,雖然走上了歪路,卻不忘行規,折射出當時底層人的道德狀態,盜亦有道不是一個傳說中的詞,而是曾經確實存在過的現象。

你對江洋大盜的道德觀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童謠「清晨騎馬打南衙,大爺背著馬麗霞」,竟是土匪的宣傳歌
美國網站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評價:三大劣勢、兩大優勢,不可小看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