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發射失敗,是靠什麼力挽狂瀾,挽救航天員的生命

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發射失敗,是靠什麼力挽狂瀾,挽救航天員的生命

今天,俄羅斯聯盟MS-10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火箭發射後發動機發生故障,兩名航天員啟動逃生系統,並安全返回地面。這並不是人類載人航天史上第一次成功救生。第一次是1975年4月5日,蘇聯發射聯盟18號飛船在飛行主動段,火箭偏離了預定軌道,此時逃逸裝置把飛船和運載火箭分離,按應急程序返回地面;第二次是1983年9月26日,聯盟T-10號飛船發射前,在發射架上因為推進劑泄漏導致火災,啟動了發射逃逸系統,並安全救生。因此,今天聯盟MS-10飛船是人類載人航天史上第三次發射階段成功救生。

但是,此次航天發射救生成功的技術手段就比較有意思了。多數網友認為此次救生採用了火箭的逃逸系統,那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是否使用了該系統。載人運載火箭發射是宇航員進入太空的重要一步,也是危險性較大的一個環節。位於火箭頂部的逃逸系統是飛船發射階段的護身符,能夠保護航天員的生命安全。一旦火箭發射出現意外,它可以將飛船帶離火箭,幫助航天員逃離危險區。

逃逸系統結構圖

聯盟號火箭採用的是逃逸塔方案,在火箭發生故障時,逃逸系統一旦收到自動或者手動逃逸信號,設置在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將飛船軌道艙和返回艙拉離故障火箭。逃逸系統的結構由上半部整流罩、柵格翼及其釋放機構、上下支撐結構組成。以整流罩為逃逸飛行器的的外形,完成逃逸時飛船軌道艙和返回艙同整流罩連接在一起。逃逸飛行器是一種無控飛行器,飛行中的穩定性和機動性是依靠飛行器自身的氣動力來保證。由於火箭起飛階段的飛行特徵決定了逃逸飛行器需要能夠適應很寬的飛行攻角和飛行馬赫數範圍,同時還需要滿足穩定性和機動性的要求,除了把逃逸系統動力裝置安裝在逃逸飛行器的頭部之外,還在逃逸飛行器的底部四周設置了4塊穩定柵格翼,柵格翼是是氣動效率最高,質量最輕的氣動部件。為了不影響火箭的正常飛行,正常飛行時柵格翼貼靠在整流罩上,逃逸時展開,並鎖定在水平位置。同時為了減小逃逸發動機對氣動特性的影響,要求發動機噴流不能直接打到柵格翼上,所以發動機和柵格翼呈「×+」布局。

我國的CZ-2F火箭也採用了類似的逃逸塔技術

那麼關鍵的來了,本次聯盟MS-10飛船救生是否採用了逃逸塔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在於,逃逸系統的工作範圍僅適用於火箭飛行-30min~120s,也就是說在火箭發射前30分鐘到火箭發射後120秒這段期間是逃逸系統的工作時間,如果火箭飛行順利,火箭發射120s之後,逃逸塔將與火箭分離,此時分離發動機和兩台偏航俯仰發動機開始工作,執行拋塔任務。而我們從現場直播的錄像來看,聯盟MS-10飛船在前面120s的飛行是正常的,按照正常程序,此時逃逸塔同火箭分離。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此次救生並非使用的逃逸塔。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兩名航天員在啟動逃生系統後,返回陸地,降落在哈薩克境內。我們從落點大致可以推算出,火箭發生故障是在大約120s-200s這段期間,此時逃逸塔已經分離,火箭發出逃逸指令後飛船與火箭分離,但是此階段飛船的推進系統尚未準備好,飛船不能實施落點控制(這也很好解釋了飛船為什麼落到哈薩克境內,因為飛船是無控狀態),此時飛船啟動高空逃逸發動機或者飛船軌控發動機,將飛船帶離原飛行彈道,飛船姿控發動機開始工作調姿,並執行高空10km高空開傘程序。飛船依靠降落傘的作用安全返回地面。

向兩位勇士致敬

此次聯盟MS-10飛船發射雖然失敗了,但是再次證明了俄羅斯救生系統逃逸系統的可靠性,人類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危險重重,逃逸系統作為載人航天的護身符將為航天員安全可靠的進入太空提供有力的保證,我們希望它永遠也不要發揮作用,但是,一旦需要,它一定能力挽狂瀾,挽救航天員的生命。

(作者:鼎盛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熱點 的精彩文章:

肯亞逮捕五名中國公民 被發現攜帶裝備號稱打算開安保公司
崑山警方通報:于海明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撤銷該案

TAG:環球時報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