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性格決定「命運」嗎?

性格決定「命運」嗎?

著名心理學家傑克·霍吉曾說:「性格決定命運」。

人類的氣質個性,作為一種基本的內在特質,是由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在內的多維屬性組成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它影響著人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表現,如工作積極性、社交關係、社會態度等。

在經典的大五人格理論基礎之上,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和麥克雷認為人的人格特質可以歸結為五大類別:開放性(openness)、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傾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以及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人格氣質反應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認知與態度,並表現在具體的行為舉止中。例如,情緒穩定性較高的人通常能夠很好地處理焦慮、敵對、壓抑、衝動等負面情緒,具有較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較高外傾向性的人群通常表現為熱情、冒險、樂觀等積極品質。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人格氣質模型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Robert Cloninger教授等於1987年提出,在遺傳和神經生物學基礎的之上,他們劃分出四個維度的氣質特性,分別反映了人們在特定環境中對危險、新奇、獎勵以及風險等外部刺激的自發反應:

迴避傷害性(HA):對令人厭惡的刺激表現出抑制反應的傾向,從而導致避免懲罰和非獎賞的行為。例如,在預期的問題上表現悲觀、擔心、消極的迴避行為、害怕不確定、害怕陌生人和易疲勞性等;社交恐懼症及焦慮症的人群通常會表現過高的 HA 得分。

探求新奇性(NS):對新奇的刺激有衝動反應及避免挫折的傾向,是行為的活化,例如,對新奇的刺激進行探索、衝動決策、揮霍金錢、快速發脾氣和主動迴避挫折等。NS 較高者通常伴有物質濫用,酗酒等行為。

獎賞依賴性(RD):對有利信號的積極反應傾向,它使個體對積極的信號保持行為不消退,是行為的持續和維持,如表現為多愁善感、社會依戀及依賴他人的贊同。得分較高者通常有成癮傾向。

堅持有恆性(PS):在沮喪和疲勞時仍然能夠堅持的特徵,通常反映人們在權衡風險與收益時的決策能力。該項得分較高者通常更易在社會中取得成功。

已有研究顯示,人類的氣質性格受遺傳因素的調控,反映在腦結構、功能之中,並與部分精神疾病的風險有著密切聯繫。

目前,根據人們流體智力、注意力等認知指標對各人的氣質性格進行預測的研究已經頗為成熟。不過,是否還有其他辦法進行預測嗎?

最近,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研究人員就採用客觀腦影像指標來預測我們的人格氣質評分。

來看看這是個什麼操作。

首先,研究人員通過Brainnetome腦網路組圖譜得到全腦功能連接特徵,並結合先進的特徵選擇及稀疏回歸的機器學習方法,對三百餘名大學生的四種氣質評分進行了個體化水平預測和多中心驗證。

隨後,結合HCP公共數據集中類似的人格特性指標,把模型推廣到新的數據集,分別預測了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及外傾向性(extraversion)這兩種人格特性指標,如下圖所示。

對四種氣質個性評分具有預測性能的腦功能連接,及其在獨立數據集中的預測推廣

結果顯示,上述具有預測性能的腦區主要集中在前額葉皮層、海馬、杏仁核、基地神經節、扣帶回等與情緒控制及獎賞環路密切相關的腦區,且四種氣質個性指標表現出相似的腦功能模式,這可能是由於他們彼此受相同的基因所調控。

此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前額葉-邊緣系統環路在人類氣質個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將有助於加深對相關疾病(如孤獨症、藥物成癮等)發病機制的理解。該研究成果以Connectome-based individualized prediction of temperament trait scores為題發表在neuroimage雜誌上。

總而言之,作為一種客觀影像學特徵,人腦功能連接蘊含的豐富信息對於人格、氣質等人類內在特性具有較強的預測性能,也是探索人類個體認知能力、個性發展、以及開展相關腦疾病早期風險預警和療效預測的一項有力工具。

來源: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天方夜譚?高能物理如何幫助解決水資源的短缺
「紅水母」暴發之謎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