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我們在分析大明王朝滅亡的時候,最常提及的是李自成引領的國內農民起義以及滿清鐵騎對大明王朝的衝擊。在稍微深究一下,會注意到當時的小冰河氣象災害。其實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總是被我們所忽視。那就朱元璋建立起來的宗藩制度對大明王朝的拖累,正是這些「蛀蟲」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落。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宗藩制度的根源

朱元璋從一介乞丐通過農民起義一躍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因為自己從小體驗過窮人的痛苦,所以他不想讓他的後世子孫再一次經歷貧窮之苦,便下令建立了一套有利於他的後世子孫的宗藩制度。

除了要保障其後世子孫永享富貴之外,朱元璋建立宗藩制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為了保障帝國的統治。明朝建立之初,北方的蒙元並未被滅,只不過是退居漠北。為了防範蒙元勢力的再一次南侵,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在外(大部分在北方),讓他的這些兒子們帶頭保護帝國的北疆。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何為宗藩制度

明朝的宗藩制度說白了就是分封制,不同的是它不僅保障了家族裡面的男性的利益,連家族裡面的女性也有應有的利益。可以說明朝宗室的分封制度是相當完善的,它分為皇子跟皇女兩大類。

所謂的皇子是指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根據宗藩制度裡面的規定,皇子封為親王,親王死後其嫡長子繼承爵位,其他兒子降為郡王。郡王的繼承同樣採取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兒子降為鎮國將軍。以此類推降到奉國中尉,到了奉國中尉之後便不需要再降了,這樣避免了後世子孫成為平民。

皇女這邊同樣分成了八個級別,分別為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在朱元璋的構想裡面,自己的後代子孫無論男女,都將擁有爵位,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後世子孫再一次成為平民。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明室宗親的高福利

朱元璋除了讓自己的後世子孫擁有爵位之外,還給予了他們極高的福利。據《清史稿·諸王傳序》載:「有明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史稱其制善」。明朝的宗藩制度,規定了藩王們不需要治理藩國、管理百姓,不用做任何事就可以領取俸祿了。

在明朝親王的俸祿是一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而大長公主為兩千石、長公主兩千石、公主兩千石、郡主八百石、縣主六百石、郡君四百石、縣君三百石、鄉君二百石。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宗藩制度成為大明王朝的負擔

朱元璋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世子孫永享富貴,但是他卻忽視了宗室人口的增長。這些大明宗親從一生下來就不需要工作又有俸祿。所謂溫飽思淫慾,整天無所事事的大明宗親們發現除了享受、生孩子外,他們什麼也不會了。

到了明朝末年,大明宗室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0多萬,20多萬人的俸祿佔據了朝廷每年支出的絕大部分。明末又恰逢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擊垮了底層老百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滿清鐵騎又盤踞關外,朝廷在入不敷出還得養活著20多萬人。終於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縊,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終究是倒下了。

死於藩王制度下的大明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