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名師精粹|國學,是很好玩的

名師精粹|國學,是很好玩的


名師精粹|國學,是很好玩的


拙誠學堂教研部負責人——羅皓

傳統文化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好好去繼承和發揚的東西,所以少兒國學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讓那顆種子變得明媚可愛、有趣好玩,孩子們才會願意讓它走進自己的心裡。

身邊很多朋友知道我在從事國學教育,幾乎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什麼是國學?」

什麼是國學?胡適先生認為國學就是研究中國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他把國學等同於國故學。馬一浮先生更為具體,他在《泰和會語》中提到:「今揩定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學術,廣大精微,無所不備。」所謂國學,就是「六藝之學」。錢賓四先生則把國學和我國的固有學術直接聯繫在一起,聽上去更加高舉深藏。學術界對這一概念也是眾說紛紜,至今並未有一個令大家信服的說法出現。

既然如此,乾脆就把這個問題擱置,因為這並不能妨礙我們去理解國學。近來我又偏向少兒國學教育這一方面,所以我所理解的國學,是文化覺醒之學。它就像一顆小種子,深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將來會告訴孩子,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國人。既然它像一顆小種子,那它就不應該是枯燥的、乾癟的、晦澀的。它應該很可愛,很好玩!

在我看來,書法、國畫、民樂、武術、中醫、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和傳統民間藝術等等,其中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傳承的精華部分。但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對於成人而言的。對於孩子來說,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孩子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及學習方式與成人存在巨大的差異,適合成人的教育內容或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孩子。

國學,曾有一段時間特別火。台灣的南懷瑾、王財貴、中國大陸的蔣慶等人都主張孩子讀經,想以此復興傳統文化。並且現在教育市場上仍有很大一批人,認為現在的國學教育就是穿古裝、讀古書、背古詩、學古文,恨不得把孩子丟到一個衣食住行都和古代一樣的世界,認為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學習。但教育不是穿越,國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人成為人,而不是為了復古。當然不可忽視儀式感的重要性,但它始終只能成為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從事教育行業多年,深知天然具有定力的孩子少之又少。讓大多數孩子坐在課堂上,死記硬背一些老師都講不明白的東西,甚至有的老師都根本不去解釋,美其名曰:「長大後自然能明白。」這種不求甚解,讓孩子鸚鵡學舌、囫圇吞棗的學習方式,極為簡單粗暴,其結果只能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習,而又迅速的遺忘。這哪裡是深耕文化,分明就是揠苗助長。

孩子們的特徵是童真,對快樂有一種共性的追求。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傳統文化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好好去繼承和發揚的東西,所以少兒國學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讓那顆種子變得明媚可愛、有趣好玩,孩子們才會願意讓它走進自己的心裡。

所以,我們開發了《漢字魔方》,讓孩子在充滿童趣的圖片與故事中,了解我們漢字的演變與發展。所以,我們開發了《文化擷英》,讓孩子在五彩繽紛的傳統文化中,擷取有趣又好玩的文化常識。所以,我們開發了《歷史名典》,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學習成語典故,扮演自己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真正愛上歷史、走進歷史。所以,我們開發了《趣作童文》,從唐詩宋詞中汲取千古文人的寫作靈感,用最美好的意象,描繪孩子們的所見所聞。

我喜歡看孩子們把小指頭點在空中,跟著老師一筆一划,正確記住每一個漢字的筆順。我喜歡看孩子們課後坐在一旁,手把手教著年紀更小的孩子「叩茶禮」的由來。我喜歡看孩子們站在講台上,用自己的理解,演出他們心目中的歷史風流人物。我喜歡看孩子們在作文課堂上悉聲討論,「雲想衣裳花想容」,雲和花還會想些什麼……

和單純的記憶相比,探究、理解、感受更重要;和簡單的分數相比,想像、創造、運用更重要;和粗糙的讀經相比,精選、創新、找對教育方法更重要。

國學,可是很好玩的……


人物簡介


名師精粹|國學,是很好玩的

羅皓老師拙誠學堂教研部負責人、專職講師,湖南師範大學哲學碩士,湖湘文化新銳研究學者。理論功底深厚,授課激情洋溢,幽默風趣,且具有縝密的邏輯性,已先後在長沙國稅系統、株洲農商行系統、長沙圖書館、德思勤24小時書店、長沙市成長型企業發展促進會等處多次授課,反響熱烈。

代表課程:《曾國藩的拙誠之道》《湘軍「三帥」》《家居辦公風水淺識》《魏晉風骨之竹林七賢》《曾國藩教子六法》《論語誦讀》等。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小誠講故事、拙誠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誠學堂 的精彩文章:

點外賣、騎共享驢,古代人的生活好不瀟洒!

TAG:拙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