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德國人來到中國,孝庄認他為「義父」,順治帝喊他「爺爺」

這個德國人來到中國,孝庄認他為「義父」,順治帝喊他「爺爺」

1669年10月的一天,秋高氣爽,16歲的康熙皇帝起了個大早,穿上隆重的朝服,親率文武百官,莊嚴肅穆地走出紫禁城,來到約5公里之外的京城西郊。

清朝皇帝如此隆重來幹啥?只因這裡有一方墓碑,雖不奢華,不雄偉,但康熙皇帝卻要進行隆重的祭奠。葬在這裡的是誰?葬在這裡的,是赫赫有名的傳教士湯若望。

湯若望是德國人,來到中國後,幫崇禎造了20門紅衣大炮,孝庄太后認他為「義父」,順治帝喊他「老爺爺」。

湯若望原名約翰·亞當·沙爾·馮·貝爾,1592年出生在德國科隆,是世襲貴族後裔。長大後,湯成了一名傳教士,修完哲學、數理天文學等課程後,發願到中國去。他從里斯本啟航浮海,在航船上,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湯若望。

1623年(明天啟三年)湯若望到達明朝京城。他翻譯《遠鏡說》,介紹望遠鏡的製造原理;譯介了《坤輿格致》; 協助徐光啟編纂《崇禎曆書》。

後來,崇禎帝命令湯若望造紅衣大炮。這個德國人奉旨設廠鑄炮,兩年中鑄造大炮20門,幫崇禎造了20門紅衣大炮!試放之日,炮聲如雷鳴,所射無不中,崇禎皇帝龍顏大悅,著:「湯若望可自由出入宮廷,不必限制。」

1644(清順治元年),清軍進入北京。湯若望以其天文曆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

1646年,清廷加授湯若望他「太常寺少卿」銜,官階為「正四品」。在順治帝親政前,湯若望深得「攝政王」多爾袞的信任。多爾袞多次說:「湯若望這名德國人,能預知天象,通曉物理,允許他在天文呈報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見解。」

孝庄太后和順治皇帝也都非常欽佩湯若望的天文曆法、醫學等方面的學識、技能與學問,與之保持了很好的關係。

許多次,湯若望以多爾袞擅權專政提醒過幼小的順治皇帝。並根據自己的醫學常識以及他所了解的多爾袞的健康狀況,作出多爾袞將不久於人世的判斷。1651年1月,多爾袞果然病逝。湯若望又不失時機地為順治帝選擇了親政日期,在多爾袞喪期剛滿的2月1日,順治帝宣布親政。因此湯若望得到了順治帝和皇太后的好感和信任。

福臨即位不久,孝庄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有一次,皇后生病,湯若望以他的醫學知識治好了順冶皇帝皇后的病,為此,孝庄太后對湯若望很感激,立馬認他為「義父」。喊義父。

順治登基之初,一直生活在多爾袞的威權之下,對攝政王是敢怒不敢言。而湯若望卻準確預言了多爾袞之死,還為順治帝選擇了親政日期。順治掌握實權後,對湯若望無比信任,尊稱他為「瑪法」。瑪法是什麼意思?有老爺爺的意思,是對老人的尊稱。順治皇帝尊湯若望為「瑪法」,就是公然尊湯若望為自己的「老爺爺」。

順治皇帝不長命,順治十八年(1661年),24歲時,得了「天花」,病重不起,可惜,未確定「皇太子」。

當時,病重的順治皇帝曾提出:「由我一位堂兄繼承皇位。」

徵求湯若望意見時,湯若望認為:「當遵從子承父位、父子相承的古老傳統,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通常做法,應該立皇子登基,而三皇子玄燁,出過天花,又聰明過人,勤於學習,因此,把玄燁最為合適。」湯若望的意見與孝庄太后的看法不謀而合。

最終,順治帝駕崩後,年幼的玄燁被扶上了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康熙皇帝。

康熙三年(1664),楊光先上《請誅狀》,經議政王會議,以數條罪名判處湯若望等人凌遲處斬。後來,因發生了地震,還有孝庄太皇太后的回護,湯若望被特赦。

1666年8月15日(康熙五年七月十五),德國人湯若望,病逝於南堂寓所。

1669(康熙八年)9月,湯若望得到昭雪,恢復「通玄教師」之名。1669年12月8日,康熙帝賜地重葬湯若望於利瑪竇墓旁,御賜祭文一篇,稱其「鞠躬盡瘁,恤死報勤,國之盛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論史 的精彩文章:

他16歲當連長,一仗失利後,槍決時在法場獲救,後成王牌軍長
他是開國元勛,當16年副主席,85歲從廣播中得知自己成代主席

TAG:大貓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