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兩萬蒙古騎兵,30萬明軍為何束手無策?暴露出大明滅亡原因

面對兩萬蒙古騎兵,30萬明軍為何束手無策?暴露出大明滅亡原因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明朝發生了一件極其恥辱的事——韃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親率兩萬騎兵南下,繞過大同,直逼京師近郊。據史料記載,北直隸地區此時駐紮有三十萬大軍,卻遲遲不敢應戰,任由韃靼大軍在城外自行焚掠八日,得到明朝通貢的承諾後才肯離去,史稱「庚戌之變」。

明代韃靼勢力範圍圖

很多讀者或許會感到疑惑,為何三十萬大軍會懼怕這區區兩萬騎兵呢?說起來,主要是因為當時北直隸地區的三十萬大軍不過是賬面數字,實際上只有五萬人,面對蒙古的兩萬精兵強將,這五萬步兵實在有些不夠看的。何況當時明朝軍隊實力大大衰減,遠不如明朝初期之時。

這種恥辱局面和洪武年間的狀況實在是反差強烈。明朝初期,蒙元殘餘勢力並不甘心接受失敗,所以常常騷擾明朝邊境,明朝為此多次派出名將北伐,如徐達、藍玉等人都曾與蒙古軍隊交戰數次。但是從明朝正統年間(朱祁鎮復辟時期年號)以後,明朝和蒙古之間的攻守之勢就陡然生變,明朝再也無力北伐,而蒙古軍隊則開始南下反攻,也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今人扮演的蒙古騎兵

滑稽的是,明朝號稱擁有200多萬軍隊,並且由於京師地位異常重要,所以整個北直隸地區的駐軍也超過了30萬,可惜這不過是紙上的數字罷了。大家都知道,明朝軍隊分為邊塞軍和衛所軍兩大部分,在歷經幾代沿襲之後,衛所軍已經和普通農民無異,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邊塞軍則面臨著嚴重的冒名吃空額問題,一個編製有三千人的軍隊,實際可用兵力可能只有一千餘人。這樣的狀況非但沒能及時遏止,反而還在全國各地蔓延開來,問題日益加重。

蒙古國博物館所藏俺答汗畫像

明朝嘉靖年間,土默特部開始強盛起來,其首領俺答汗不斷集結軍隊騷擾侵略明朝。誰也沒想到,幾萬人的軍隊就能攪得當時的明朝疲於應付、日夜不安。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為了促使明朝開放大同的邊境貿易,俺答汗率領著兩萬軍隊南下,直逼京師。這是自瓦剌也先圍攻京師之後,蒙古軍隊第二次兵臨城下,迫於駐軍數量稀少,嘉靖皇帝不得不命令各地駐軍起兵勤王,當時的京師兵力之匱乏可想而知。

俺答封貢場景復原

事實上,明朝中後期由於吏治腐敗,文官大肆貪污,作為武官自然也有樣學樣。可是他們的手段和渠道不如文官多,於是只能通過吃空額的辦法,而貪污軍備物資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當明朝面對兩萬蒙古騎兵的時候,只能無奈求和,簽訂了「城下之盟」。對於一個大國而言,被兩萬騎兵逼得選擇妥協,不可謂不是恥辱。明史專家根據史實推測,當時明朝可能只有九十萬不到的兵力,但賬面數字和軍餉支出卻有整整兩百多萬人。

明代將領劇照

這種局面,直到明朝萬曆皇帝在位才有所改善。張居正推行新政時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通過一系列舉措改善了明朝吃空額的情況,兵力維持在了120萬左右水平,而且軍隊戰鬥力也有所提高。然而張居正的改革畢竟只是一針強心劑,不過是延緩了明朝這棵大樹的腐敗枯萎速度,治標不治本。所以當張居正去世後,一切就又回到了過去的模樣。等到崇禎皇帝即位時,大明王朝積重難返,早已無力回天。

參考資料:

《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御筆題寫春聯一副,屠戶卻抗旨不貼,得知實情後予以重賞
此人本是大唐公主,卻被皇帝下詔強制離婚,孀居30餘年後遭剖心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