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文身會上癮嗎?

文身會上癮嗎?

利維坦按:想必有不少人有文了一回身之後又不斷紋身的經歷,如果將「成癮」定義為一種反覆性的強迫行為,表面上看似乎的確是「有癮」的。從醫學角度看,成癮是腦中獎勵系統在基因轉錄及表觀遺傳機制上出現的失調,但針對文身,我們往往不能忽視的還有社會心理層面的因素。

不過,不斷文身的人會不會是對「疼痛」成癮呢?如果將疼痛理解成一種人體的預警機制,那麼,當疼痛到達足夠強烈的時候,體內會釋放內啡肽,可以延緩甚至阻斷疼痛信號向大腦的傳遞,內啡肽還會與阿片受體結合,釋放多巴胺,從而製造一種新的感受?

文/Diana Crandall

譯/Anthony

校對/Antusen

原文/www.attn.com/stories/4353/science-behind-tattoo-addiction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Anthony在利維坦發布

除了頭部,米卡·赫爾曼(Micah Herman)全身有近30處文身。一個周四的夜晚,在加利福尼亞州西好萊塢市梅爾羅斯大道的一家文身店中,他耐心等待著文身大師迪恩·伯頓(Dean Berton)在他身上留下新的印記。

為什麼這一次選擇文在頭上?

「我一直偏愛在手、脖子兩側及臉上文上各種圖案,」赫爾曼解釋道,「但我也喜歡頭髮長出來後完全遮住文身的狀態。」

圖源:Diana Crandall

26歲的赫爾曼側身躺在桌子上,平靜地等待著,他染成紫色的莫西幹頭並沒有因此被弄亂。統計之腦研究所(the Statistic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收集的數據顯示,美國有4500萬人至少有一處文身。32%的美國人聲稱對文身上癮,而赫爾曼也是其中一員。

(www.statisticbrain.com/tattoo-statistics/)

「我在胳膊上文了第一個圖案後,立馬就希望可以用袖子遮住它,」米卡解釋道。「在此之前我並不想文身,所以當我第一次文身後,我總想遮住我的胳膊。」

圖源:Diana Crandall

文身真的令人上癮?

許多人認為文身帶來的疼痛或許會令人上癮,人們會因此產生一種欣快感。甚至還有些只探討文身帶來的心理效應的電視節目,例如斯派克電視台的「褪色的墨水」(Ink Shrinks)。還有人聲稱,文身的人喜歡文上新圖案時所獲得的關注。

在年輕的肌膚及與性有關的部位上文身以吸引眼球,是一種對青春及生育的理想化表達柯比·法瑞爾博士(Kirby Farrell)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中這樣寫道。「我們是社會動物。這是我們存在的基礎……我們需要依仗關注這種社會行為,來實現實體化,使自己的存在更具真實感。」

(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swim-in-denial/201310/if-tattoos-could-talk)

圖源:Flickr

「文身一定會使你引人矚目,你彷彿突然擁有了一種類似於重力的引力,且渾身都是『快關注我』的氣息,」法瑞爾博士說道,「你掌握的吸引力越多,獲得的關注就越多,你的生活也會更加精彩——公眾對明星及領導人的熱愛可以例證這一點。」

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維倫·斯瓦密(Viren Swami)接受ATTN網採訪時,曾談及自己針對文身人群所做的大量研究,他表示,文身上癮且易使人產生依賴感的觀點具有一定的誤導性

球星貝克漢姆身上逐年增多的文身。圖源:Mirror

「說簡單點兒:我們並不知道文身是否會成癮。並且大多數研究人員表示,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認為文身成癮還為之過早,」斯瓦密博士通過電話這樣說道,他同樣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文身上癮會促使人們再去文身。

「如果你把文身所有可能的動機列出來供人選擇,文身上癮會是人們最少選擇的一項。」斯瓦密博士這樣說道。

文身並非一種新的潮流,人們在皮膚上做標記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們或是忠於部落的標識、對生活的記錄;或是一種裝飾、異想天開的表達,甚至被視為一種藝術。

圖源:tattoo-models.net

紐西蘭的土著毛利人用骨鑿子將設計的圖案刻入皮肉。網站Buzzfeed指出,一旦他們將圖案刻入皮膚,就會將骨鑿沾上墨水並放入傷口中。對於毛利人而言,文身的過程是神聖的,而根據西蘭文身網(Zealand Tattoo)的說法,頭部是整個身體中最神聖的部位。出於這個原因,面部文身在人們中很受歡迎。

圖源:Gifer

文身背後的動機

「我認為那些有著許多文身的人在文身前一定有過清醒的思考,」斯瓦密說道。「我們所有與他們相關的證據都表明,考慮是否要有大量文身時,人們往往是理性的。

「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文身動機……大部分例子表明人們是『出於相同的原因』而文身的。」

赫爾曼最近再度文身的決定一定是理性的,他似乎也並不太在意文身所帶來的痛苦。針頭的嗡鳴聲響徹整個文身店,而赫爾曼只是平靜地躺著,凝視遠方。伯頓開始在赫爾曼的頭部右側文上一隻老虎,這一操作過程異常複雜。

圖源:Flickr

儘管他承認文身很痛,但赫爾曼說,對他而言,文身類似於按摩。他描述了他文身時的感受:

「你會很激動,很快樂。一個月後,你會感到興奮,因為文身後的那種痛感已經完全消失了。文身變成了一種會產生欣快感的體驗。」

25年來,藝術家伯頓一直在文身時打磨著自己的手藝,他說,有些人會不斷回來文身,因為他們不僅會在這一過程中感到平靜,還會收穫其他積極的東西。

「如果文身藝術家手法高超,顧客是能感受到的。即使文身很痛,他們仍能感受到文身師的愛、關懷以及嫻熟的手法,這些經歷的背後都帶有些許禪意。」伯頓這樣說道。

為什麼這麼頻繁?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最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理由能解釋為什麼有的人有大量文身,而其他的人則沒有。如果你看見了越來越多的文身,這可能意味著你所處的社會對文身的包容度有所提升。

目前,人們對文身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漸提升。你甚至可以把它們稱之為「潮流」,赫芬頓郵報的瑞夫·卡里姆(writes Reef Karim)這樣寫道。卡里姆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助理臨床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媒體人。

「現在,我們的社會渴望個性和自我表達,而很多人都將自己的藝術表達體現在外表及穿著上,」卡里姆寫道。

斯瓦密認同這一觀點。「這種想法非常主流,大部分人都這麼認為。」

圖源:Gfycat

但是赫爾曼說,他不停造訪文身店不僅僅是為了文身。「我覺得我一直回到伯頓這裡的原因,不僅在於我喜歡他的陪伴,還在於我與他開始建立的某種聯繫,慢慢的我們就會開始知道彼此的喜好,」赫爾曼解釋道。

這並不僅僅只與文身有關,事實上我讓他在我身上刺上兩個小時是因為我相信他是一個藝術家。這種信任會在你一次又一次去文身的時候逐漸加深。」

兩個多小時的文身之後,赫爾曼看著身上已經完成的一部分文身。「那個是文身的顏色,還是我流血了?」赫爾曼咧著嘴對鏡子中的伯頓笑了笑,審視了他的新文身。

他計劃再回來幾次,直到刺完全部的文身,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這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

圖源:Download Festival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谷歌爆出重大隱私安全漏洞,為避免審查和聲譽受損,竟一直隱瞞
中國公司入主兩家美半導體老牌廠商,借力做大中國晶元產業勢力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