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江等: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

張江等: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

對話人:

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張志忠(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清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洪治綱(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趙慧平(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把文學當成畢生追求的神聖事業,不矮化;用生命錘鍊精品,不討巧;與讀者做真誠的心靈溝通,不敷衍。這是柳青、路遙、賈大山三位作家成就自我的路徑,也是一切作家邁向成功的必然選擇。

張江:一提到當代作家楷模,我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柳青、路遙、賈大山等,仰視他們執著於現實生活的堅定、面對名利誘惑的超然、用生命錘鍊作品的赤誠。有人說,這樣的作家只能是特殊時代的產物,不可複製也不必複製。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還會出現柳青、路遙、賈大山嗎?

尊重生活 尊重創作 尊重讀者

張志忠:德國偉大詩人歌德說,生活之樹常青。社會生活永遠是第一性的,作家創作可以抵近現實風雲,可以風花雪月,可以剖析心靈,可以天馬行空,但文學土壤永遠是現實生活,離開這片土壤,文學就失去生命之源。

當代作家柳青、路遙、賈大山,他們所處的三秦厚土、燕趙大地是中國文明傳承久遠的所在,也是百年中國現代轉型典型的所在。這三位被習近平同志多次提到、高度讚揚的優秀作家,其創作年代和表現的生活各有不同,但他們對待生活、對待人民、對待文學事業的熱忱與忠貞卻一脈相傳,彪炳文學史冊,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開掘和傳承。

這三位作家都把文學當成畢生追求的神聖事業,為在文學創作上行高致遠放下個人名利。柳青為寫出史詩性作品,放棄大城市優渥生活,14年身居皇甫村,還直接參与和指導當地農業集體化運動。他的信條「文學是愚人的事業,文學以六十年為一個單元」被路遙繼承:為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三讀《紅樓夢》、七讀《創業史》,更身體力行尊重生活實踐,為寫出煤礦工人的生活,他換上工裝下到礦井,為體會打工生活,他跟著弟弟到建築工地上做臨時工。賈大山淡泊名利,曾在時任正定縣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力薦下擔任縣文化局局長,為正定縣文化建設做出很多貢獻,功成身退回歸文學創作,小說越寫越精。

尊重生活、尊重創作、尊重讀者,是優秀作家之所以優秀的三個支撐點。以最大的真誠對待讀者是他們的職業美德。三位作家都曾遭受冷遇或誤解,《平凡的世界》因其現實主義風格被貶抑為「過時」,但路遙始終相信廣大讀者,他的作品也在年輕人那裡得到強烈回應。賈大山同樣看重讀者反響,病重住院時幾個中學生的探訪讓他感到莫大欣慰。

現實主義精神具有超越性

張江:把文學當成畢生追求的神聖事業,不矮化;用生命錘鍊精品,不討巧;與讀者做真誠的心靈溝通,不敷衍。這是三位作家成就自我的路徑,也是一切作家邁向成功的必然選擇。誠然,柳青、路遙、賈大山都屬於特定時代,他們的思想經驗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但其創作又超越時代,因為他們摸索出來並終其一生踐行的創作之路乃是文學創作鐵的法則。

張清華:柳青、路遙、賈大山如今被再度提到重要位置並非偶然,他們是在特定年代堅持現實主義原則的作家,是可以稱之為「人民作家」的寫作者。

我們今天重讀這些作家的作品,能夠感受到他們這一屬性:既屬於特定年代,又超越特定年代。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柳青寫《創業史》時身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品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鬥爭烙印;路遙、賈大山登上文壇,是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開放初期,解放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氛圍使得他們的視野和眼光較之柳青有了明顯變化。他們筆下的人物有了更多個人意志、更多個性特徵。如果說梁生寶是社會主義創業者的話,高加林同時還是個人奮鬥的典型,社會的進步賦予高加林、孫少平個人理想以同樣的光彩,這就是進步。

現實主義立場使這些作品產生超越時代的價值。這一點,從杜甫到魯迅、從柳青到路遙,概莫能外。恩格斯曾指出,巴爾扎克作為政治上的保皇黨卻寫出不朽作品,其根本原因是「現實主義的勝利」。意思是,巴爾扎克忠實於現實,因此可以逾越其觀念乃至時代局限,揭示出貴族階級必然被打敗的歷史趨勢。

柳青、路遙、賈大山忠於生活、忠於人民,紮根火熱現實,所以才能在歷史的風雲變遷、現實的複雜糾結中體察到人民的悲歡與希冀,看到歷史的暗流與激蕩,找到時代精神與方向之所在。在這一基礎上,他們從藝術規律出發,按照現實主義原則,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並且賦予這些人物以生動個性,由此超越時代、超越個人認知局限,創作出具有長久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的作品。重新認識他們的價值,對於我們重估當代文學史、省察當前文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熔鑄創作主體的熱血與情懷

張江:為什麼當下少見柳青、路遙、賈大山這樣的作家?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然可以羅列出若干客觀原因:現實生活的複雜性劇增、對生活的認知難度更大、作家面臨的誘惑更多、媒介格局發生變化、文學受關注程度下降等。這些因素當然客觀存在,並且的確對作家產生重要影響,但我們要強調的是,沒有哪個時代的作家生活在真空中,每個時代的作家面臨每個時代的問題。決定性因素在於,我們今天的作家是否在用生命和熱血鑄就文學。

洪治綱:柳青、路遙、賈大山等作家受到一代代讀者青睞,並引發人們不斷討論,這說明他們的創作在直面現實生活同時,還蘊藏更為豐富的生存況味和生命情懷。面對現實的諸多衝突與生活的種種困厄,他們筆下的人物既不逃避也不戲謔,而是帶著堅定信念抗爭,用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寬厚閃亮的體恤超越一個個人生困境,散發著令人企慕的精神品質。我以為,這才是這些小說的特殊魅力,體現出作家對現實的嚴肅思考和極為誠摯的寫作態度。

按理,由柳青、路遙們承傳下來的這種寫作範式,完全可以在當代文壇繼續發揚光大。但事實上,在多樣的文學格局中,這類真正呈現出普通人頑強奮鬥、展示創作主體熱血與情懷的作品並不多見。對此,我以為有三個比較突出的緣由。

一是生活理想的多樣化。隨著現代生活不斷豐富,人們生存觀念日趨多樣,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目標也變得多樣化。特別是鄉村社會結構的變化、城鄉人口的自由流動使人們在選擇人生出路時,可以靈活地避開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多方位調適生活,而不必像梁生寶、高加林或孫少安那樣,必須捨命般地應對和解決現實困境,這也使當代作家筆下的人物少了執著甚至決絕地戰勝命運的精神力量。

二是道德約束的寬鬆化。社會迅速轉型,一些人對慾望化生存習以為常,甚至默認其合理性,由此導致道德感難以成為人們內心的鐵律。我們因此也很難再讀到《創業史》《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對傳統倫理的恪守,尤其是人物在道德困境中的奮力掙扎。

三是一些作家對生活的真誠思考和對人生的嚴肅態度匱乏。這是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緣由。從柳青、路遙、賈大山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們是在用全部生命和熱血寫作,作家的敘事智慧和生命思考都融化在作品中,人物與創作主體的內心情感緊緊熔鑄在一起,共同直面生存的困厄,探討人生的出路。當下很多小說不乏技巧和立場,卻難以讓人感受到作家生命的內在律動,讀者也難以在閱讀上與作家形成情感共振。

文學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特殊方式,應該展示作家對現實的深層思考、對人生的深切關注、對生命的深情體恤。作家的智慧、視野、胸懷、情操以及藝術積澱,只有真正地熔鑄於作品之中,作品才能散發出恆久魅力。

呼喚新時代的柳青、路遙、賈大山

張江:造就新時代的柳青、路遙、賈大山,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迫切願望。將願望化為現實,需要作家們克服若干現實困難。首先,市場經濟於我們已經不是新生事物,但不少文藝創作者對待市場經濟的態度還不夠成熟理性。恐懼、迴避、逢迎、追逐都不足取。其次,要敢為人先,開拓進取,把前無古人的偉大時代轉換為前無古人的偉大作品。再次,重拾柳青、路遙、賈大山乃至一切文學先賢的品格和精神,紮根時代、研讀生活,在生活的沃土中厚植作品。

趙慧平:儘管有無數關於文學的理論言說,文學終究離不開人的審美活動這一根本屬性。人是文學活動主體,文學是人特殊的審美存在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在文學世界中呈現的是他自己——他的現實生活、他的情感世界、他的審美理想。一個作家擁有什麼樣的心靈、以什麼樣的觀念與方法感受所處的時代、呈現時代中的人和人的精神,決定其是否能夠創作出有藝術生命力的作品。

當今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個時代不僅賦予作家參與推動民族復興的幸運,也賦予作家創造歷史的使命和責任。新時代召喚新創作,也為作家寫出這個時代人的精神和審美理想提供良好契機。但是,必須看到今天仍然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原因是許多作家根本沒有讀懂新的時代,沒有像柳青、路遙、賈大山那樣站在人民大眾立場感受新時代新生活,沒有敏銳把握新的時代精神。

在當下文學語境中突破創作瓶頸,需要作家藝術家堅守文化立場、審美理想、價值觀念,不為資本和利益所控,不為一時的流行思潮左右,深入生活,用心體會人民大眾生存現實。柳青、路遙、賈大山就是這樣的作家。他們真正與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以人民角度感受新生活,這使他們有真知真識真情,在作品中灌注了自己全部生命和情感。新時代需要這樣的作家。

在新時代學習柳青、路遙、賈大山和文學先賢,並不是要簡單複製其文學表現形式,最根本的是要學習他們的立場和創造精神,像他們那樣以理想樂觀精神擁抱新時代,以文學的方式與人民大眾一道參與民族復興偉大事業,展現新的時代氣象。

張江:柳青、路遙、賈大山再次引發熱議,是值得深思的現象。它折射了當下語境中我們對這三位作家品格和精神的留戀、渴望,更蘊含著大眾對當下作家的期待和訴求。從數量到質量的躍進、從高原到高峰的攀登沒有捷徑可走,如果有捷徑,那就是真正撲下身子,融入到人民大眾生活中去,對文學和讀者報以真誠。做到這一點,新時代的柳青、路遙、賈大山的出現就不再是夢想。

原標題: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屆社會保障管理論壇綜述
《經濟研究》2018年8月刊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