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Apple Watch出到第4代,新增附設電子心率感測器,可製作心電圖,成為話題。傳統心電圖檢查,需要在胸口和四肢貼上10個電極,監察心臟電流信號;現在只靠手腕上一隻手錶就可製作心電圖,真的準確嗎?與傳統心電圖有何差別?一表在腕即可預測心臟病?

心臟是由「電」驅動的器官

心臟內有一個名為「竇房結」的組織,會發出穩定的電流信號,維持有規律的心跳。心電圖主要是監察心臟的電信號,偵測心跳活動,包括心率和心律。心率即心跳速度,心律則是心跳節奏是否平均及有規律。 心電圖是心臟檢查的第一步,應用非常普及。

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的技術已面世5至6年,有類似功能的智能手錶和運動手帶五花八門。究竟這一類儀器是否準確?驗測結果有是否等同傳統心電圖的作用呢?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僅量度心率心律 難檢測結構性心病

1.智能手錶或運動手帶的心電圖功能,與傳統的心電圖檢查(ECG)有何分別?

醫學行業所用心電圖已有過百年歷史,他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而平時大家口中所說的心電圖,泛指靜態心電圖,又稱為12線心電圖。進行該match檢查時,病人平躺在床上,醫護人員在病人胸口貼上6個電極,再於四肢各貼上1個電極,總共10個。這10個電極會互相組合,演變出12連線,從不同位置檢測心臟活動,形成12組數據提供給醫生作出全面診斷。

靜態心電圖是一種快速、非入侵性的檢查方式,主要有兩大功能:

首先,是檢測心率及心律。當心房傳出的電流信號紊亂,心跳變得不規律、過快或過慢時,便是心律不正,常見原因是心房顫動。心電圖可偵測這些不正常心跳,有助診斷心房顫動。

其次, 是探測結構性心臟病。心電圖把檢測到的心跳速度及頻率,在坐標圖上以波段的形式呈現,醫生從波段的高低找出不尋常的波幅,從而發現是否存在結構性心臟問題。例如心臟組織是否有壞死、缺血性心臟病等。做心電圖時,可初步檢測心臟健康,有助及早發現心臟病,如果有情況則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不能單單靠心電圖確診結構性心臟疾病。

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提供的心電圖,與傳統心電圖相比,最大分別是數據較少、不全面,只可監測心率及心律。 把手錶戴在手腕上,只有一個監測點,只監察心跳速度及節奏。這樣並不能檢查到其他心臟問題,故不能取代靜態心電圖。另外,就算手錶偵測到心房顫動,也要再做靜態心電圖才可以確診。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有助心房顫動確診及監測病情

2.哪類人適合用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只有心臟病患者才受惠?

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只有手腕一個監測點,心房顫動患者最能受惠,有助確診及監測病情。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確診

由於心房顫動初期沒有明顯徵狀,單靠靜態心電圖亦未必檢測到。因為心電圖檢查每次只監測10秒,時間短,如果檢查時沒有病發則檢查不到不規律心跳,自然就無法確診。

另外部分患者並非持續出現不正常心跳,不正常心跳可能只有2至3分鐘,當病人感到心跳異常,趕到醫院做檢查時,異常心跳已消失。而有些患者每次發病維持數小時,但發病時間相隔很久,較難捕捉。若心電圖檢測不到不正常心跳,就算患者有心悸、暈眩或氣促等不適徵狀,也不能確診。

使用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患者則可以隨時按動錶冠檢查心電圖。若病人覺得心跳異常,可隨時按錶冠記錄心跳,之後向醫生提供資料。另外市面有不少五花八門的穿戴式監察儀器,可每日定時監控病人心跳,方便醫生追查病情,有助確診。不過這些穿戴式儀器亦非百分百準確,最終要醫生診斷。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監測

對於已經確診患有心房顫動或正在服藥控制心跳的患者,可以透過這些智能裝置,每日監測心率及心律,了解藥物對改善病情的治療效果,有助醫生及時改動處方、配伍藥物,提升治療效果。「作為醫生是歡迎這些科技,多個方式檢測病人情、跟蹤療效,有助進一步控制病情」 。

誤解數據 自己嚇自己

3. 利用穿戴裝置自我監測心率,是否百利而無一害?

當儀器顯示不正常數據時,由於普通往往無法判斷什麼原因導致數據不正常,往往會「自己嚇自己」,導致虛驚一場。若普通人購買設備後,難免會一時新奇而每日定時檢查。當發現自己心跳時快時慢就引起自身恐慌,但其實病人本身也忘記了監測的時刻,可能是運動後或工作上壓力,使得當時的心跳過快。如果是有相關知識的人士,會發現根本毋須過分擔心。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4. 選用智能手錶或運動手帶大多是年輕人,有助及早偵測心房顫動,及早治療?

心房顫動最大危險就是中風。當心跳不規律,血液滯留在心臟,會形成血塊。有機會隨血管流至腦部阻塞腦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告顯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倍!

當確診心房顫動後,患者要再加上其他中風風險,包括心衰竭、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因素,導致中風風險過高,醫生才會開出薄血葯處方——譬如華法林——以降低血凝固功能,預防中風。若然患者出現心悸、暈眩或氣促等徵狀,更需用藥糾正心跳頻率,維持心跳規律。

不過,若患者年輕、沒有徵狀及沒伴隨其他心血管問題,中風機會不太高,則不建議用薄血葯,避免承受藥物副作用。只需定時覆診、監測病情,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增加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點擊下方藍色「了解更多」,即可足不出戶在線諮詢全三甲醫院主治醫生,身體不適,用名醫匯就夠了。

還在崇洋媚外買蘋果設備嗎?殊不知蘋果手錶不敵幾十塊傳統心電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醫匯 的精彩文章:

睡眠好,防衰老!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1招教你秒睡!

TAG:名醫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