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華夏九鼎的前後今生

歷史,華夏九鼎的前後今生

原標題:歷史,華夏九鼎的前後今生


九鼎,是大禹建立夏朝後,將天下分為九個州,並且從每個州收集青銅,鑄成大鼎,並在鼎上記錄著每個州的地理情況。


至於是一個鼎還是九隻鼎,這個無從考論,比如《尚書正義》中說「九鼎」其實只是一隻鼎,因為九牧貢金為鼎,所以名叫「九鼎」。

在《春秋公羊傳註疏》中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可見,鼎已經演化為權利的象徵,祭祀的時候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個等等,向現在成語中帶有九鼎的,含義也是源於此。後來九鼎更是被當做傳國寶物,商湯滅夏,取得九鼎,安置於都城,周武王滅掉商紂後將九鼎放於太廟,張儀更是讓秦惠王取得九鼎以號令諸侯。可是,當秦朝滅掉周后,大禹鑄造的九鼎失去了下落。


至於九鼎在哪,眾說紛紜,有說「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也有說戰亂時被熔化鑄成了兵器,反正就是找不到了。《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可見,秦始皇曾派人到泗水打撈過,可是沒有成功。

後來也有帝王重新鑄造過九鼎,如武則天和宋微宗。現在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九鼎也是2006年重新鑄造的。希望終有一天,大禹鑄造的九鼎能重見天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需要寫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需要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