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與假貨決戰:棋至中盤,治假或為勝負手

與假貨決戰:棋至中盤,治假或為勝負手

原標題:與假貨決戰:棋至中盤,治假或為勝負手


作者:蔡洪波


來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假貨:總有一款適合你?


3年前,筆者一行數人考察貴州市場,曾到訪遵義仁懷的茅台鎮,著名的「國酒」大本營。在當地朋友陪同下,少不了參觀規模宏大的廠區,茅台酒的發酵製作車間,以及茅台文化主題公園,當然也在赤水河畔徜徉流連,遙想當年中央紅軍在此縱橫四渡的神奇戰例。作為醬香型白酒的主產地,除茅台之外,該鎮還有大大小小的酒廠幾百家。茅台的朋友稱,市場上假茅台很多,雖然公司用於防假打假的開支巨大,但造假售假者從未斷絕,花樣之多技術之與時俱進令人嘆為觀止。他甚至開玩笑說,「我們只能保證廠區的酒是真的,出了大門就不敢打保票嘍。」於是在茅台最後一道生產線,包裝車間,我們以自用的名義買了幾箱茅台酒隨車帶上。

這當然是最極端的情形。要是消費者都不遠千里萬里到茅台的生產車間才能買到真正放心的茅台,那這個大山深處的小鎮就可能要被消費者踏平了。


可是弔詭的現實就是,離開「事發現場」,哪怕在最高級的酒店,你能保證消費的茅台酒是地地道道的真品嗎?


喝到一瓶真茅台要到貴州腹地的深山小鎮現場下單才心裡踏實,而買一瓶放心的洗頭水則要經歷另一番苦旅。


筆者多次參加企業代表團去德國、日本參觀行業的展會,並拜訪當地的主流企業進行同業間的交流。同行的老闆們都見多識廣,經常出國,買包買表那類「土豪式消費」其實很少,但在準備上飛機的最後一站,大家都會心照不宣地去逛當地超市,買上一大包牙膏、沐浴露、洗髮水之類的日常用品。這些操作看起來簡直可笑,聯合利華、花王這些低價值的快消品,國內貨架上不是多的是嗎?


可這種現象,能怨消費者嗎?當這些中高端消費者在國內買到假的飄柔洗髮水、假的高露潔牙膏、假的多芬沐浴露而又沒有能力分辨真假的時候,他們的選擇就是,從國外帶回來。


在珠三角,現在老闆請客,最高的禮遇不是到大酒店,吃那些真假莫辨而價格高昂的所謂魚翅、燕窩,而是在自己的農莊吃綠色有機食品。某日,去一家照明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參訪,老闆在食堂宴請,包間外面就是一片茂盛的菜地和方正的魚塘。一邊吃飯老闆一邊介紹,蔬菜、青椒和西紅柿是自己種的,雞是自己養的,魚是池塘里撈的,炒菜的油以及做飯的大米是從江西老家背來的,飯後的水果也是從園裡的樹上現摘的。為了吃上一口放心安全的食品,企業老闆「不務正業」自建莊園,回到自種自養小國寡民的階段,這難道不是對以社會分工為主要特徵的文明社會的諷刺嗎?


何謂假貨?


本文無意羅列哪些行業哪些產品在哪些市場出現了哪些假貨,這樣的新聞充斥在媒體空間,CCTV甚至有專門欄目每天曝光。上面提及的幾個場景只是顯示,人們在面對逃無可逃的假貨時的無奈應對。


何謂假貨?中國工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可能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假貨的學術專著《假貨研究》指出,一是與客觀事實明顯不符的商品;二是與國內或國際組織頒布的相關標準不符的商品;三是相當於我國省級以上法院的司法判決所認定的假貨。本文非嚴肅的學術論文,文中指涉的假貨包括一切假冒偽劣的實體產品和軟體精神類產品,概念更為寬泛。


假貨綿延時間之長,涉及地域之廣,滲透行業之多,造假手段之高,對市場環境和世道人心的影響之壞,觸目驚心。以筆者最熟悉的大照明行業為例,主流企業如雷士、歐普、三雄、佛山照明、木林森、公牛、歐曼、新特麗等被侵權假冒如家常便飯,企業苦不堪言,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去維權打假,但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打不勝打」。制假售假者除了侵害正當廠家的合法利益,蠶食了正品的市場蛋糕,一些小作坊企業生產的偽劣產品因安規不合格,則可能直接威脅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每年全國的很多火災都是因電線、開關、插座不合格或劣質照明燈具而引起的。

隔行如隔山,我們每個人可能是自己所在行業的專家,卻大多是其它行業的小白。由於永遠的信息不對稱、知識不對稱,在假貨泛濫的大環境下,你就是打起12分精神,也是防不勝防,隨時可能墮入假貨陷阱。於是行業之間、城鄉之間的互害模式形成一個龐大的閉環,誰也難逃這個怪圈。


三聚氰胺事件,使奶粉行業差點崩盤,一度廣東人到香港去搶奶粉,把香港的貨架都掃光了;今年爆出的疫苗事件,又讓整個藥品行業的信任受到嚴峻的挑戰。難道非要出現諸如此災難性事故,非要領導人雷霆震怒我們才會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嗎?


聰明都用在造假上了?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聰明無雙。作為中國人,在這一點上,我們當有絕對的自信。


與嚴謹得近乎刻板的德國人相比,你說是德國人聰明還是中國人聰明?咱們是絕不承認比這些日耳曼人傻的。但是德國人中產生了92名諾貝爾獎得主,德國現在人口8500萬,在19世紀70年代才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還有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中又有一位日本人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在腫瘤免疫療法中的卓越貢獻。僅從2000年以來,18年時間日本已經有17人獲得諾獎(不含日裔美籍科學家)。


還有以色列。1948年建國。只有800多萬人口,而且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差不多是二戰之後世界上戰爭最多的國家。在這塊從未擁有過真正和平的狹窄而貧瘠的土地上,已有8人獲得諾獎。


建立以色列國的是被經常與中國人類比的猶太人。目前全球猶太人大約有1300萬人,他們以佔世界0.2%的人口,貢獻了1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有的諾獎中,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學獎、27%的生理學和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都被猶太人摘走。


猶太人是世界上經受苦難最多的民族之一,公元前700多年亡國後就一直流亡漂泊世界各地,歷史上多次遭到種族屠殺,最近的一次是「二戰」時期,超過600多萬猶太人遭到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中華民族也是苦難深重,19世紀末20世紀初更是差點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我們的國歌至今時時提醒國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苦難可以造就偉大的民族,在這一點上,中國人與猶太人心有戚戚焉!


都說猶太人厲害,可是我們也有「中國的猶太人」啊!我們有聰明的潮汕人,聰明的溫州人,聰明的揚州泰州人,還有「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個湖北佬,抵不上一個九江佬」。這些民諺都在向世人表明中國各區域的人頭腦好使智商高,善於營商,堪比猶太人。可是為什麼只有幾百萬人的以色列在科技、文化、經濟、軍事各方面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能獲得眾多諾貝爾獎,能有全球頂級的發明創造,以色列的科技類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數目比全歐洲加起來還多。

在轄區面積和人口總數上,我們隨便找一個地級市也可以與以色列相當,但是我們這些「中國的猶太人」所獲得的成就與真正的猶太人比起來不覺得汗顏嗎?


結論或許很容易得出,猶太人有的是仰望星空悲憫人類才堪正用的大聰明,而很多「中國的猶太人」有的也許只是關注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算計。不是我們不聰明,而是我們的聰明要麼沒有得到有效激發,要麼用錯了地方,譬如造假。


剛到廣東工作的時候,就聽說粵東某地區造假水平堪稱獨步天下,除了導彈什麼都能搞出來,包括鈔票。福建有一個縣,造出來的假中華煙比真的味道還醇正!


在燈飾行業,義大利的最新款式上市不到一個星期,國內的同款仿品就可以跟消費者見面了。以至於在歐洲的一些展會上,中國同行被謝絕參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在廣州火車站附近的某皮具市場,LV、PRADA、GUCCI等高仿品應有盡有,很多國外的採購商常駐市場附近,給他們國內的消費者源源不斷地送去這些來自中國的「奢侈品」。


在湖南,在河南,在河北,在東北,……那些大耍小聰明的制假售假分子像蛀蟲寄生在國家的軀體上,不斷腐蝕著健康的經濟細胞,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使人民受到傷害,使國家蒙受損失。


造假時間長了,連造假者自己都開始不好意思了。粵東某地區是生產潔具馬桶的一個基地,不少廠家在對外宣傳時都自稱是來自佛山或上海的公司,因為當地制假售假名聲太大,區域品牌不良,怕影響產品的市場銷售。福建沿海某縣曾因制售假煙聞名,倒也「藏富於民」。但當地父母官非常著急,到處招商。別的地方引資,他們引業。只要有好的項目,當地民間資本可參與投資,以導引當地民間財富進入正當的行業。


假冒偽劣產品還從實體製造滲透進社會各個領域,學者論文造假,官員學歷造假,電視收視率造假,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還有字畫造假,文物造假,古建築造假,……不少領域的造假已形成堂而皇之的所謂「產業」,從商品領域到服務領域,無數人在造假產業鏈上討生活。


假貨帶來的若干危害


假貨危害中國,罄竹難書。


假貨泛濫,衝擊了正品的市場,影響合法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使得企業成本增加,銷售受阻,盈利減少,更甚者假貨業者逼使正品廠家虧損乃至倒閉。

假貨泛濫,抑制了企業的創新熱情。創新成本高風險大,一旦成功就很快被仿冒山寨,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使得大量中小企業在研發創新上猶豫不決不敢投入。


制假售假者暴起暴富,導致投機取巧之風盛行,社會人心浮躁,都想賺快錢,十年磨劍式的精工製造被人嘲笑,難以成為主流,而粗製濫造、低端複製的垃圾產品反而大行其道。


魚龍混雜、真偽難分使消費者對國貨失去信任,不得不到國外買買買。隨著中國人到國外旅遊的便利,每年中國人在海外的消費數以千億計,日本、韓國、泰國等目的地國家大發中國消費者之財,而我們國內的商家和媒體卻大嘆消費不振消費升級難。


為防止假貨,大量社會資源錯配,消耗了大量的社會成本。製造業老闆在莊園里種菜,互聯網大佬跑到山區養豬,此起彼伏地上演。


一些制假售假者與一小撮市場監管者貓鼠同窩,後者為前者遮風擋雨、通風報信,貪墨受賄,「食假」而肥,給黨和政府臉上抹黑。他們敗壞了社會風氣,敗壞了黨風政風,給廣大消費者留下巨大的心裡創傷。


制假售假者往往獲取暴利,兩三年就開豪車住豪宅,這種非法獲得財富的方式如果沒有受到處罰,就會形成極壞的榜樣,周邊其他人很快效而仿之,以致家族造假、全村造假乃至形成區域性造假集群。不問財富來源,有錢就是成功,扭曲了社會的財富觀、價值觀,也使更多人走上非法獲利、無底線賺錢的邪路。


假貨泛濫,使得人與人之間防範猜疑,導致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受到嚴峻考驗。


假貨泛濫,更形成經濟學上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各種騙術、陷阱、忽悠、套路層出不窮,而有道德良知的好人反而像「黛玉進賈府」,處處提防小心。不少人上當受騙後求告無門,司法介入又往往取證艱難,詐騙犯逍遙法外,被騙者痛不欲生的案例層出不窮。不少受害者感嘆「做好人難」、「誠信經營難」,以致許多人信奉「比壞鬥狠」的社會邏輯,出事時第一想到的是找人擺平,這又給黑惡勢力的滋長提供了土壤。


假貨泛濫甚至造成一種「商品豐富」的假象。人們的生活似乎比以前好了,吃飽了,穿暖了,但生命質量卻下降了。一位剛退休不久的某社區醫院院長一次跟筆者說,20年前,兒童白血病患者很少,現在的科室門前都要排隊,看著揪心!有的家長因為不知道飲料里到底添加了什麼,讓孩子背個大水壺,喝開水吧。


假貨泛濫、山寨盛行更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大攔路虎。因山寨橫行,大眾創業必陷入同質化競爭、無底線競爭、惡性競爭的泥潭;而創新者要冒極大的風險而無可靠的利益保障,其積極性又何在呢?

一位擔任行業協會會長的製造業老闆曾咬牙切齒地跟筆者說過,假貨危害1萬倍於黑社會,是真正的社會毒瘤!


今日之中國,許多聰明人樂於做個無為的看客,明哲保身。可是,泛濫的假貨卻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並且直接影響我們自己、家人、親戚、朋友的健康和生活,因此絕不能袖手旁觀,坐視不理!


天下苦假貨久矣!廠家苦假貨久矣,消費者苦假貨久矣,中國社會苦假貨久矣!


治假或為經濟轉型之勝負手


假貨橫行不絕,社會上有各種議論。


對「假貨階段論」筆者抱謹慎的認同。歷史上德國、日本的確都曾有過假貨橫行的時期。德國假貨劣質產品泛濫的時候,曾被英國人歧視;日本人仿冒歐洲產品,也曾遭到西方輿論的討伐。但他們通過全民痛切反思、政府強力作為,很快就邁出了假貨亂國的沼澤期。特別是德國只用了10多年時間,就由假貨大國逐漸成為精品製造的強國。


對「假貨有理論」筆者則完全不敢苟同。中國人是因為收入太低而不得不去買假貨嗎?這是狡辯,是因果倒置。如果我們告訴農村的消費者(所謂「北京8環以外的人」),他們吃的消炎藥是假的,穿的皮鞋是紙糊的,買的山寨電器有火災隱患,別說十塊八塊三塊五塊,就是白送他們也不一定會要。貧窮的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與消費假貨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假種子假農藥對農民的坑害已經不可饒恕,假酒假藥在農村地區致人死亡的案例更叫人無限傷懷。以假貨去危害社會弱勢群體,在道德上要予以無情的譴責,在法律上更要對這些無良廠商進行嚴厲的打擊。


有人說,我們國家人口太多,地方太大,假貨防不勝防,管不過來。德國35萬平方公里,人口8500萬;日本37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多。他們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都要大,人家能管好,我們就不能嗎?顯然這個理由也站不住腳。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GDP總量從全球十幾位到世界第二,經濟增長速度在較大經濟體中更是長期遙遙領先。但是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也積累下很多問題,如環境污染、政商糾纏、產能過剩、結構失衡、脫實向虛等,制假售假也可以歸結為這個發展階段產生的伴生病症之一。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棋到中局,局勢錯綜複雜。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進一步也許就跨過了中等收入陷阱,海闊天空一馬平川;退一步或停滯不前則可能「拉美化」,經濟和社會發展陷入泥濘不堪的草地沼澤。低水平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這在舉國上下已經達成基本的共識。經濟發展方式要轉型,經濟增長動能要轉換,創新性集約型內涵式高質量的增長方式成為必由之路。

高手弈棋,成竹在胸,愈到兇險處愈顯英雄本色。假貨問題,既是當下中國經濟百病之重要根源,也可能是解決眾多纏夾不清的社會問題的金鑰匙。治假或是經濟轉型升級必須放出的勝負手。


因為只有徹底解決假貨問題,同胞們長期被壓抑的創新能量才會真正激發,中國人的聰明之水才會被引入正常的河道,社會的正向創造力才會被充分釋放。現在許多人就像海灘上擱淺的魚,他們也許是聰明的魚,但需要潮水把他們帶回大海。


因為只有對制假售假保持高壓態勢,浮躁癲狂的社會心態才會漸漸沉靜下來,工匠精神才會漸漸滋長,精工製造的產品才會在嚴謹認真的環境下被細細打磨,一個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才會悄悄誕生,並獲得他們應得的驕傲和光榮。


因為只有對造假之風進行全社會的輿論聲討,那些不擇手段暴富沒有底線炫富的錯誤價值觀才會漸漸收斂,各行各業才會恪守本分,歪門邪道才沒有市場。而我們學術界的鴻篇巨製、科學界的諾貝爾獎等才有機會慢慢顯山露水。


小結


假貨猛於虎。解決這個社會毒瘤已刻不容緩!但是喊喊口號開開會議發發文件甚至刮一陣風來一場運動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治假要動真格,必須上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


高層要下決心。假貨問題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最高管理層一定欲除之而後快,每年的央視「3·15晚會」國家10多個部委聯合參加打假行動,便顯示出一種與假貨勢不兩立的姿態。本屆中央政府強力反腐,打虎拍蠅,要還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強力治污,要給人民藍天綠水青山。對於強力治假,還市場秩序以本來的面目,有理由同樣報以熱切的期待。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把以前分散在工商、質監、食葯監等不同部門的監管執法力量進行了重新的整合,期望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讓假貨無所遁形,將打假進行到底。


基層要建機制。假貨問題錯綜複雜,又與地方利益、基層利益糾纏在一起,過去是上面雷聲大,下面雨點小,只要不死人,不鬧出三聚氰胺、長生生物案這樣的大禍,地方上往往睜一眼閉一眼,得過且過。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警鐘長鳴,像治貪、治污、治酒駕那樣,對制假售假長期保持高壓態勢。甚至可仿效當年抓計劃生育、近兩年抓環境污染治理的辦法,若轄區內出現假貨,對當地黨政「一把手」進行嚴厲問責,必要時實行「一票否決」,各地方打假力度馬上提升百倍。


最重要是發動群眾。對制假售假者必須實行嚴刑峻法,一旦發現就要罰得他傾家蕩產,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從這些年的治假實踐看,企業內設機構的打假往往心有餘力不足,效果更是事倍功半;而靠政府自上而下的「突擊檢查」「飛行檢查」也會因為打假者人手不夠、制假者「太狡猾」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然假貨無孔不入,治假則也需發動群眾。消費者買到假貨,可向商家索賠,但現在有關規定中的「假一賠三」、「賣一罰十」等失之太輕,對制假售假者的威懾力不夠,建議修改相關條例,加大違法成本,讓售假成為商家的噩夢,從流通渠道上徹底剷除假貨的生存土壤。如果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的「職業打假人」,如果有更多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介入到職業打假行列,並且預期可因此獲得可觀的收益,我們可以預見制假販假者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永遠在人。如果說改革開放前40年的發展紅利主要在中國人的堅韌和勤奮;那麼下一階段的發展紅利則必然在中國人的智慧和創新。要把國人的聰明才智引入正道,全面激發創新熱情,治假將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動能轉換的分水嶺,也許正是從與假貨決戰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隆匯 的精彩文章:

兩千年來,桑弘羊為什麼總是贏?
吳敬璉回憶按勞分配之爭:在當時是驚天動地的事

TAG:格隆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