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學家提出深空探測通信衛星星座方案

中國科學家提出深空探測通信衛星星座方案

「這一方案是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日心軌道上,部署6顆衛星,組成激光中繼通信與導航衛星星座,面向全球私有企業和中小國家用戶需求,為金星到小行星帶,乃至木星軌道範圍內的各類深空飛行器,提供無縫覆蓋的商業化測控通信導航服務。」楊震說。

從擺脫地心引力,踏出邁向深空的第一步起,人類已開展了200餘次深空探索活動。時至今日,抵近太陽探測、月球探測、火星探測、木星探測、太陽系邊緣探測方興未艾,太陽系小天體探測也成為研究太陽系起源、探索地外生命、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儲備新的資源、激勵空間探索商業化的重要新興領域。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和私人投資公司將目光聚焦到深空經濟領域,深空任務數量面臨爆髮式增長。

「深空大航海時代即將到來,然而,當前深空測控通信導航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嚴重滯後,大型地面設施都掌握在少數大國手中,服務容量和性能有限,受政治因素影響,難以對中小國家和私人企業開放。」空間中心研究員吳季表示。

吳季表示,目前全球只有美國擁有24小時全天時深空通信技術,但只服務於本國。

針對深空探索與資源開發面臨的測控通信導航服務瓶頸問題,吳季與楊震等人提出了商業化解決方案。根據該方案,深空中的6顆星際衛星將通過光通信彼此互聯互通,為避免地球大氣層等對光信號的干擾,星際衛星還將與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連接,並實現全天時信號覆蓋。

UNICON概念圖

「這個方案將盡量採用成熟技術,在較短時間內以較低成本構建起完整覆蓋月球、金星、火星、小行星帶至木星的深空測控通信導航基礎設施,最終將面向中小國家和私人企業開放,採取『提供設備+服務』或者『標準規範+服務』兩種商業模式,能夠同時支持數十個中小型深空探索和資源開發任務的用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商業價值。」吳季說。

吳季表示,該任務概念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創提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任務的概念和技術方案已經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並即將在歐洲申請專利保護,之後,科研團隊還將抓緊細化技術方案和商業策劃。

「我們希望能夠在兩年內啟動工程,並在2025年開始發射組網。」吳季說。

來源:中國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一封火熱的邀請函:2018航天先進位造技術國際研討會即將召開!
航天科技,為推進中非務實合作貢獻力量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