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樸素自然,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所謂茶境就是指茶道活動的環境,茶道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環境同樣可以陶冶、凈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有一個與茶道精神相一致的環境。茶道活動的環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茶道環境基本上可以分三類,一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環境,選擇清靜、清潔、清雅的場所,或松間石上、泉側溪畔,或清風麗日、竹茂林幽。這裡不需要人為的布置,四季景物變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風聲水聲鳥鳴聲就是最好的音樂。「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朱權《茶譜·序》)「竹風一陣,飄揚茶灶疏煙;梅月半彎,掩映書窗殘雪。真使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屠隆《娑羅館清言》卷上)「屏居無事,挈雙僮攜一小榼、一琴、一簫、一茶鐺、泛小舫於芙蓉洲畔。」(陳子壯《泊舟種花溪記》)茶稟山川之靈性,集天地之精華,性本自然。因此在大自然的氣息中、在綠水青山中品茗,更能品出茶之真味,體悟茶的超凡脫俗的意境,更能凈化人的心靈、高揚人的精神品格。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二是人工環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涼台靜室,曲幾明窗,僧寮道院,松風竹月。」(陸樹聲《茶寮記》)「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風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鮮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徐渭《徐文長秘集》)許次紓《茶疏》「飲時」提出「明窗淨几、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石」等二十四宜。「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戰,儼聽松濤,傾瀉入杯,雲光瀲灧,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者。」(羅廩《茶解》)「竹樓數間,負山臨水;疏鬆修竹,詰屈委蛇;怪石落落,不拘位置;藏書萬卷其中,長几軟榻,一香一茗,同心良友,閑日過從,坐卧笑談,隨意所適,不營衣食,不問米鹽,不敘寒暄,不言朝市,丘壑涯分,於斯極矣。」(謝肇淛《五雜俎》卷十三)「良宵燕坐,篝燈煮茗,萬籟俱寂,疏鍾時聞,當此情景,對簡編而忘疲,徹衾枕而不御,一樂也」(閔元衡《玉壺冰》)。選擇幽靜高雅之所,亦不需刻意布置,約好友三二人,無拘無束,放懷烹點,間得賞樂、觀畫、談禪、詠詩的助興。優遊於茶藝之中,將物質生活轉換提升為精神生活。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三是專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小齋之外,別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閉寒。寮前置一幾,以頓茶注、茶盂、為臨時供具。別置一幾,以頓他器。旁列一架,巾帨懸之」(許次紓《茶疏·茶所》)。「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屠隆《茶說·茶寮》)。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和文震亨《長物志》也都有關於茶寮的記載。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茶室包括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兩方面。茶室的室外環境是指茶室的庭院及相關建築和環境實施。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植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和花草。如果是在庭院進行茶道活動,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迴廊,則更能增加茶道的神韻,所以江南園林最適宜於茶道活動;茶室的室內環境是指茶席及相關器物的布置狀態。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除茶席外,室內還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一般不可少。茶道活動最先給人以潛移默化影響的就是環境,這就需要在茶席設計、環境布置上下功夫。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在茶席設計中,茶几、鋪墊、茶器、插花(盆花、盆景)、掛軸、相關工藝品等的擺放位置也很重要,諸如牆上字畫和壁掛的取擇、博古架上器物的陳設、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選擇等,都是要認真考慮的因素。在背景布置上可以借鑒中國傳統繪畫中「高、遠、深」的透視法,以傳統山水畫或古典詩詞為主題,以強化茶的古典美。代表東方文化的茶室環境布置,要有濃郁的東方文化色彩。

茶境,樸素自然忘卻俗世之境

總之,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樸素自然,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