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雙干樹,最有情!

雙干樹,最有情!

相守

 月如鉤 人如夢

夢葦 

00:00/04:06

——陪著您,慢慢變老!

《長相廝守》蔡顯華作品 相思

《共伊偕老》陳治新作品 朴樹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

自己在乎的人也正好在乎著自己。

相伴著,慢慢變老,

對也好 , 錯也好,

雨也罷 , 晴也罷,

不生氣,不吵架,

互相包容,互相照顧,

互相珍惜、懂得理解、

信任尊重、寬容忍讓!

徐偉華作品

一輩子很短,

我們的時間不知道去了哪裡?

本以為過了今天有明天,

過了明天還有後天,

熟不知,有時候,

錯過了,便是一生,

再不珍惜,我們就老啦!

陶大奎作品

陶大奎作品

韓學年作品

韓學年作品

韓學年作品

海幢寺作品

鄧達良作品

韓學年作品

韓學年作品

陳乃勇作品

韓學年作品

韓學年作品

韓學年作品

胡耀坤作品

胡耀坤作品

鄭州植物園作品 《 禪風》(相思樹)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優秀獎作品

有苑作品 《雙松競秀》(五針松)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優秀獎作品

夏國余作品 憶《松年》(五針松)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金獎作品

管銀海作品 《長相依》(五針松)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優秀獎作品

翟理華作品 《雅丹情韻》( 天山園柏 )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優秀獎作品

伍星作品 《山嵐韻古松》(羅漢松、龜紋石)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銅獎作品

季保宇作品 《日晚》(黃山松)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銅獎作品

譚竹良作品 《母子相依》(榆樹)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優秀獎作品

容乾暉作品 《展望和諧》(赤楠)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銀獎作品

陸錦昌作品 《情深》(山桔)第九屆中國盆景展覽銅獎 作品


值得收藏——雙乾式盆景製作總結:

雙干盆景是人們喜愛的常見樹木盆景型式之一,相對而言,單幹式其「景」較為抽象和單調,而雙乾式因有兩樹的相互參照對比,變單調為活潑,其「景」比單幹樹更富情趣、更具直觀性。由於雙干樹是叢林式的最小組合單位,因此,把握好雙干樹的造型,對於叢林式的創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下文將闡述雙干樹的造型設計要領。

一、雙干樹的造型基礎

雙干樹的組合形式是靈活多變的,大體有雙直干、雙曲干、雙斜干、一正一

斜、一斜一橫、一橫一垂等。而樹榦收縮的緩急、樹榦曲直、兩干粗細對比度、兩干開合程度的不同等,都將影響雙干樹的風格,呈現不同的風姿。雖然雙干樹具有多樣性,但都遵循其共性,即素材的造型基礎(選材)應具備如下特徵:

1、主次分明

兩干一主一副,主幹相對粗而長,副干相對細而短,但二者差別不宜太大,

以免失衡。根據兩干粗細對比度的大小不同,大全有「公孫式」、「母子式」、

「夫妻式」(或稱「姐妹式」)三種情形。對於兩干粗細差別太小、太大,或粗

矮干與細高幹的滑稽搭配,都在禁用之列。

2、開角適宜

主副兩干相距不宜太大,否則各自為政,將破壞雙干樹的整體感。因此兩干開角以45°以內為宜。

3、開叉宜低

兩樹的樹頭關係無非三種,其一是兩樹合植;其二是兩樹各具獨立根系,樹頭相挨,根相連;其三是兩樹共有一個樹頭,簡稱「一頭雙干」。對後者而言,兩乾的開叉點越低越好,否則副干有「似枝」之嫌。

4、避免笨拙

相比單幹樹而言,雙干樹的選材更貼近自然,要求干型自下而上由粗而細的收縮度宜緩些,以免笨拙。在單幹樹中存在干型粗壯、收尖迅速的「矮仔樹」型,這是一種誇張的樹型(自然界中較少見)。而雙干樹卻以矮壯為忌,相反,干身細長的「高聳型」為其誇張特徵,這是因為雙干樹講求兩干配合,以「靈秀」為要。

二、造型要領

雙干樹的造型較單幹為難,其難度在於要把握好兩樹的對立統一關係,使它們具有整體諧調感,這也是雙干樹設計的關鍵。怎樣才能使兩樹整體諧調呢?筆者以為,按以下要領設計將能達到要求的效果。

1、干形呼應

主幹與副乾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夫唱婦隨」的關係。雙干樹的設計以主幹為先、副干為後。當主幹態勢確定後,副乾的設計應使其干形與主幹呼應,即讓副乾的走勢「追隨」主幹,但干形不與主幹雷同,兩干間距有寬窄變化(雙直干例外)避免兩干平行。如果主副兩干下段較開,則應使副幹上段向主幹一方傾斜,與主幹成相揖之勢。、布枝設計為了方便敘述,把雙幹上各方向的出枝按方位分為三類,它們是外圍枝、內檔枝和前後枝。外圍枝的布局——兩干一樹布枝 所謂「兩干一樹布枝」是指將兩干視為統一的大幹,再將外圍枝按單幹樹的枝托布局規律進行布枝。雙干越靠近,這種規律性就越強。

其布枝的規律大體是:「前側枝、正側枝、後側枝」為一個循環單位,左右交替而上。以兩干相近的雙直干為例,自下而上的枝托布局依次是「右前側枝、左側枝、右後側枝、左前側枝、右側枝、左後側枝??」這樣布枝的優點是使出枝方向均衡,並使兩樹冠形成整體。這種布枝規律僅大體而言,並未考慮內檔枝、前後枝對外圍枝的制約因素,平衡這些制約因素的主要原則是「枝不等高」。在實際布枝中,還應根據一些具體情況加以變化。當兩干距離較開時,應兼顧兩干間內檔枝的穿插布局,並顧及單樹造型的相對獨立性,這樣枝托布局中的制約因素就增多了,但外圍枝的布局仍以「兩干一樹布枝」為參考。

2,內檔枝的布局

一般來說,內檔枝宜少,這樣可以減少布枝中的制約因素,便於布局,也使

構圖簡潔。內檔枝的布局設計與兩干間距及兩乾的排列密切相關,雙乾的排列有主副干平列和斜列兩種,以斜列為佳,兩干間距越小,內檔枝應越少越短。主副干平列且間距很小時,可以不留內檔枝。

內檔枝可以均衡外側枝,使兩樹更自然,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從立面投影上看,內檔枝有三種情形,並具有不同的作用。

其一是「望鄰枝」,特點是枝梢距鄰樹尚有一段距離,藉助空間分割使兩樹分明,兩樹間空靈而不沉悶。

二是「親鄰枝」,特點是枝梢已抵達或稍超過鄰樹樹榦,有時是與鄰樹樹枝相連,其作用是襯托鄰干,豐富層次,增強兩樹的親和感。在視覺上親鄰枝與鄰樹相「連」,望鄰枝與鄰樹相「斷」,這種「連」與「斷」的互用,實現了兩干間「虛實有變」的藝術效果。

上述兩種枝的互用一般以「連少斷多」為宜。

第三種內檔枝是「過鄰枝」,特點是枝條向內側延展,穿過鄰干到達鄰乾的外側,根據枝托在鄰乾的前後不同,又可分為「前過鄰枝」與「後過鄰枝」。過鄰枝的作用是:

1,襯托鄰干,增加樹的前後層次感。

2,補救鄰干外側的空疏。

3,助增鄰干外側枝的氣勢(尤以前過鄰枝為顯)。

前後枝的布局

正前枝與後托枝都能起到增加樹冠深度的作用,但前者擋干,不利展現干身;後者被干阻擋,不利展現枝脈。因此不宜多用,尤其不宜在樹榦的中、下部現正前樹。

1,樹冠整體

將主副兩樹的樹冠納於一個斜三角形之中,形成整體樹冠,這也是加強兩樹整體感的一種方法。兩干越靠近,這種樹冠就越「整體」。樹冠之「整體」,並

非指枝葉連成一片,相反必須有疏密虛實變化,當兩干較近時,又應兼顧兩樹冠的相對獨立。

2,空間布局

書畫創作講究「計白當黑」,在盆景創作中同樣也要把空間當作構圖的一大要素進行研究。雙干樹的空間包括「干間空間」和乾的「外側空間」,後者又包(1)含「枝下空間」和「枝間空間」,以下簡述三種空間的布局要領。

(1)枝下空間

「枝下空間」是指樹榦外側的第一側枝(一般是此樹的最大最長枝)的下方空間,此空間的高度應視樹型風格而定,做到低不壓抑、高不空疏。當第一側枝偏矮時,應將該枝主脈先上行後再展開。當第一側枝偏高時,可以有四種方法進行補救:

1、將第一側枝主脈下行。

2、從第一側枝的枝片中派生出一個下行的小枝片,以補空檔。

3、通過鄰樹的過鄰枝填補枝下空間。

4、利用第一側枝下前側短枝或後側短枝補空檔。當第一側枝高度適當時,枝下空間應簡潔,不宜有多餘枝。

(2)枝間空間

「枝間空間」是指處於樹榦外側的枝與枝間的空間,其空間布局規律大體是:下空間大、上空間小。從空間的形式上看,一般下部用開放型空間,中上部兼用開放型空間、封閉型空間和散漫空間,並注意這些空間在形狀、大小、位置上要有變化,還要注意主樹與副樹兩側的枝間空間避免對稱與雷同。如遇上下枝間距太大時,應有補救枝,方法可參考枝下空間的補救。

(3)干間空間

當內檔枝都為望鄰枝時,兩干間便形成全開放型空間(兩干開叉處的空間一直向上延伸,與樹外空間相連通)

(兩干間僅有一枝),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空間布局形式。當干間混用瞭望鄰枝、親鄰枝、過鄰枝時,干間空間受到分割,空間布局就複雜起來了,既有封閉型空間,還可以有開放型空間和散漫空間。此時也要注意這些空間在大小和形狀上的變化,同時還要兼顧干間空間與干側枝間空間的相互制約。

在兩干間有兩處空間必須保證:

其一是兩干開叉點以上須有足夠空間(不出枝);其二是副樹樹梢須獨立,即副樹樹梢的內側與上方須有足夠空間(使此處的兩樹間形成開放型空間)。強調這兩點的目的是突出兩樹的相對獨立性,避免樹冠沉悶,也利於表現兩樹顧盼生情。

三、雙干樹的幾種風格

以一正一偏(主幹正、副干偏)的常見雙干樹為例,其風格主要有以下幾種。

1、均衡型

均衡型的特點是主幹側枝「爭」,副干側枝「讓」,最大最長枝一般是主樹的第一側枝,整體樹冠呈斜三角形,這是最常見的雙干型式,具有穩重、衡、諧調的特徵。

2、側流向型

此型式的特點是有意縮控一側枝,而放縱另一側枝,突出枝的趨向動感,不以均衡為重。根據枝的流向,可分為「主流向型」與「副流向型」,前者是主幹外側枝長、副干外側枝短;後者相反,以副流向型更見特色。

3、高聳型

高聳型即素仁風格的雙干樹,特點是雙干細長高聳,曲度小,兩干靠近,主幹正立,副干稍偏,屬於「樹冠不顯型」的少齡樹,所以枝托不似老

齡樹那樣下垂,而是取上行之勢,表現清高洒脫的風格。為此在布枝上應抓住「高、簡、短、活」的要領,「高」即高位出枝;「簡」即布枝簡潔,能少則少;「短」即出枝宜短,以突出高聳的特徵,「短」的另一層含義是枝脈忌粗,這樣才能與短枝吻合;「活」指布枝要靈活,忌呆板,要避免太規則和雷同,這也是此樹型的創作難點。

4、高聳跌枝型

此型是結合高聳型與嶺南盆樹中突出一大下行枝的特點而成,因而兼有這兩種樹型的特點。此型式與高聳型相比,雙干稍有曲折的變化,這是配置下跌枝的基礎,因為下跌枝屬「動態」枝,與「動態」干相配才能協調。下跌枝在其中的作用有兩個:

(1)、增強動感,活潑樹形。

(2)、平衡構圖。下跌枝的視覺重量較大,所以應由主幹出枝,副干則不堪負重,出枝部位一般選在主幹中上部的外側。

文字內容來源網路,作者:佚名,僅供交流學習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ID: lnpjsj

點擊進入

嶺南盆景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

盆景投稿:微信lnpj178

書畫交流:微信tyzw1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盆景 的精彩文章:

相攜百年——韓學年大師的雙干樹
我國境內居然隱藏了個曠世仙境,連外國人都折服!

TAG:嶺南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