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蔡元培的漸進思維

蔡元培的漸進思維

「漸進」不是懶惰,它是一種面對複雜事物的策略;「漸進」也不是庸碌,而是一種對事物規律的深刻洞察。「漸」是表象,「進」才是本質。蔡元培博古通今、思想敏銳,他比一般人更懂得這個道理。

一個社會永遠需要務實的改革,沒有這樣的改革,保守、落後之物一定會充斥我們的生活,壓抑社會活力,我們的世界就會變成動物的叢林。然而,改革又需要在人心上做許多工作,操之過急,很可能事與願違。中國歷史上的改革,比如商鞅變法、王安石改革、康有為維新,最後都陷入失敗的泥沼,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步驟過於急促、改變過於迅猛。

蔡元培先生是傑出的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改革家,他最大的功能是將一所充滿封建氣息的皇家大學改造成了帶有民主科學色彩的精神聖地。或許是吸取了歷史上的教訓吧,蔡元培的改革走的是漸進路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916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不久,一位叫馬兆北的學生就跟他「短兵相接」了。馬氏是從湖南考入北京大學的,報到那天,晴空萬里,清風徐來,此君心情非常愉快。剛踏進大門,就看到一紙公告:凡新生來校報到,一定要交一份由現在北平做官的人簽名蓋章的保證書,才能予以註冊。讀完公告,馬氏原本小鳥飛天的心情立即蓋滿了厚厚的冰雪,他怎麼也想不到,作為全國精神自由大本營的北大,居然有如此迂腐的規定。年輕人本來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馬兆北立即給蔡元培寫了一封帶有濃郁情緒的信,信中說:「我不遠千里而來,原是為了呼吸民主空氣,養成獨立自尊的精神。不料還未入學,就強迫我到臭不可聞的官僚面前去磕頭求情,未免令我大失所望。我堅決表示,如果一定要交保證書,我就退學。」馬兆北對自己此舉並沒有寄予多少希望,只是為了泄憤。他覺得:校長日理萬機,未必會注意到這封信。

然而,奇蹟偏偏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地發生了。信發出後,正準備收拾行李打道回府的馬兆北突然收到一封來信,打開一看,開頭寫著「元材先生」(即馬兆北先生),瀏覽下邊的署名,居然是蔡元培校長的親筆:「弟元培謹啟」。馬兆北壓抑著內心的激動通讀全文,信中有這樣的內容:「查德國各大學,本無保證書制度,但因本校是教授治校,要改變制度,必須由教授會議討論通過。在未決定前,如先生認為我個人可以作保的話,就請到校長辦公室找徐寶璜秘書長代為簽字蓋章。」

從蔡元培的回信可以看出,他對北京大學學生註冊需要北平官員提供保證書的制度,是不以為然的,但他當時並未強行進行顛覆性的改變,而是採取了由自己給學生作保的方式,為日後說服眾人、改革註冊制度留出了緩衝時間。

漸進的智慧也體現在蔡元培對北大校風的改造中。北京大學原名京師大學堂,建立於清末,是科舉制度的替代物,從那兒畢業了就是進士,許多教師都是官員兼任。當時有所謂「兩院一堂」之說,兩院就是參議院、眾議院,一堂即指京師大學堂。到了民國,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可大家並沒有感覺到它們的區別。學生們上大學,只是為了結交一批有背景有靠山有金錢的朋友,以利今後的飛黃騰達,學風差得無法想像,打架鬥毆、嫖娼賭博是家常便飯。學風不好,教風也未必強到哪兒去。其時北大一些老師根本沒有以身作則的意識,娶小老婆的、吸鴉片的、去官場鑽營的,一個比一個厲害。蔡元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他沒有魯莽從事,比如大規模開除學生、解聘過去的老師等,而是以相對溫和的方式對北大進行了再塑。

蔡元培做的第一件事是教育學生改變讀書觀念。他在北大就職演說中說:「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其二,蔡元培在北大建立了「進德會」,號召教職員工提高道德修養,以作學生楷模。其三,也是最關鍵的,蔡元培利用校長的權力,聘請陳獨秀、胡適等具有新思想的人物來北大執教。加上蔡元培並沒有排斥思想守舊,卻有真學問的辜鴻銘、劉師培等人,北大的學術風氣,一下子變濃了。

「漸進」不是懶惰,它是一種面對複雜事物的策略;「漸進」也不是庸碌,而是一種對事物規律的深刻洞察。「漸」是表象,「進」才是本質。蔡元培博古通今、思想敏銳,他比一般人更懂得這個道理。

(作者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文學院教授)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外交評論》2018年第5期目錄與摘要
中國國際競爭力分析——基於WEF全球競爭力評價體系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