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希特勒的黑科技,掀起了戰爭藝術的一場革命

希特勒的黑科技,掀起了戰爭藝術的一場革命

原著 :J.F.C.富勒

譯者 :胡毅秉

總體而言,德國對英國的戰略轟炸雖然對私有和公有財物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但除了海港以外,鮮有軍事目標被擊中,而即便在港口區域,德軍造成的破壞也根本談不上傷筋動骨。在1940 年8 月至12 月,轟炸造成22744 人死亡,30948 人負傷;在1941 年1 月至5 月,則造成了19576 人死亡,19177 人負傷。1941年6 月僅有399 人死亡,461 人受傷,而在此之後,德軍就忙於在蘇聯作戰,無暇將精良的彈藥浪費在無利可圖的目標上。於是,除了一次偶然的空襲和1942 年4—5 月德軍為報復呂貝克、羅斯托克等地遭遇轟炸而對埃克塞特(Exeter)、巴斯(Bath)、諾里奇(Norwich)、坎特伯雷(Canterbury)和約克(York)實施的所謂「貝德克爾」空襲之外,英國一直沒有遭到任何戰略轟炸,直到1944 年6 月12 日夜至13 日晨,V1(復仇武器一號)飛彈第一次降臨。

雖然英國新聞界出於宣傳目的對這種新式武器嗤之以鼻,但它卻開啟了一場重要程度不亞於發明飛機和坦克的戰術革命。我在1931 年就提到過這種飛行武器,並指出「未來戰爭的核心問題甚至不是電氣化,而是淘汰,即淘汰人的因素……在整個武器發展史上,目標始終是將人的因素降至最低,而其最終結果看來就是聽從遠方意志指揮的自動機械。」在描述這種自動機械時,我寫道:「它們將是以無線方式接受導引的……只有直接命中才能將它們摧毀。否則,這些沒有靈魂、沒有神經也沒有恐懼的機械將會一直快速向前移動,並在到達目標時,毫不遲疑地猛撲上去。被這樣的怪物攻擊將是極其可怕的。這是耳聾眼瞎、麻木不仁的怪物,是由鋼鐵和高爆炸藥組成的怪物。它們既不會咒罵,也不會歡呼, 然而它們就是毀滅的化身。」

不出所料,V1 的效果基本上是在精神方面,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一種脫離人類控制的機械、一種無法被恐嚇的武器有著本能的恐懼。這樣的機械是不可思議的。人們從小到大早已習慣與人搏鬥,因此在面對不會流血、毫無神經的「生物」時往往會感到無能為力。這種東西雖然可以被摧毀,卻無法被殺死。

儘管英國新聞界對它大加貶抑—《泰晤士報》形容它是「侵略者對阻礙他實現計劃的島國最後一次表露怨恨」—英國政府卻因為它的來臨而極度慌亂。以至於早在6 月18 日,諾曼底登陸開始後不到兩個星期,對V1 發射場的轟炸就列在了其他所有轟炸任務之前。

V1(按照美國人和英國人的通行叫法,是飛行炸彈)從機械角度講,是一種無人駕駛、噴氣推進、陀螺儀穩定的飛機,不能通過雷達控制。它的翼展是16 英尺,整體長度是25 英尺4 英寸,寬度是2 英尺8 英寸半。它有一個攜帶1000千克高爆炸藥的戰鬥部,最大速度是每小時350 ~ 400 英里,有效航程是150 英里。

它沒有被用於襲擊登陸部隊的港口,而是主要用來打擊英國人的士氣和振奮德國人的精神。從6 月12 日—9 月盟軍佔領法國境內的發射場為止,大約有7400 發V1 從法國射向英國,此後大約有800 發從荷蘭或者亨克爾轟炸機上射向同一個目標。在這7400 發V1 中,大約有2300 發落到了倫敦地區。從1944 年10 月—1945 年3 月,大約有7800 發射向歐洲大陸上的目標,主要是安特衛普。從6 月到9 月,它在英國境內造成的傷亡是5649死16194 傷。

V2(或者叫遠程火箭)的心理恐嚇作用不如飛行炸彈,因為在擊中目標前人們既看不到也聽不到它,但它未來的潛力要比V1 更大。德國從1927 年起就一直在試驗這種武器。它的長度是47 英尺,重達15 噸,戰鬥部攜帶1000千克炸藥,最大速度據說達到每小時2500 英里,最大射程為200英里,彈道最高點有70 英里。它是一種複雜而且彈道詭異的飛彈,有時會偏離瞄準區域的中心15 英里之多。這種武器的產量在1944 年1 月至8 月是每月50 至300 發,此後達到每月700 發左右。V1和V2 使用的燃料都是濃縮的過氧化氫、液氧和水合肼。

第一發V2 火箭於9 月8 日落在英格蘭的奇西克(Chiswick),最後一發於1945 年3 月27 日落在倫敦以南的奧平頓(Orpington)。總共約有1100 發落到英國, 主要落在倫敦,1675 發落在歐洲大陸的目標上,主要是安特衛普。在英國,V2 造成的傷亡是2754 死6524 傷。

V-2導彈的梅勒拖車(Meillerwagen)

盟軍的轟炸反制措施始於1943 年8 月,在此後的13 個月里,對法國境內的V1 發射場和倉庫投下了10 萬噸炸彈,佔了同盟國航空力量在這一時期投彈噸位的9%。1943 年8 月,位於佩訥明德(Peenemunde)的V1 和V2 試驗場遭到襲擊,但是試驗工作未受影響。1 年後,盟軍又進行了3 次攻擊,雖然試驗場受到嚴重破壞,但此時V1 的研發似乎已經完成了。

「生產低濃度過氧化氫的10 座德國工廠只有2 座遭到轟炸。這些空襲僅僅使敵人損失了幾天的產量。位於巴特勞特貝格(Bad Lauterberg)的濃縮過氧化氫大型生產廠未受轟炸。位於蓋斯特霍芬(Gersthofen)的重要的水合肼生產廠也未遭轟炸,所有這些工廠都是極易被破壞的,整個產業異乎尋常地集中在少數幾座工廠。」

在V1攻擊開始以後,除了轟炸發射場之外,盟軍還採取了圍繞高射炮、戰鬥機和氣球攔阻網建立防禦體系的策略。高射炮陣地建立在薩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海岸邊,氣球攔阻網布設於倫敦以南20 ~ 25 英里處,戰鬥機則在這兩者之間巡邏。在防禦體系建立以後的第一個星期,33% 的飛行炸彈在途中被擊毀, 在最後一個星期,達到了70%。

V-2導彈結構示意圖

雖然這兩種武器只不過是爆炸槍彈,但是它們的出現掀起了戰爭藝術的一場革命;因為它們的運用幾乎讓人在戰爭中的作用降到最低。而且,戰士也被技術員所取代,後者可以在前線後方或者距離所瞄準的目標數百英里的地方,絕對安全地操作這些武器。

不僅如此,一旦人們發現了比目前試驗過或運用過的任何燃料都更為經濟的替代品,那麼V2 掀起的革命就不僅僅局限于飛彈的形式,還會以反作用力推進發動機的形式出現。這種發動機純粹依靠反衝作用工作,不需要空氣就能「反推」或維持。因此,它會在現有的機動空間之外增加一個全新的領域:在真空中機動。這樣的可能性與飛機帶來的革命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會將戰爭提升到太空中進行。

本文摘自戰爭藝術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戰略與戰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對地理知識的完全缺乏導致十字軍兩次遠征埃及以慘敗告終
從反清復明到扶清滅洋,「神功護體」的義和團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