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再婚的悲劇

再婚的悲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叫《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作品,大家高中的時候學過,具體的含義,波叔就不解釋了。

別想太多,標題和叔真沒關係。


主要是為了推薦一個公號,

法之彬彬

,一個專講戀愛婚姻家庭法律故事的微信公號。寫文的有頂尖律所的律師,有暢銷書作家,還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高管。今天由他們來講一位有才華的女性

——李清照,

再婚的悲劇。


在一個瀟瀟雨歇的秋天,失去丈夫的李清照,獨自一個人,在一個簡陋的房屋裡轉來轉去,看天上的大雁一行行飛過,看地上黃花飄零,滿地憔悴枯槁,心裏面凄凄慘慘很不舒服。


望天空大雁南飛的時候,李清照回想起丈夫在世的時候,寫給她的那些詞。他們曾經在詩詞作品中設想,通過大雁傳遞書信。如今丈夫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她的書信再也沒有辦法寄給他了。



這首詞到底是什麼時候寫的?


今天的我,無從確證,我想,大概是在李清照為丈夫趙明誠守孝服喪期間寫的,這時候她還沒有嫁給另一個丈夫張汝舟。


等她嫁給第二任丈夫張汝舟的時候,她才發現所有的愁苦,都不能與再婚生活相提並論。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之後生活很幸福,很美滿,作為一個詩詞達人,一個官N代,一個官太太。李清照的生活很愜意,除了詩詞唱和之外,還可以搜集古董藝術品,研究古代的金石美術,做學者。


美好的生活都被金兵打破了,1126年金兵進攻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時局危破。


當時,在山東淄博當官的趙明誠,不得不跟隨皇帝由北而南,一路逃難而去。

1129年,皇帝逃難到了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建康,準備在那裡長期住下來。皇帝住在南京,不能孤單,馬上命令重要的官員趕到南京,跟他一起保家衛國,趙明誠也奉旨前往。


趙明誠和李清照分手的時候,是炎熱的夏天,可是天空一片陰霾,史書中說丈夫精神如虎,目光炯炯有神,也就是說身體狀況很好,精神狀態也很好。


歷史學家講故事的時候,總是喜歡把當時的環境說得跟人的心情一樣。他們說,趙明誠走上船頭跟妻子作別,李清照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寒氣逼人。


於是,她問自己的老公,萬一發生什麼緊急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辦?


老公說,你就跟著大家跑,不得已的時候,你要把那些很重的車輛扔了,扔了車輛之後還不行,你就把衣服被子扔了,最後,你要把那些金石書畫古董保留好。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不管有多難,你都要把這些古董書畫寶物帶在身邊,千千萬萬不能忘了。


當時,李清照在安徽的池州,她想等丈夫先安頓下來,自己再趕過去。


誰知道,一兩個月左右,就有信使來報,說老公病了。


什麼病呢?


用今天的話說就要鬧肚子,打擺子,瘧疾。李清照急忙趕過去,等她到了南京,看到老公上吐下瀉,氣色很差,離死亡也就一步之遙了。


農曆八月十三的一天,老公忽然要求作詩一首,僕人把筆拿過來,他還沒來得及寫,就一命嗚呼,一句遺言也沒留下,李清照眼睜睜地看著他走向死亡,自己變成一個孤獨寂寞的寡婦。

她寫了一首詩: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丈夫去世之後,李清照按照當時的規矩,給丈夫守孝三年。事實上李清照沒有服完三年喪,就匆匆的改嫁了。



當時的李清照,已經四十九歲了,為什麼還要改嫁呢?


我估摸著,主要是因為生活所迫,而不是因為愛情。


丈夫去世之後,無兒無女的李清照,投奔自己的弟弟。
弟弟是一個小官,跟著皇帝做一點文書方面的工作。


在那個兵荒馬亂,一路逃亡的歲月,弟弟家要接納李清照,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現在,一個大戶人家,帶著孩子的姑媽一起生活,沒有任何問題,在當時是非常困難的。


你要知道,那個時代,金兵不斷向南進攻,皇帝一路往南逃,最後不得不把南京給放棄,逃到了浙江杭州。有一段時間,皇帝甚至被逼乘船在海上逃難。連皇帝的日子都過得如此恓恓惶惶,何況他們呢?

有人來提親,李清照決定改嫁。


新郎,是一個七八品的官員,他叫張汝舟。


我不知道,李清照嫁給張汝舟之前是否和他見過面,但我相信,丈夫去世之前,李清照是有可能認識張汝舟的,當時他們跟隨皇帝不斷地逃難,一路往南跑,始終在江浙一帶遊走,彼此碰頭的可能是有的。


張汝舟得知李清照守寡之後,找到李清照的弟弟,表示要娶李清照為妻。


張汝舟到底說了什麼話,我們今天也不得而知,李清照自己說,張汝舟這個人巧舌如簧,說的非常動聽,欺騙了他的弟弟,讓弟弟點頭同意。


張汝舟這個人在歷史中的記載,筆墨不多,他娶李清照的時候,已經年過五十。他應該是一個書畫古董藝術愛好者,李清照認為張汝舟娶她為妻,就是貪圖她和前夫趙明誠搜集的字畫古董。


李清照夫婦收集字畫古董,在當時的名氣非常大,不僅一般的人希望能夠得到,連皇帝也通過自己的御醫試圖強買。


趙明誠曾經被人誣告,用字畫收買金人,有通外國之嫌,嚇的李清照帶著字畫去找皇帝,希望皇帝把字畫都拿走。


據說,當時,眼饞李清照金石字畫收藏的人,一大堆。


李清照嫁給張汝舟之後,不到一百天,日子就沒法過了。


這個張汝舟家暴李清照,出手狠辣,打的李清照痛苦不堪,最後反目成仇。


李清照認為,張汝舟是一個很市儈的小人,跟她的前夫趙明誠比起來,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李清照無法容忍,恨不得馬上脫離張汝舟。


可是那個時代的婦女是不能提出離婚的,怎麼辦呢?李清照想了一個辦法。


她去官府揭發自己的丈夫,犯有欺君之罪。她說,三十多年前,張汝舟曾經虛報自己參加科舉考試的次數。


按照宋朝的規定,一個讀書人只要參加了若干次科舉考試就可以直接做官,她說張汝舟做官之前,向朝廷虛報了自己參加科舉考試的次數。


這個案子,在一個蕭瑟的冬天送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本來和張汝舟是有交情的。皇帝逃難到浙江之後,張汝舟一直陪著他,還陪了挺久,皇帝後來還給他升了官。可是面對李清照的指控,皇帝並沒有顧及舊情。


李清照舉報張汝舟除了憎惡張汝舟之外,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離婚。按照當時的法律,張汝舟一旦被定罪,成了罪人,她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離婚了。


可是舉報丈夫有罪,然後離婚,也是一個不得已的危險的下策,因為丈夫犯罪,妻子是要連坐的。

這宋朝的法律也是有意思,妻子不能夠控告自己的丈夫。如果妻子控告自己的丈夫,丈夫被查實有罪,丈夫視為自首,妻子反而要按照丈夫所判之罪服刑。


有一個宋朝的案子是這樣的:


有一個丈夫,想偷鄰居家的果樹上的果子,命令自己的妻子去偷。


妻子不幹,丈夫就打她。


妻子無奈跑到官府告發,把丈夫抓起來了。


官府認為,妻子舉報丈夫算丈夫自首,宣布丈夫無罪釋放,妻子呢,因為舉報丈夫,被判死刑。


這回,李清照舉報張汝舟犯罪,張汝舟按照自首應該從輕發落,可是皇帝下手很重,不僅開除他的公職,還把他發配到遙遠的廣西。

越劇《李清照》

在當時,這是九死一生的事。處罰這麼重,後代的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李清照在朝廷的親戚做了手腳。


李清照自己,依照當時的法律,要蹲兩年監獄,實際上她只關了九天就出獄了。


李清照出獄後,給當時皇帝身邊的一位大官寫了一封感謝信。從這封信中,我們得知,李清照九天就能出獄,是因為這位做大官的遠房親戚幫了忙。

通過這封信,我們還看到李清照有一顆敏感自尊的心,她在這封信中自怨自艾,悲嘆自己晚節不保,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的英名敗壞在這個市儈小人之手,真是悔不當初啊。


告別九十幾天悲慘的二婚生活,經過九天牢獄之災,李清照又回到寡居的生活。從此之後,她在人世間孤單的度過了二十幾年。


晚年的李清照,寡居江南,整理趙明誠遺著《金石錄》,寫了很多悲悲慘慘凄凄切切的詩詞,有亡國之恨,有思夫之情,哀嘆命運飄零,人比黃花瘦。



有意思的是,後世的學者對李清照的二婚生涯頗為忌諱,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她洗白。說她沒有嫁過張汝舟,所謂的二婚是胡扯。


明清時代的學者,置宋代文獻於不顧,一個勁的為李清照洗白,理由大概有三條。


第一,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感情深厚,恩愛無比,丈夫死後她不可能再嫁。


李清照十八歲的時候嫁給趙明誠,當時的趙明誠二十一歲。他們結婚之後,兩個人在市集上搜羅各種名人字畫古董金器,還一起寫作《金石錄》。


婚後十三年,兩人感情不但沒有淡薄,反而日漸增厚,趙明誠曾在一幅畫上題寫兩句詩,讚美自己的妻子。


這些,都有據可查。至於無據可查的典故,傳說,那就更多了,說來說去,就是說這兩口子恩愛的不行,如此恩愛,丈夫死後怎麼會改嫁呢?

這個理由,讓我想起高中的一個女同學。


她特別的不喜歡朱自清,因為朱自清在原配妻子去世之後,寫了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情感真摯,言真意切,可是他還是娶了一位新的妻子。


這位女生很氣憤,你如此深愛前妻,為什麼還會續弦?你看,明清時代的學者,拿著李清照夫婦的感情說事,跟這個高中女生是不是有一比。


第二個理由,是李清照出身名門,身為郡守之妻,地位尊貴,不可能嫁給張汝舟。



李清照確實出身於名門世家,她的爸爸是蘇東坡的好友,是一個部長級的高官。她的母親是狀元的孫女,家世背景確實很顯赫。


嫁給趙明誠之後,李清照又進入了另一個顯赫的家庭。趙明誠的父親是蘇東坡的政敵,曾經搶奪過宰相的位置,一個做官的人能夠和另一個人搶奪宰相的位置,可見他的地位很不低。


再看張汝舟,就是一個負責審計軍隊裡面糧草、薪水的八品小官,這樣的出身,李清照怎麼能看上呢?


我覺得,用這個理由為李清照洗白也是胡扯。趙明誠雖然學術成就很高,官做的並不怎麼樣。和張汝舟比起來,都是太守級別,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兩個差別沒有那麼大,人家張汝舟也是中過進士的人。


第三個理由,是李清照改嫁的時候已經四十九歲了,那麼大的年紀還改嫁,不合常理。


在當時,一個女人四十九歲確實年紀很大,可是這能成為一個人放棄再婚的理由嗎?我覺得像李清照這樣感情豐沛的人可能難以接受,一個人吃飽了等死的生活。


我自己不是學者,參與辯論是不明智的。我不做這種自不量力的事。我跟大家說這段歷史上的往事,是想說明明清兩代理學家的可笑。


上面說的三條理由,很像桌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們的觀念保守。他們把再婚當作一件丟人的事,所以就努力的為李清照洗白,想盡辦法證明她沒有再婚。


我覺得,這跟一個勁地拔高歐陽修的媽媽守寡是一個道理。說來說去,大家骨子裡還是認為再婚是可恥的,守寡是光榮的。


<更多故事,請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okface 的精彩文章:

美國百年品牌的隨身杯,拼團價49元(日常售價119元)

TAG:bookf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