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吳用挖的最大的坑,宋江若上當,必然斷頭

《水滸傳》吳用挖的最大的坑,宋江若上當,必然斷頭

智多星吳用與及時雨宋江之間,始終保持一種神秘的關係,特別是吳用對宋江,幾次下狠手,讓人很難琢磨。宋江信吳用,但也防著,只是沒吳用那麼明顯。

比如吳用曾寫假信讓蔡九知府擒了的宋江,導致宋江被送上斷頭台,還搭上了神行太保戴宗。

雖說假信是失誤,但這種失誤全書也只出現了一次,不免讓人難以相信是失誤。

再如宋江攻打大名府患病,浪里白條張順去建康府尋神醫安道全。

背瘡是突發之症,救治不及時,只能是死,吳用可以讓戴宗與張順一起去,可沒那樣做。

只是後來張順找到安道全之後,戴宗才出現。

當然,戴宗的出現很及時,讓宋江逃過一劫。但是,戴宗不去,顯然說不過去,只能安排他晚去。

這一次,吳用給了宋江「足夠」的死亡時間,只是宋江命大,還是挺到了安道全的到來。

兩次,吳用都是置宋江於死地的,這與為了宋江而棄晁蓋的吳用截然相反。

至於原因,文末會說,我們先看看吳用更狠的一次給宋江挖坑。

原著道:「吳用答道: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功成,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止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從其大遼,豈不勝如梁山水寨。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關,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遼國,被宋江率領的朝廷軍馬打的落花流水,趁著在霸州稍微難住宋江而來招降。

投降,也是為了梁山泊眾兄弟的未來考慮,當初他們就不同意招安,擔心的便是那朝廷里的奸臣和皇帝的昏庸。

招安之後奸臣起殺心,皇帝也沒給封賞,眾兄弟也是有微辭的,只是礙著宋江這位大哥的面子,沒有吵起來,宋江還為此斬殺了一位將校,以懾眾心以及向朝廷表忠心。

震懾,起到了效果,但眾兄弟對未來沒有信心。

雖然打了勝仗,但也因沒有信心而沒用全力,宋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面對遼國招降,宋江不能再自作主張,因此問吳用的意見。

吳用所言句句是大實話,遼國雖然是番邦,但遼國的朝廷比大宋的朝廷乾淨的多。

所以,投降遼國無疑是給眾兄弟一條光明大道。

只是,吳用用心並沒有那麼單純,因為接下來他就出了計策。

原著道:「若是兄長存忠義於心,只就這條計上,可以取他霸州。目今盛暑炎天,且當暫停,將養軍馬。宋江、吳用計議已定,且不與眾人說。同眾將屯駐薊州,待過暑熱。」

破敵之策有,可吳用還是建議投降,這就不對了。

若是走投無路,投降可能是最優選擇,又或是朝廷有斷了糧草或者糧草補給不到位,投降也可以。

因此,朝廷之事只是猜測的情況下,吳用便建議投降,顯然是挖坑,給宋江挖了大坑。

假如宋江棄忠義而投降,那他必然斷頭。

梁山泊一百單八人大多是宋江嫡系不假,但最關鍵時刻能聽他宋江話的好漢不外乎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等好漢,其他好漢要麼是吳用心腹,要麼打死都不會背叛宋朝。

就拿降將派來說,他們投降,降的是宋江的忠義,假如宋江是遼國人,他們也不會投降。

讓他們投降宋江可以,但投降遼國人不行,二者性質不同。

還有其他江湖好漢,他們其中大部分遭受過不公,但他們有一顆愛國的心,真要不愛國,早就叛逃了,能逃到梁山泊,就能逃到遼國,逃到遼國比逃到梁山泊安全多了,至少不受趙官家管了,遼國也不會遣返他們。

所以,梁山泊所有好漢都不會成為漢奸。

奸臣可恨,漢奸更可恨。

因此,只要宋江同意了投降,當場就會被斷頭。

吳用為何要給宋江挖這樣的坑呢?這個問題回到了書生開篇留下的問題,吳用為何害過宋江兩次。

為何?吳用內心的矛盾。

吳用,綽號智多星,他用自己的智謀成就了晁蓋和宋江兩位梁山泊之主,智取生辰綱、火併王倫、法場救宋江、打祝家莊、打大名府等等,都是他吳用的智謀。

可以說,沒有吳用,便沒有梁山泊。

如此吳用,何必非要別人凌駕在自己之上呢。

所以,他想自己當老大。

可是,他又怕駕馭不了那麼多好漢,因此非常矛盾,每到關鍵時刻,都在殺與不殺宋江之間徘徊,一直徘徊到破遼國時。

招安了,宋江的用處並不大了,可以取而代之了,但沒有機會。

正當他想取代宋江的時候,遼國人來勸降了,只要宋江投降,吳用便會像當初挑撥林衝殺王倫那樣挑撥極其反感投降的好漢,殺掉宋江,推盧俊義為老大,或者自己當老大。

那時,回到朝廷的吳用,便是數一數二的功臣了。

可惜,宋江沒有選擇投降。

後來,宋江死了,吳用也自盡了,

臨死之前,他自言自語道:「仁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鑒!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餘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既為國家而死,託夢顯靈與我。兄弟無以報答,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吳用說的話真是好聽,他自盡並非像他所說的那樣,自盡有兩個原因。

1、奸臣下個目標就是他

奸臣此前只想殺兩個人,一是宋江,二是盧俊義。

等殺了這兩個人,下一步就會想到,梁山泊之所以成事,皆因吳用智謀,吳用不死,奸臣不安。

所以,吳用便是他們下一個目標。

吳用,一個粘上毛比猴還精的人,當然能想到這一點,就連後來出現的花榮都想到了「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如今隨仁兄同死與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矣」,更別說吳用了。

2、沒了擋箭牌

劫取生辰綱,吳用罪過最大,晁蓋卻成為了罪過最大的人,原因便是晁蓋在吳用的前面。

梁山泊上,朝廷第二次招安,奸臣們想只殺了宋江,說明在他們眼中,宋江是「首惡」,可實際上吳用才是,宋江擋在他前面,他活的瀟洒。

此番宋江死了,盧俊義也死了,即便他吳用利用自己的智謀,逃過奸臣的陷害,以後在朝中為官,也少了一個擋箭牌,因為吳用之計太毒,必須需要一個擋箭牌,才能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宋江死,吳用的前途毀了。

活著,與奸臣周旋不難,可以後也等於死了,沒有了前途,也是在任上混吃等死,還要時不時的應付奸臣的新一輪陷害,累。

與其這樣,不如自盡,青史留名。

這便是吳用自盡的真正原因,與宋江的情分,連第二都排不上。

花榮的死,吳用是沒想到的,他以為就自己聰明,低估了花榮。

花榮死,看似是不負責任,拋家棄子,實則是為了保護妻兒家人。

正如他所說,他若不死,奸臣早晚想到他與宋江關係最密,也會加以陷害,那時遭到陷害,妻兒家人可就慘了,背上個朝廷欽犯家人的名頭,一輩子抬不起頭。

花榮死,成全了自己,保護了家人,也給後代留下了希望,因為皇帝早已准許他們之後繼承爵位。

生與死,重要的自然是生,可死比生的價值更高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死。

吳用,一個喜歡挖坑的人,卻也是一個矛盾的人,棄晁蓋,他糾結過,所以宋江上梁山泊很久,他才做出決定;棄宋江,他想過,甚至實施過,但宋江都逃過了,他也沒有再去害。

最後的死,相信是吳用一輩子最果斷的一次了,從夢見宋江到來到宋江墳前,那麼短的時間,他便做出了決定。

花榮死,死於一心保護家人,而他吳用,死於心灰意冷。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天師的局:怎樣布局?吳用、公孫勝、戴宗是何關係?
仙界最倒霉的仙人,玉帝給了他機會改正,可永遠完成不了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