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寒露時節聽《寒鴉戲水》

寒露時節聽《寒鴉戲水》

國樂精華佚名版《寒鴉戲水》旋律優美,韻味十足。既保存了古曲本身的厚重,又符合當代人的聽覺體驗,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露一至,秋便愈發深了。此時白日里往往秋高氣爽,黑夜裡則月明星稀。正如李白詩中所言:「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秋思》:棲於樹上的寒鴉感於樹葉的離散,嘶鳴著穿行於飄零的葉子中間……)

.宋 佚名 寒鴉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寅 枯木寒鴉圖扇面 故宮博物院藏

遼寧博物館藏有一幅宋人畫《寒鴉圖》,圖中寒鴉或棲於樹上,或戲於水邊,像極了李白詩中的意境,只是季節要比寒露晚些。「古木、寒鴉、流水」均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鍾愛的題材。最令人耳熟能詳的,要數元代「曲狀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了!其他還有:明代「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的《枯木寒鴉圖》,明末清初朱耷的《枯木寒鴉圖》……其中,與寒露節氣最相近的可能要數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惲壽平(明末清初)所畫的《山水花鳥圖冊之古木寒鴉圖》了,畫中的樹葉有的是綠色的,有的剛開始泛黃,還有的已然飄零!天空中是被驚起的寒鴉,正翱翔於天際……

明末清初 朱耷 枯木寒鴉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惲壽平山水花鳥圖冊之古木寒鴉

在我國古代音樂作品中,也有一首以「寒鴉」為題材的,叫做《寒鴉戲水》,正與寒露節氣相合,適於此節氣時聽。《寒鴉戲水》是潮州音樂的十大套曲之一,也是潮州箏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它旋律優美,富含詩意,樂曲通過對不懼寒冷嬉遊於水天之間的寒鴉的描繪,表達了不得志者獨善其身、怡然自樂的情感,曾一度被稱作是潮州府的「州曲」。

潮州音樂,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器樂曲種。流行於廣東潮州、汕頭、惠陽,福建龍岩、漳州等潮語地區,在東南亞華僑中也深有影響。至今已經有大概四百餘年的歷史。它內涵十分豐富,既有鑼鼓敲打類的廣場樂;又有細樂、弦詩樂、笛套古樂等在內的室內樂。潮州箏是弦詩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弦詩樂所用樂譜為明清兩代所遺《箏詩譜》《鑼鼓詩》《笙詩樂譜》等,又常以拍板擊節奏,以弦樂器:二弦領奏,弦樂器:耶胡、小三弦、小笛(品仔)、竹弦等伴奏,因而得名。弦詩樂的曲目豐富,最著名的有10首樂曲:《昭君怨》《小桃紅》《黃鸝詞》《月兒高》《大八板》《鳳求凰》《玉連環》《平沙落雁》《錦上添花》《寒鴉戲水》。

其實,不僅弦歌詩有「十大名曲」的提法,早在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論》中,已有流行於元代歌壇的宋、金「十大麴」:

一、蘇小小《蝶戀花》;二、鄧千江《望海潮》;

三、蘇東坡《念奴嬌》;四、辛稼軒《摸魚子》;

五、晏叔原《鷓鴣天》;六、柳耆卿《雨霖鈴》;

七、吳彥高《春草碧》;八、朱淑真《生查子》;

九、蔡伯堅《石州慢》;十、張三影《天仙子》。

弦歌詩還有自己獨特的記譜法,稱作「二四譜」,以二、三、四、五、六表示各音階的音高,簡單來說這幾個音級對應的分別是sol、la、do、re、mi,七、八指的是高八度的sol和la。因為二、三、四、五、六、七、八中沒有fa和si兩個變音,需要用輕、重、活的演奏方法控制三、六、五音級來獲得,因此「二四譜」形成「輕三六」、「重三六」、「輕三重六」、「活五」四種調。《寒鴉戲水》採用的是「重三六調」,所以,旋律中時常突出fa和降si音,且多在強拍上出現,形成了十分獨特的色彩!

1953年,潮州箏派名家郭鷹先生首次在上海灌錄古箏獨奏版《寒鴉戲水》,自此古箏版《寒鴉戲水》從弦詩樂合奏中獨立出來,由於深受人們喜愛,琵琶表演藝術家劉寶珊將其改編為琵琶獨奏曲,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將其改編為二胡曲等,成為多種樂器均能演奏的樂曲。

朱耷 魚石圖 故宮博物院藏

對於《寒鴉戲水》的曲意,以琵琶表演藝術家林石誠為首的浦東派認為,此曲表現的是明末清初,大批明朝舊臣投奔新朝,他們雖然被用,但卻被嚴密監控。舊臣之間相見不敢攀談,甚至連駐足一會兒均不敢!稍有不慎,便會招致殺身之禍!因而,在這種備受壓抑的環境下,自娛自樂也成為人們的選擇。

白洋淀鸕鶿

《中國音樂詞典》「寒鴉戲水」條中說寒鴉即魚鷹。魚鷹是鸕鶿的通稱,常被人馴化以用來捕魚,這與《寒鴉戲水》的曲意也有著相通之處。

欄目策劃:李翊

微信編輯:王小懶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菱角,芡實和當年的月亮
印章,成年人都應該有一枚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