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對於後母戊大方鼎,我們都是知道的。它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是商朝的青銅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是到現在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有「鎮國之寶」的美稱。大鼎形狀為長方體,口長有1.12米,寬有0.792米,壁厚有0.06米,連耳高有1.13米,重量有832.34千克。四周刻有盤龍和饕餮等神獸的樣式,鼎身刻有雷紋,它反應了商朝高超的鑄銅的技術和高超的藝術水平。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對於後母戊大方鼎的發現,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在一九三七年三月,安陽武官村的一位村民名字叫吳希曾,他在地里探寶,突然,探桿探到一個很硬的東西,於是他就開始挖,發現是一個很大的青銅器。在那時,正是日本侵華時期,為防止被發現,在第二天的晚上,他叫了幾十個村民開始挖,第一天竟然沒挖出來,到第二天晚上,人數增加到四十多人,一直挖到第三天才把它挖出來。在十一月,安陽被日寇佔領,吳希曾為了後母戊大方鼎的安全,把他藏在他的哥哥吳培文的家裡,可是還是走漏了風聲,日寇對吳培文的家裡進行了瘋狂的搜索,還好沒搜到。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但是吳培文開始擔心了起來。經過一番的商量決定,他準備把後母戊大方鼎賣掉,他們找來了大古董商肖寅卿,肖寅卿給出二十萬大洋高價,但提出來一個要求,要求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才行。於是他們開始用鎚子扎,用鋸子去鋸,但怎麼砸鋸大鼎還是一個完整的而且心裡越分割大鼎越覺得造孽,同時害怕把後母戊大方鼎分割後肖寅卿出爾反爾,於是吳培文阻止後母戊大方鼎的分割。後來日寇對吳培文家又進行搜查,但都躲了過去,直到抗戰勝利。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後來吳培文把後母戊大方鼎上交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據說,蔣介石親自參觀。再後來到解放戰爭,國民黨戰敗,他們把大陸的大部分珍稀的寶貝都帶回了台灣,但是後母戊大方鼎太大,難以帶上,留在了大陸。新中國成立後,後母戊大方鼎轉移到國家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

但是大鼎的名字為著名學者郭沫若所取,但為什麼改名字呢?這還必須追溯它的來源。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原來後母戊大方鼎就是商朝的武丁王后「戊」的陪葬品,戊在當時還比較受寵,他為武丁生了一個太子叫祖庚,但是當戊死後,武丁就想廢掉太子祖庚,改為它的一個寵愛妃子的兒子祖甲為太子,可是卻被祖甲這個傻白甜拒絕了,後來祖庚當王沒太久駕崩了,他把王位還是傳給了祖甲。後母戊大方鼎就是祖甲或祖庚給「戊」做的陪葬品。

司母戊大方鼎改名為後母戊大方鼎,難道背後有神秘的秘密

同時在後母戊大方鼎的鼎壁上還刻著「後母戊」三個大字,又因為「司」字僅代表「祭祀」的意思,「司母戊」僅代表「祭祀母后戊」的意思,而「後母戊」卻代表「祭祀親愛的母后戊」的意思,所以「後母戊」更符合祖甲或祖甲造此大鼎初忠,故而把「司母戊大方鼎」改為「後母戊大方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