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打不罵,3 招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不打不罵,3 招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我不要關電視!我還要看動畫片!

我不要刷牙了,我不喜歡刷牙!

孩子這些耍賴的話,當媽的肯定不陌生。

定規則時,孩子都答應得好好的,但一執行起來,他說反悔就反悔,一點信用也不講。

老母親除了無奈,毫無辦法:說好的「每天只看 20 分鐘動畫片」呢?說好的「睡覺前會乖乖刷牙不吃糖」呢?讓孩子遵守規則怎麼這麼難?

今天我們請蘇靜老師講講,孩子的規則感到底咋建立。

孩子不遵守規則

很可能是因為家長不堅定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遵守定好的規則?其實,孩子「不規矩」,往往是因為家長無法很好地劃定規則的界限。

明明是我家孩子的幼兒園同學,活潑開朗、人見人愛,唯獨有一個毛病:上幼兒園三天打漁兩天晒網。

每天入園時,明明都撒潑打滾、拉著媽媽不撒手,無論老師怎麼哄就是拒絕上幼兒園。

老師只好強硬地把孩子抱過來,勸家長儘快離開。但更多時候,明明媽媽都會妥協,把孩子領回家。

明明媽媽還會經常在班級群里給老師發一些信息,比如「王老師,明明今天起晚了,吃了早飯再過去。」或者「王老師,明明昨天沒睡好,今天請假一天。」等等。

從「睡晚了」到「允許晚起」,從「沒睡好」到「允許不去」,明明聰明地意識到媽媽的不堅定。

他發現,原來規則也是可以更改的,於是不斷地試探底線,發現媽媽會不斷地放棄自己的規則後,就更加我行我素了。

所以,孩子不遵守規則,很大程度上是家長沒堅持住原則造成的。

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既要堅持原則也要靈活處理

那為了讓孩子更有規則感,是不是不管孩子怎麼鬧,我們都該守住標準,直接拒絕呢?

有的家長確實能堅定不移地遵守規則。有次我帶著孩子與朋友一家聚餐,在等餐過程中,孩子要求看動畫片,朋友定下只能看 20 分鐘的規則,得到孩子保證後,還拿出用手機設定了 20 分鐘的鬧鈴。

鬧鈴一響馬上關視頻,完全不顧孩子還沒看完的 3 分鐘結尾。孩子當然不幹,立刻嚎啕大哭,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誰也不肯退讓。

其實,培養孩子的規則感並非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而是要張弛有度,靈活處理。規則的滲透,是一個需要不斷實踐、調整、改變和適應的工作。

延長 2、3 分鐘動畫片並不會對孩子的規則感造成多大影響。相反,簡單粗暴一刀切,只會讓孩子覺得你不近人情,不僅不利於親子溝通,孩子還會因為有情緒,變得越來越不配合。

引導孩子遵守規則

從這 3 步做起准沒錯

很多時候,給孩子定的規則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被反覆打破。想要孩子有規則意識,我們要學會能「堅定」而不「強硬」地執行定好的規則。

1. 制定規則:讓孩子參與其中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生活有了界限和範圍,才會更規律。孩子也能對生活有預知和期待,從而感到愉快。」

這裡的規律,指的是讓孩子知道接下來可以做什麼、需要怎麼做。這樣他才會有掌控感,也會更配合。所以制定規則時,讓孩子參與就十分重要。

每次定規則時,我都會問問孩子的想法,在他的意願基礎上再做引導。

比如,你可以問問他「寶寶,你覺得放學後我們要在外面玩多久合適啊?」孩子的回答一般都是不著邊際的,他很可能說 2 個小時、5 個小時……因為,他們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但總歸希望越長越好。

你可以這樣引導:「爸爸在等我們吃飯,2 個小時就會錯過晚飯,今天我們先玩 1 個小時好不好?」

反覆幾次之後,孩子對時長就有了概念,你們也就達成了共識,孩子慢慢就接受了規則,會主動遵守。

2. 堅定執行:學會堅定而不強硬

規則雖然定好,但是人並非機器,每次都能嚴格執行。這時候家長就得靈活處理,學會堅定而不強硬。

那 「強硬」和「堅定」到底怎麼區分呢?

強硬,是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命令他們:「現在就是洗澡時間,你不能玩玩具!」。

而堅定,則是滿足孩子需求同時,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你可以選擇多玩一會兒玩具,但需要用其他活動時間來調整。」

比如,孩子新買的玩具,想多玩一會兒。你可以建議他:「我們可以把看動畫片時間改成玩具時間」「或者減少睡前故事的時間?」

讓孩子有選擇,這樣孩子會更主動,也願意配合。

3. 退出衝突:理解情緒,適時放手

有些時候,前兩步都做到了,到了最終孩子還是會哭鬧耍賴。

其實,人的自控能力有限,即便是成人很多時候也難以說到做到,更何況孩子。

如果重申了規則,溫柔而堅定地執行以上兩步之後,他依舊不讓步,你可以退出衝突,適當地讓孩子承擔後果。

玩得太久,不肯回家就是會錯過晚飯,那最愛吃的菜已經被大家吃掉了;遲遲不肯上床睡覺,就會錯過睡前故事,今天就要自己睡覺。

孩子慢慢了解自己要為行為買單的時候,在想打破規則時也會更加慎重,也就明白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交鋒」時,會採用威逼利用的方式,例如「如果你明天乖乖上幼兒園,媽媽給你買新玩具」等等。

這種方法很功利,也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不能幫孩子建立規則感,反而讓他學會通過討價還價獲得更多「好處」。

孩子的規則意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經歷了定製、執行、打破、承擔的過程,孩子才會明白規則的界限在哪裡,才能主動去遵守。

家長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強硬地執行規則,破壞了親子關係就得不償失了。

培養優秀的孩子

規則和自由同樣重要

怎麼引導孩子的天性

如何激發孩子的潛能

關注「丁媽說育兒」

養育的難題這裡都有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人生中第一份積木,聰明媽媽都選 B.Toys 比樂軟積木
防止寶寶踢被有訣竅,當媽的你竟然不知道?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