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果然很有料:奸臣丁謂竟是宋朝「財神爺」(圖)

宋朝果然很有料:奸臣丁謂竟是宋朝「財神爺」(圖)

原標題:宋朝果然很有料:奸臣丁謂竟是宋朝「財神爺」(圖)


節選自《宋朝果然很有料4》,中國工人出版社



宋朝的「三司」是掌管天下財富的部門,這裡的案牘堆積如山、數據多得嚇人,時間久了,再精明的官員,也無法準確整理出這些數據。


在丁謂之前,只有寇準干好過這個職位。

當然了,寇準能幹好,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威望——你不好好算,老子就削你!


然而,對於這個讓人頭疼的職位,精明過人的丁謂卻幹得遊刃有餘。多難的數據,多難的問題,他都能輕易找到癥結點,用言簡意賅的指令瞬間解決,因此下屬對其佩服不已。


在主管三司期間,丁謂發揮了自己精於理財的專長,他還費了一番功夫,清楚地整理出了大宋王朝的「家底」。並以全國戶部和賦稅收入數額為基數,編訂了一本《會計錄》,作為當時賦稅收入和以後調整財政收支的依據。


這本《會記錄》,不僅是宋朝第一本詳盡的全國財政收入總冊,在千餘年前的全球範圍內,應該也是第一本。憑藉這本書,宋朝徹底解決了長期混亂不堪的糊塗賬。


單憑此書,丁謂功不可沒。


一個優秀的會計,不僅能夠管理錢財,還要能幫助朝廷聚財。


當時,宋遼盟約,雙方停戰,大力發展經濟,恢復農業生產,就成為宋朝頭等的任務。


丁謂上奏朝廷,唐朝曾設立「勸農判官」一職,專門負責管理農業,檢查土地等工作,五代戰亂期間,這個職務被廢止,如今天下太平,應重新設立。但增加官職需要耗費賦稅,不如由當地長官兼職,減少百姓負擔。同時,丁謂還請求朝廷,以後官員升遷,以開荒土地、恢復人口數為第一考核指標,不能增加人口和賦稅的人,不能陞官。


對於丁謂的建議,宋真宗在與宰執們商議後,下詔施行。


除了逼官員們去「創業」外,對於當時的農業法令,丁謂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並重新修改了出來。

原來,自太祖建宋後,為了發展農業,五十餘年來朝廷頒布了不少扶助農業的法令。只是,由於這些法令太多了,不是前後矛盾,就是漏洞太大、不夠明確。丁謂將這些法令彙集了起來,重新編纂成了五卷書——《景德農四敕》。


在《景德農四敕》中,丁謂將宋朝法令中不合理的地方刪除,衝突的地方修改,含混的地方說清楚,將宋朝的農業法令重新書寫了一遍,讓大家有法可依,有理可辨。


史料記載,此書被刊印出來後,大家都認為這部法典很好,也很方便。此後終北、南兩宋,這部書籍都是宋朝農業方面的法典。


宋朝農業的繁榮,丁謂功不可沒。


除了會管理錢財外,丁謂在建築業方面的造詣,也頗為驚人。


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在「天書運動」中,宋真宗下令修建一座雄偉的宮殿——玉清昭應宮,丁謂擔任總建築師。


工程規模龐大,要處理的事情自然就多。要完成這項重大的工程,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否則絕不可行。


第一,修建宮殿需要泥土,這些泥土從哪裡找?


第二,修建宮殿,需要很多的建築材料,運輸問題怎麼解決?


第三,施工現場會出現大量垃圾,這些垃圾如何清理?

這三個問題如「三座大山」一樣,如果安排不當,施工現場就會雜亂無章,別說正常施工了,就是交通和生活秩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根據《夢溪筆談》記載,對於這個讓工部官員們想破腦袋也無法解決的三大問題,丁謂毫不費力地就給解決了。


當時,丁謂在經過實地考察、精明計算後,他下令,從昭應宮到汴河開挖幾條河道,用挖出來的泥土修築昭應宮,解決取土問題。河道挖好後,引汴河水入昭應宮,用船運送建築材料,解決運輸問題。建築材料運完後,把河渠里的水排空,將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中,再用泥土把河道恢復成原來的模樣,解決垃圾清理問題。


簡單歸納起來,丁謂就是這樣一個處理過程:挖溝(取土)——引水(水路運輸)——填溝(處理垃圾)。


按照這個施工方案,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工地井然有序,城內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也較少受到施工影響,堪稱一個非常科學的施工方案。


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案還能省時間。


當時,按照最初的設想,修築這麼一個宏偉的宮殿,最少也需要15 年。


結果,在丁謂的科學施工體系下,僅僅用了7 年時間,這個宮殿就修築完成了。所以直到今天,丁謂的這個造宮方案,都是國內外「工程理論統籌安排」課本中的一個經典案例。


史學界對丁謂的這個科學施工體系,更是高度讚揚,史稱「一舉而三役濟」。


就這樣,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丁謂步步高升,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為一名天子近臣。

當然了,在朝廷群臣眼中,此時此刻的丁謂,是一個國家的能臣,誰也不會想到,這個人未來將成為一個奸臣。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比王欽若,丁謂太能裝,也太會隱藏自己了。


丁謂的城府非常深,史料記載,每逢休息日,丁謂家裡都會來很多拜訪的人,但不管有多少賓客來訪,請求他辦多少件事情,丁謂都能頭腦清晰、對答如流,說話嚴絲合縫,將對方招待得滿意無比。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猜透丁謂的真實意思。


憑藉這一手絕活,丁謂欺騙了不少人,也包括寇準,大家皆以為這個人將是一個治國的能臣。


然而,滿朝文武之中,有一個人卻將丁謂看了一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個人,就是宋朝的頂級預言家——李沆。


史料記載,寇準就沒有看透丁謂,他見其是一個人才,就多次向李沆推薦。不料李沆對丁謂不感冒,就是不錄用。對於這個問題,寇準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登門賜教。


李沆對寇準道:「你看丁謂這種人,明顯就是一個投機鑽營之徒,可以讓他位居人上嗎?」


丁謂是一個小人?對於這個結論,寇準不信,他反問道:「像丁謂這樣的人才,相公能一輩子壓著他,不讓他出頭嗎?」


李沆無奈地苦笑道:「好,那我依你,明日就授予丁謂官職。只是……」

「只是什麼?」寇準疑惑地問道。


「他日寇公後悔時,就會想起我今日之語。」說完,李沆不再言語。事實證明,李沆不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預言家。二十年後,就是這個丁謂,差點兒要了寇準的命。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宋朝果然很有料(上部·北宋 套裝共7冊),京東滿100減50,噹噹滿100減40,天貓5折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裁縫 的精彩文章:

死神來了:乾隆帝立太子的離奇魔咒(圖)
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武則天陵地宮藏有多少寶物?(圖)

TAG:文裁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