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秤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胖情分析匯,將對致肥原因和減肥失當進行全方位掃描,為您的減肥大業提供情報。今天我們來為幾位致肥犯開個案情分析會吧。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肥胖由於可以帶來多種健康困擾,因此,已經正式被列為疾病。肥是誰帶來的呢?是全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都怪自己太能吃又不想動?要理解基因到底有多大的致肥性,首先是跨種比較,和猩猩比,人類可以算是胖猿,因為,人類能以脂肪形式儲存更多能量,正是這個特點,讓人類獲得了進化優勢,現在我們生活的星球是人玩猴,而不是猴耍人。腦袋在人體總毛重中並不佔太多比例,但卻是最耗能的。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話峰要轉,看看另一面。雖然到目前為止,科學界聲稱發現了大約100個基因與體重有關,但是,但是,但是,這些遺傳因素只能解釋不到3%的機體體重指數變化。在所有被挖出來的遺傳背景中,最著名的叫FTO基因,大約42%的人有FTO,在身體質量指數增加的人中,FTO突變更常見,但FTO基因只能解釋0.3%的身體質量差異。也就是說,基因並不能獨立地增加體重。或許那句經典的總結是有普遍性的,遺傳只是提供了可能性。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基因獨立致肥的可能不大,並不是說您肥了就完全不能抱怨父母,因為,還有重要的致肥因素是腸道微生物組。機體中存在大約30萬億細菌,其中多數在腸道中,微生物種群的樣式多數是由剛誕生到本星球後最初接觸到的細菌而決定的,就是說,父母在基因提供方面雖可免責,但是從喂第一口奶開始,也在種菌,這些菌群的多樣性組成,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生長後的體型走勢。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腸道菌群研究是醫學界的熱點,成果雖有不少,但是腸道菌群實在龐大,要完全搞清楚其中的相互作用機制尚需時日。目前的研究認為,補充益生菌,比如乳桿菌,可以幫助減肥。有研究發現,攝入3個月的益生菌能夠將體重降低0.6公斤,嗯,不到一斤半,看不上這個?那就考慮糞便移植吧,這個被認為是今後最有應用前景的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方式。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沒辦法,還得回到能量這個重點。因為,至少目前的研究都證實,基因和腸道微生物組會影響體重的增加,但增重的效應是溫和的,只有熱量是體重調節的關鍵。有研究發現,每天多攝入50卡路里的熱量,就會使人每年多增加約2.4公斤的體重,差不多5斤呢。每天減少50卡路里其實可以從生活習慣改變來實現,比如喝咖啡時不加糖,用小勺果醬代替奶油,有意識地少吃幾口,這個目標就可以實現。

肥胖該怨父母給的基因不好,還是怪自己吃得不對

肥是吃出來的,這是硬道理,但是,不同的食物帶來的增重效果卻有很大差異。本國學者曾進行過大型的研究,選擇30種不同的食物,每種食物中有不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用這些食物喂小鼠3個月,進行了約10萬次測量,並用微型磁共振測量體脂量,結果很明確,小鼠變胖的唯一原因是飲食中攝入了更多的脂肪。最後奉上重點,控食減肥關鍵是控脂肪,科研結果告訴您,不吃主食卻吃零食、喝奶茶,那是很難收到減肥效果的。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