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緒遺詔必殺袁世凱,為何載灃掌權後卻心軟了?張之洞這句話救命

光緒遺詔必殺袁世凱,為何載灃掌權後卻心軟了?張之洞這句話救命

原標題:光緒遺詔必殺袁世凱,為何載灃掌權後卻心軟了?張之洞這句話救命


光緒遺孀隆裕在光緒故後,在其硯台盒內,發現了光緒親用硃筆所寫的「必殺袁世凱」的手諭,隆裕因而面諭載灃,殺袁世凱報仇。促成載灃下決心解決袁世凱問題的是肅親王善耆和鎮國公載澤。


善耆曾向載灃秘密進言,認為此時若不速作處理,則內外軍政方面,皆是袁的黨羽,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后,慈禧一死,已無人可鉗制他了,異日勢力養成,消除更為不易,且恐禍在不測。


其實不單載灃想奉旨殺袁,想殺袁而後快的朝中權貴大有人在!比如載澤,倒未必有什麼世仇未報,主要是袁世凱的軍權在握,實在令人眼熱,往國家意義上來說,這是不穩定因素,按個人因素來說,誰都想控制軍政大權,最最重要的是-袁世凱是個漢人。



載灃的態度表明一切,上台後雖然不能令袁世凱大權旁落,朝中事務處理,大多與張之洞和世續(內務府滿洲正黃旗,清末軍機大臣)等人商議。朝中權貴中的反袁勢力,看準風向也乘機彈劾袁世凱,奕劻、袁世凱結黨營私,御史趙炳麟也認為袁世凱的勢力在朝中盤根錯節,上疏痛陳用袁的幾大弊端。其實在上台前,載灃就知道袁世凱在朝中黨羽眾多,而且根深蒂固,所以沒有頭腦發熱直接袁世凱下手,為此他特地徵求朝中重臣奕劻和張之洞的意見。


張之洞當然不是袁世凱一系,反倒是和袁世凱在政見上頗有不同,也正是因為這樣,載灃才放心用他。張之洞盡棄前嫌,力保袁世凱,大意就是:主子還小,國家前路尚未明朗,輕易殺戮大臣,對國家社稷不好,轟走就是了。最終,這件事以袁世凱暫時的「落敗」收場。而袁世凱的離開,讓清廷內部的糜爛比以前更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亘古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在蘇聯竟然有一群特殊的群體,令無數人聞風喪膽,你們知道嗎
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有多強?網友:比起英美還是不上檯面!

TAG:亘古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