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諾貝爾獎背後,西方勢力強勢襲來,中國警惕第五縱隊「文化戰爭」

諾貝爾獎背後,西方勢力強勢襲來,中國警惕第五縱隊「文化戰爭」

10月1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獲此殊榮。


來源:戎評(rongping898)


 


獲獎理由無可辯駁,他們的研究成果為人類戰勝癌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武器」。這本該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畢竟這是為我們的健康增添了又一把保護傘。


 


可是在一些人眼中,新的一期諾獎是在說明「

外國的空氣更香甜

」,說明「

中國離不開外國技術

」。他們把中國科學家貶得一文不值,中科院甚至不如美國的託兒所。


 


或許這些人跪得太久,頭已經埋到地里,看不見世界的變化,更聽不到中國的聲音。




互聯網,從一無所有到領先世界


 


任何評述都要基於現實,中國是大國不是大話,更不是假話。


 


世界

第二

大經濟體、全球軍力能排進

前三甲

、製造業產值佔到全球的

33%

左右,鋼鐵產品更是佔據全球的

一半

左右。




 


倘若交出這樣的成績單還不能算大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只會被打上「

原始人部落

」的標籤。


 


當然,也有一個重要事實不能忽視,目前的世界格局仍然是「

一超多強

」。這個「超」,就是美國,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比綜合國力,中美之間尚有差距,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但這也只是總體上而言,中國有沒有勝過美國的地方呢?有,而且不少。


 


這裡就選一個「誅心之論」:美國新時代的崛起之物,

互聯網


 


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早在1968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組建了名為「

阿帕網

」的計算機網路,它就是互聯網的前身。


 


阿帕網早期屬於

軍用網路

,1969年投入使用時只有4個節點。從1970年開始,美國政府陸續向

非軍用部門

開放這一網路,並開始增加新的節點。


 


1975年,7月阿帕網移交給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管理,此時它已被廣泛應用到

科研領域

,並向歐洲開放。





 


在這之後,互聯網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就連里根所創造的經濟學神話,一定程度上都是借了互聯網這股東風。


 


美國在互聯網領域內有多強大?2013年,全球

前20

大互聯網公司,美國就佔到了

11家

,比例超過

50%


 


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呢?1986年8月25日,北京時間11點11分,中國發出了

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

。而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互聯網元年,被推遲到了1994年。


 


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

45.8%

,網民規模達

6.18億

。但是全球前20大互聯網公司中,屬於中國的只有

2家


 


在互聯網上,中國沒能做到「

從0到1

」,落後美國不知道多少個身位。2013年的數據,就是中美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實例證。


 


落後是事實,進步與追趕就不能成為事實嗎?短短

5年

時間,全球前20大互聯網公司中,美國公司仍然佔據了11個,剩下

9個

名額卻被中國公司給全佔了。





 


尤其是

移動支付

方面,阿里巴巴站在了世界最前列。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對移動支付習以為常,許多地區的電費、水費也不必再去櫃檯繳納。


 


但是在互聯網的發源地,利用手機支付的美國人,甚至還不到有手機人數的

20%

。需要承認,中國在半導體等行業中仍有短板,但並不代表其他領域內中國不會反超。


 


在《

西方資本暗藏禍心,國企堅守最後陣地,一個謊言戎評必須戳破

》一文中所提到的國家電網和中車,都是鮮活的例子,就不再贅述。


 


文化自信,不由諾貝爾獎決定


 


伴隨諾獎而來的中國輿論狂潮中,也有不少人把貶低的方向從科學轉向了文化:是

中國文化

的全面落後,造成了今天中美、中日之間的差距。





 


更有甚者,用諾貝爾文學獎作為衡量中國文化的標杆,用歷年的提名與獲獎者「舉證」。諾貝爾獎在科學方面的確具有權威性,這也與科學的

普適性

統一標準

有關。


 


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全世界的標準都是統一的。誰的成果有價值,誰有資格獲得提名,誰最有可能獲得諾獎,每一位科學家的預測都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但是文學呢?這就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範疇。更何況東、西方文化存在明顯差異,這反映在諾貝爾文學獎上,就是歐洲作家的集體「霸榜」。


 


自1901年頒布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整整

一個世紀

里,獲獎者完全以西方文化圈為主。非西方文化圈的獲獎者,只有

泰戈爾

川端康成

大江健三郎


 


而事實上,包括2012年獲得諾獎的

莫言

在內,作品在文化內涵上,都有明顯「

西化

」的現象。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文學手法,都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一環。


 





從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標準上來看,只有

接受西方文化

的作品,才能夠進入評委的視線。




換句話說,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與文化優劣無關,更多的是西方文學在向全世界顯擺

影響力


 


至於將中國科學發展落後歸咎於文化落後的人,刻意忽略了

兩個基本事實

:一是科研所需要的條件;二是中國的起點。


 


科研是一項需要

長周期

高投入

的工作,並且每一項科研項目都不一定會獲得成功。


 


全球有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科研項目,絕大多數都沒能從科學家的奇思妙想變為真正的科學理論;有了理論依據,想要做出實驗室成品也是千難萬難;最後從實驗室走出來,能夠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也有著極高的門檻。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上一無所有,經濟上一窮二白,農業上百廢待興。4萬萬人的

溫飽

是巨大壓力,科研資金只能從指甲縫裡一點點地摳出來。


 


中國的科研起點低到什麼程度?美國都已經開始進行

第三次工業革命

了,中國連

第一次工業革命

的重要標誌——工廠都缺乏。


 


中國用不到

1個世紀

的時間,科技水平從落後全世界近

2個世紀

,追趕到了現在的前列水平。這樣的發展速度,這樣的巨大成就,放眼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歷史與現實都在證明,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絕對不慢,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梯隊的。況且「中國文化落後」這個論斷,根本不能站得住腳。


 


那麼為何有人會如此罔顧事實呢?究竟是什麼人在鼓吹「

外國的月亮更圓

」?又憑什麼說「

外國的空氣更香甜

」?




錯在國人,還是錯在「膝蓋」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聊一聊最近國人在瑞典所發生的事。





 


9月2日,曾先生一家到瑞典旅遊,卻遭到了當地警方的粗暴對待。


 


這件事在9月下旬的時候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夾雜在大量聲討與同情之中的,還有兩段被拼接、剪輯的視頻。


 


這兩段視頻之中,把曾先生一家渲染成一幅有錯在先的模樣,狠狠地帶了一波國內輿論的「節奏」。不少人收回了同情,甚至反過頭來對曾先生一家橫加指責,甚至反批國人素質。


 


所幸的是,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辦事很是穩妥,三下五除二把整個事件順了一遍。在這些「節奏」發酵之前,就公開了事件的詳細過程與疑點,「跪在地上」的人狠狠地被扇了一巴掌。


 


誠然,國人願意自我反思是一件好事,可以減少一些「

社會主義巨嬰

」。但是自我反思可不是自卑、自虐,不是將自身貶低到塵土裡。


 


戎評不認為國人開展自我批評有什麼不對,但國人在自我批評前,需要真正的明白「

誰是誰非

」。只要是鍋就搶著去背,那和叼飛盤的狗有什麼區別?





 


這兩段視頻是什麼人發的?通過怎樣的渠道?有沒有事實的依據?什麼問題都還沒弄清楚,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跪下」,爭相「代表」所有國人向瑞典道歉。


 


放在現在,僅僅只是被冠上「

牧羊犬

」的名頭,成為一時間的笑談;放在一個世紀多前,那就是賣國求榮的「

奴才

」!大清的傾頹,少不了這些「奴才」的敗壞!


 


近幾年,國人的錢袋子鼓了,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出國的人都擁有足夠的道德水平,將不少陋習帶到國外。


 


這是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每件事都彷彿被裝上了一個

放大鏡

。出國旅遊的人多了,在國外惹事的人也多了,在互聯網的傳播下,就像是所有出國的人都會惹事一般。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

倖存者偏差

」。媒體所報道的無非是兩樣,一是某時段的境外旅遊人數,二是在某個國家,中國遊客又「犯事」了。





 


兩者一結合,一個

錯覺

應運而生:出國的人多,而且天天有人「犯事」。而事實上呢?媒體只報道「犯事」的人,對那些愉快旅行的人絲毫不加以關注,也就造成了「偏差」。


 


與曾先生一事相仿,7月5日時

泰國

發生了遊船傾覆事件,

47名

中國遊客葬身海底。泰國政府最早將黑鍋扣在中國「

零元團

」頭上時,居然還有國人應聲附和。


 


摸不清是非的人太多,反應也太大。他們不問青紅皂白就將錯攬在國人身上,把自己的膝蓋「交」了出去。




可是,這樣的一群人數量未免太多了些,反應也似乎太快了些。


 


大國博弈,無處不是戰場


 


當今中國有任何的風吹草動,總會有一撮人聞風而至。


 


中國做出了成績,他們就肆意貶低,對基本的事實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扭曲。


 


中國受了委屈,他們立刻向外國「下跪」,不管是非曲直,只言「中國崩潰」。





 


如今仍在「唱衰」中國的究竟是什麼人?從曾先生一事上就可略微察覺。凡事做過就會留下痕迹,兩段頗有「蹊蹺」的視頻就是最佳的突破口。


 


它們最早在9月16日出現,由一個境外網站轉載推特和YouTube上的視頻,並炮製多篇報道,給曾先生一家打上「撒潑、

戲精

、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碰瓷

」的標籤。


 


這個境外網站顯然對國人研究頗深,幾個標籤無不戳中了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挑撥了國人的情緒。可是這個境外網站是什麼背景呢?就是境外反華勢力。


 


他們將「謊言」包裝地言之鑿鑿,扭曲事實、以偏概全地詆毀抹黑中國和國人的形象,是境外反華勢力手中的尖刀。


 


2017年11月,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園區涉嫌虐童事件中,影射軍人「集體猥褻」、「性侵」等無端流言,就是因他們而起。


 


看到這裡,前文留下的幾個疑問也得到了解決:


 


罔顧事實貶低中國的人,想把「

中國崩潰

」埋入國人心中;


鼓吹「外國的月亮更圓」的人,是

境外勢力的

走狗


他們宣揚「外國的空氣更香甜」,也

沒有任何的依據







說來可笑,「中國崩潰論」都誕生幾十年了,最早的「預言者」早就進了棺材板,而中國仍然活著,還活得很好。


 


說來可悲,「中國崩潰論」是如此明顯的「胡言亂語」,卻仍有國人願意相信。


 


數十年前,毛主席曾言「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振聾發聵。境外勢力所操縱的輿論,所使用的套路,看著甚是眼熟。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前蘇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

輿論戰

。美國佬抓住了前蘇聯食品短缺的痛腳,大肆宣傳美國國內的超市、零售業的繁華,家庭食物的豐富。


 


隨之而來的,還有對前蘇聯老一輩領導人的

抹黑

,對前蘇聯軍隊、士兵和戰鬥英雄的抹黑。這也加速了前蘇聯民眾的思想「西化」,對美國從攻擊謾罵,轉向了全面吹捧。


 


進入新世紀之後,西方勢力向中東輸出「

顏色革命

」,最開始也是從操縱輿論開始。「

阿拉伯之春

」的本質,就是西方勢力進行的一場「

文化入侵

」。


 


就連歐洲出現的難民問題,也與美國的現代文化有著難以割捨的關聯。歐洲民眾前幾年願意接受難民,其實是美國文化入侵導致的必然結果。





 


美國是個移民社會,美國人的文化傳統和價值取向中,「

白左

」的那一面已經深入骨髓。在二戰之後,美國與歐洲關係密切,坐擁

好萊塢

的美國也不斷向歐洲輸出美國文化。


 


結果呢?歐洲各國本不是移民社會,卻也一個個被「洗」成了「白左」國家。這幾年來的,歐洲各國也算是「

求仁得仁

」,嘗到了接收難民所帶來的切膚之痛。


 


別看美國人「白左」,他們此前已經經歷了百十年的痛苦。當年的一場南北戰爭,讓美國各族人民邁出了融合的第一步。但是直到今天,美國的「

種族問題

」依舊嚴重。


 


擁有移民傳統的美國尚且如此,本質上是原住民文化的歐洲又憑什麼自認不會付出代價呢?大量接受難民與移民,必定會造成文化生態失衡,讓國民痛苦不堪。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美國文化是美國人的「

良藥

」,也是其他國家的「

砒霜

」。西方文化給了歐美繁榮,但絕不是全世界的「

萬能葯

」。





 


如此看來,無論是「中國崩潰論」,還是反華勢力帶的「節奏」,無不是西方勢力對中國打響的「

文化戰爭

」!


 


這場文化入侵無處不在,而在中國活躍的、難以計數的「

第五縱隊

」,是喉舌,更是武器。


 


這些人將「西方文化」包裝地精美無比,彷彿人間真理一般。再配合諾貝爾獎等重要工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肆意貶低、排擠本土文化,高唱西方文明的「讚歌」。


 


與戎評曾在《

美國「戰爭」襲來,在這場「百萬級」的較量中,紅色東方被逼上了戰場!

》一文中所提到的網路戰一致,這是一場看不見戰場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本質,是要打掉中國的心氣,抽掉中國發展的根基。


 


過去的

69年

,中國的成就令西方感到恐懼和不解。沒有西方人能夠明白,中國沒有進行

對外戰

,沒有

掠奪

他國財富,卻可以和平發展到現在的模樣。





 


西方的崛起歷史,瀰漫著槍與炮的

硝煙

,充斥著漫山遍野的

鮮血

,毀滅了一個又一個

文明

。他們為了瓜分世界,訂下了一條又一條「

遊戲規則

」,讓後來者困難重重。


 


結果呢?中國憑著一己之力在世界舞台上站穩了腳跟,在西方制訂的規則下蒸蒸日上。西方曾斷言中國會在發展中日漸「西化」,卻沒想到東方的智慧

不動如山


 


西方勢力或許仍不清楚中國的力量之源,也不明白過去近70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為何一直能夠保持

團結

奮鬥

,但他們想毀掉這一切。


 


大國博弈,沒有憐憫

。西方勢力打響「文化戰爭」,想要摧垮國人的

自信

,剷除中國的

價值觀

。他們生怕再給中國一個50年,20年,甚至是10年。


 


「文化戰爭」,爭的是輿論,更是爭的價值觀。

認準一個理,擰成一股繩

,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前行。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只有自信才能邁出前進的腳步

。不然在遭遇風波與挫折之時,只會進退維谷,踏步不前。


 


如今,

世界正在重新認識中國

,中國文化也走出了國門,在西方世界開枝散葉;


如今,

少數國人卻沒能認識世界

,他們還在自我貶低,化作西方喉舌;


如今,

不少國人沒能認清中國

,時代的車輪不曾停下,新中國不是民國,更不是大清!


 


從不否認差距,這是中國前進的方向;但絕不會看輕自身,畢竟中國也有自己的厚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五國聯合鬧事,南海和平的叛徒!這倆國「罪加一等」
中國屈辱傷疤被揭開,菲戰艦半月礁擱淺時機微妙

TAG:國科環宇 |